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其實就是不斷的取捨,取是一種本事,捨是一種哲學。放下自己是智慧,放下別人是慈悲。真正的愛是,給愛的人沒有煩惱,被愛的人沒有痛苦。適時放手才是真愛。
日期:2019-05-03
「我不希望我的兒子,在面對醫療抉擇時,要承擔我現在看到的家屬壓力。」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內科加護病房主治醫師陳易宏表示,在臨床時常遇到重症患者無法表達意願或事前未做好決定,以至於醫療決定的責任和壓力,都落在家屬身上。
日期:2019-05-02
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已落幕,但你對劇中角色患有的「思覺失調症」是否真的了解?許多患者持續治療後,如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翰.奈許,依舊可以從事高技術性工作,擁有美麗人生。
日期:2019-05-02
他們在人群中揣著祕密生活,如他人無異一般行走。外界的指摘與歧視,讓受害者害怕一旦說出口,就像是穿上刺有紅字的罪衣那般,得受人打量、遭遇羞辱。「#MeToo」運動席捲全球,但在台灣,害怕築起了一道牆,讓受害者無言,只能無言。只是傷痕仍會在夜寐時竄出,如此喧囂。
日期:2019-05-02
近五年來,台灣每年的性侵通報量平均落在一萬五千件,但後續進入司法、被起訴案件,一年卻不到二千件,僅剩通報量的七分之一。從通報到起訴,竟有如鐵鎖橫江,僅容少數案件走上司法征途。究竟哪些障礙,限制受害者踏上這條路?
日期:2019-04-29
鑫爺爺和鑫奶奶兩人原都是國中老師,夫妻倆退休後生活愜意,鑫爺爺常帶著鑫奶奶到處旅行,也會在家說笑話,逗太太開心。但這兩年,84歲的鑫爺爺罹患失智症,認知能力退步很多,變得話少、冷淡,作息也日夜顛倒,令鑫奶奶不知如何是好。
日期:2019-04-27
「醫師是你的職業,但你還是一個『人』。如果不會做人,怎麼做醫生?」神經外科名醫黃勝堅近年大力推行善終觀念和居家醫療,強調醫師和病人之間的互信關係,以及醫師如何以病人與照顧者為中心,不只治病,更要懂得「死亡」,協助病人和家屬做出適當的照護決策、維護臨終尊嚴。
日期:2019-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