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今年入冬首波寒流來襲,最冷的時候預計將落在週六(12/17)晚間到週日清晨,天氣粉專「觀氣象看天氣」指出,根據最新歐洲模式預測,週日清晨北台灣平地可能出現4度低溫,氣象局預報更顯示,新竹市週末兩日低溫9度,但體感溫度更是下探僅2、3度「極寒冷」。寒流來,很多猝死,他們不是死在床上、就倒在浴室旁、房間內,這是爲什麼呢?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分析2大原因。
日期:2022-12-16
10年來最早到的寒流將報到!中央氣象局表示,今(12/16)日各地降雨機率提高,中部以北及東半部地區降雨範圍廣,有局部較大雨勢發生機率,而基隆北海岸及大台北地區容易出現局部大雨。氣溫方面,早晚仍較涼,各地低溫普遍約16到19度,白天北台灣溫度回幅仍不多,高溫約19、20度,其他地方大多在23至26度,高屏地區則會到28、29度。天氣風險公司分析師林琮訓表示,週六晚間到週日一整天是冷空氣最強的時候,北部、東北部低溫8到10度,中南部11到14度,下週一二會回溫,但下週三又會再有冷空氣南襲,目前預估影響會持續一段時間,北部有機會長時間氣溫都只有15度以下。至於有無機率降雪?林琮訓指出,週六午後到剛入夜這段期間,在中北部的高山地區,氣溫會逐漸降到接近零度,並且配合水氣仍在通過,因此有短暫降雪或是下冰霰的機會,但是預估持續時間不長。
日期:2022-12-16
12/1起室外可以不必再戴口罩,不過室內仍維持戴口罩規定,惟有符合6條件才可免戴,但有家長擔心校園防疫該如何規範,教育部長潘文忠周二(11/29)表示,基本上校園會以教室內外來作區隔,預計這1~2天就會修正相關指引,並會與指揮中心的口罩鬆綁政策12/1同步上路。此外跨年活動即將到來,指揮中心11/28也公告雖是在戶外,但人潮屆時勢必變多擁擠,指揮官王必勝表示,會另視情況再議,強調「一定比去年鬆很多」。
日期:2022-11-30
受東北季風影響,近日北台灣氣溫變化大,冷熱交替使屋內牆壁、地面、天花板等多處陸續出現「反潮」現象,民眾無奈「擦拭過後水珠還是反覆冒出」,為了居住安全考量,專家強調,當屋內已呈現反潮狀態時,別再開窗通風,「關窗」才是第一步。
日期:2022-10-23
中研院、台北大學及台師大團隊打造聲景地圖,已完成台北、台中兩地。台北以大安、中山區市民大道一帶夜間為噪音熱點;台中則在台中工業區、市中心火車站周邊及逢甲商圈附近。(編按: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研究發現在台北市中約有30%地區的民眾,全天平均(Lden)的戶外噪音暴露超過標準的53分貝。)
日期:2022-09-25
經濟部工業局主辦的「5G Craft 菁英挑戰賽」,藉由扶持新創團隊,加速台灣的 5G 垂直應用及加值技術開發。今年入圍 5G Arena 智慧製造主題的優秀團隊,將再進入雲達 5G Open Lab 進行場域實證,進一步帶動國內 5G 生態系的蓬勃發展。
日期:2022-09-13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7/19)日宣布,考量國內疫情趨緩,為兼顧防疫、經濟及社會運作,維持國內防疫量能與有效控管風險,經綜合評估疫情情勢,7月19日起適度放寬戴口罩等防疫措施,騎機車、腳踏車及戶外從事工作者等3類人可以免戴口罩!另一方面,由於前副指揮官陳宗彥已辭職,指揮中心公布,新任副指揮官由交通部政務次長陳彥伯以及經濟部政務次長陳正祺接任。
日期:2022-07-19
面對氣候暖化問題,《巴黎協定》限制全球升溫目標必須控制在攝氏1.5度以內,目前已獲得全球超過130個國家宣示或規劃淨零排放(Net Zero Emissions)目標,台灣當然也沒有缺席,國發會於今年3月正式公布「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提供至2050年淨零之軌跡與行動路徑,希望引導產業綠色轉型。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萬皓鵬分析:「國家能源結構勢必會發生改變,必須結合各方力量,來達成淨零排放目標,同時也提升出口競爭力,解決台灣高度仰賴進口能源的問題。」
日期:2022-06-30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6/29)日公布國內新增42,204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42,112例本土個案及92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85例死亡。
日期:2022-06-29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週一(5/30)公布國內新增分別為60042例本土個案及61例境外移入(34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 ;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09例死亡。另一方面,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明,3位新增的兒童重症個案,都有罹患腦炎或疑似腦炎的情形,不過好消息是,3名小朋友病況都已經好轉、出院。此外,有鑒於國內疫情尚未退燒,指揮中心也表示,全國戴口罩的防疫措施,繼續延長到6月底。
日期:2022-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