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家屬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家屬共有1751項結果
政治社會

太魯閣事故滿百日》不讓悲劇再重演 台鐵祭7大具體改善措施

今年4月2日發生的太魯閣事故,讓不少家庭心碎,事故發生至今已逾3個月,為了讓家屬早日走出傷痛、免除冗長訴訟程序並儘速回歸正常生活,交通部長王國材責成臺鐵局,以對家屬最有利的方式規劃補(賠)償方案,截至目前已有近半數罹難者家屬同意簽署,同時完成7大項具體改善措施。

日期:2021-07-10

政治社會

布卡.蔴旮旮菉灣:接納、學習自己的文化,才會認同自己與族群

走過風靡雲蒸的原運年代,布卡.蔴旮旮菉灣從當年扶棺抗議的熱血青年,放下一切回到部落,擔任神職近20年。現今則是部落的族語推廣人員,帶領長輩、孩童重新說自己的語言,找回族群的文化與尊嚴。

日期:2021-07-08

國際總經

拜登政府大興土木 科技、原物料類股可望優先受惠

美國總統拜登於3 月底發表美國就業計畫(American Jobs Plan),為選前大力提倡的重建美好(Build Back Better)計畫拉開序幕,規畫於未來8 年內投入高達2.25 兆美元經費,可望成為美國自二戰以來最大額之投資,期望藉由政府帶頭的方式,同步引導企業擴大國內投資,推升疫情過後美國經濟擴張動能,同時為各項高科技產業鞏固領先地位。

日期:2021-07-08

全台防疫報導

一句「DNR死亡數」重重在家屬心上割一刀 張上淳哽咽致歉:絕對沒有要指責、傷害任何人

日前談及簽署DNR(不施行心肺復甦術)的死亡個案中,有20%的人「其實救得回來」,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挨轟,對忍痛簽下放棄急救的家屬、第一線的醫護是種重傷害。對此,張上淳今(7)日在記者會中語塞哽咽致歉,表示「對前天報告死亡分析部分用詞不夠精確,可能造成誤解或傷害表達歉意。」

日期:2021-07-07

焦點新聞

「2成重症放棄急救」 675例死亡最新分析! 張上淳嘆「高致死率3大原因」:其實救得回來...

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新冠(COVID-19)疫情在台肆虐,至今已累計突破1萬3千多例本土病例;其中,自5月11日至7月4日,已有675人因重症死亡。針對這一波本土死亡個案,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對此進行分析,發現「9成有潛在疾病」,加上許多家屬採取DNR(不施行心肺復甦術),讓國內新冠疫情死亡率有偏高的現象。

日期:2021-07-05

焦點新聞

宣布台獨現在不適當!邱義仁:別說中國會打我們,美國根本就不贊成

美國喬治城大學去年舉行線上研討會,邀請美中台討論美國對台政策,當時談到台獨,國安會前秘書長、現任台灣日本關係協會會長邱義仁在會中表示,「台灣務實的政治人物不會這麼做,除非瘋了。哪怕如前總統陳水扁最後也會踩煞車。」

日期:2021-07-04

全台防疫報導

板橋、樹林兩市場爆確診病例 侯友宜:即起休市3天、攤商全面採檢

全國COVID-19確診病例數,今(4)日新增37例本土感染,創下疫情爆發以來新低,其中,新北市也降為11例。新北市長侯友宜對此表示,在今天新增的確診者中,1人為板橋重慶市場、1人為台北環南市場的攤商,且經常來往樹林博愛街市場,為了謹慎起見,兩市場從今天開始休市3天。

日期:2021-07-04

焦點新聞

1000萬劑BNT已簽協議、開學前進口?郭台銘:20歲以上想打上疫苗,拜託這樣做

編按: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和台積電要購買的各500萬劑德國BNT疫苗,傳出已與上海復星簽署文件,原廠可預先啟動疫苗生產流程,希望在8月底、9月初,也就是學校開學前,能進口第一批疫苗。對此消息,郭台銘在今天(4日)前往三峽愛物園弔念郭台成前,發表聲明表示:「若年輕記者朋友們或大家希望,所有20歲以上的人都打上疫苗,最好就是不要再報導進度、臆測內情,尤其轉載一些國際媒體受不知消息來源,又無法證實、複雜化採購內情的臆測報導、反而可能妨害台灣取得疫苗的時程,大家別上當了!」郭辦表示,今日在祭拜行程,郭台銘不會發表任何看法。

日期:2021-07-04

全台防疫報導

接種莫德納疑再爆死亡案例!繼台南85歲嬤後 高雄7旬翁「現場接種」半小時休克不治

才剛發生台南一名85歲婦人接種莫德納疫苗後,隔日猝死的案件,如今高雄也傳出一名70多歲老翁,在昨(2)日同樣施打莫德納疫苗,卻在接種後半小時發生嚴重休克,當天送醫不治身亡的消息。對於疑似施打莫德納爆出死亡案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3)日也向國人呼籲,接種疫苗會有副作用,如果出現了疾管署公布的症狀,一定要盡快就醫。

日期:2021-07-03

職場

居家工作時,倒熱水燙傷、上廁所滑倒…可以算職災領補償嗎?勞動律師解答

「在家裡工作如果倒熱水燙傷或上廁所滑倒算不算職業災害?雇主要不要負責?」「如果被認定為職業災害,雇主仍然要負責,不因為居家工作而免責。」

日期:2021-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