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一個融合傳統與現代,擁有四季分明自然美景的國家,從古都京都的歷史韻味到北海道的壯麗雪景,每一處都值得細細品味。然而,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高效探索這些美景?答案就是「包車旅遊」!
日期:2025-03-28
溫暖的春風吹拂大地,正是踏青出遊好時節!趁著週末假期,全家大小出門踏青,探訪台中最受歡迎的人氣健行步道,以及隱藏版的生態秘境,邊散步邊聊天,呼吸新鮮空氣,聆聽蟲鳴鳥叫,徜徉在美好的大自然中。
日期:2025-03-27
嘉義市議會無黨籍議員李奕德周三(3/26)傳出因肝癌離世,享年43歲。李奕德出身漢藥世家,對嘉義市歷史、人文和宗教鑽研頗深,據了解,他上個月因肝癌於大林慈濟入院治療,僅短短1個月即傳來惡耗,嘉義市議會同僚都在臉書上發文悼念。醫師表示,大部分患者若是沒有定期以腹部超音波檢查肝臟,常會在診斷出肝癌時,多半已是4期末期,平均只能活3-6個月,即使夠切除或栓塞,也可能因肝硬化而無法長期存活,所以肝癌患者能活過3年以上機會不到40%,5年以上不超過20%。
日期:2025-03-26
國旅今年持續衰退!全國商總榮譽理事長、鄉林集團董事長賴正鎰表示,涵碧樓去年住房率約8成,今年1、2月卻衰退,尤其2月衰退最嚴重,最主要是國人出國旅行。他說明,去年有1700萬人次出國,「國人現在出國與過往最大的不同在於旅行天數,以前出國大多5天、7天,現在多達15天、20天,像我的球友最近要去日本自駕遊21天、一位老闆友人要去搭郵輪25天。」他觀察,疫後旅遊方式及習慣都改變了。再加上,去年台灣出入境人次逆差約900萬人次,觀光逆差擴增至220億美元,台灣旅遊市場「入不敷出」,旅遊業進入艱困期。他認為,台灣觀光復甦速度落後最主要的原因是「陸客」,呼籲政府應儘快開放兩岸團客及自由行。雖然政府不可能開放陸客,他強調:「不可能也要講。」
日期:2025-03-20
走進台灣不同城鎮的觀光商圈,來一場探索文化的旅行。看在地商家留存古味也不忘開發、創新,甚至趕上趨勢講究永續、推電子支付,商圈小旅行邀請遊客入門聽故事、湊熱鬧,更了解在地。
日期:2025-03-19
上週賴清德總統召開記者會,把中國定位為海外敵對勢力,並且宣布恢復軍事審判投共軍人,軍公教人員不得有中國國籍,中國人來台定居,必須放棄中國國籍,還有立委,村里長,宗教團體,公益組織到中國交流,都必須公開化。
日期:2025-03-17
編按:本書作者丹.斯特魯策爾在17年前,和富蘭克林坦伯頓投資公司的創辦人約翰.坦伯頓爵士(Sir John Templeton)相約見面後,徹底顛覆他對退休的想像。當時86歲的約翰爵士擁有數十億美元的財富,不過他的精力、專注程度及幹勁仍像創業青年,約翰爵士踩著輕快步伐,穿西裝、領帶的整齊裝扮,臉上掛著他富有感染力的標誌性微笑。作者還發現,約翰爵士的辦公室,跟富麗堂皇扯不上邊,甚至非常低調,擺舊家具,但桌上滿是最新的報紙和雜誌,表示這個人一定很關心時事現況。約翰爵士不但沒有退休、也沒有慢下來,他的時間表似乎和其他的企業執行長一樣吃力。作者從約翰爵士的人生哲學發現,頂層1%的人如何為人生下半場做準備,他發現認為退休不是終點,而是人生的另一開始,同時,他歸納出4項策略,讓晚年可以活得更充實又豐富。
日期:2025-03-13
近期中國加大對台灣內外部施壓、分裂的各種舉措,總統賴清德周四(3/13)召開國安高層會議後,直言中國利用民主台灣的自由與多元開放,吸收黑道、媒體、名嘴、政黨乃至於現、退役軍警,對我方內部進行分化、破壞、顛覆等活動。賴清德表示中國已是「反滲透法」所定義的「境外敵對勢力」。因此,賴總統列舉台灣正面臨中國「對國家主權」、「對國軍的滲透及間諜活動」、「混淆國人對國家認同」、「藉兩岸交流對台灣社會統戰滲透」、「藉『融合發展』吸引台商、台青」等五大國安及統戰威脅,同時宣布17項因應作為。賴總統針對不同群體提出做法,針對軍人,檢討修正「軍事審判法」、「軍法官人事條例」等法,恢復軍事審判制度;修正領取退除給與人員相關規範,以遏制現、退役軍人各種打擊國軍士氣爭議言行;清查、管理國人尤其是軍公教申請各種涉及身分認定的各種中國證件。針對來台定居、居留的中港澳人士,要求依法確實放棄中國戶籍、護照,不能兼具雙重身分,也就港澳人士增列長期居留規定;針對立委到村里長等中央及地方各級公職人員,落實赴中國交流揭露制度;針對演藝人員,強化其在中國發展的輔導與管理。
日期:2025-03-13
「那時候我完全沒有婦女或性別意識,他們(婦女新知)留了字條給我,說有一群關心婦女議題的婦女朋友,想成立一個雜誌社,希望找一個學法律的」。在威權時代下成長的前立委、律師尤美女,談到人生中的許多次因緣際會與誤闖。她先是為了好找工作,從台大政治系「誤闖」法律系,還考上司法官、律師。大學畢業後,原本規劃當老師,卻因台大非師範大學,且沒修教育學分,即使請出系主任、院長寫介紹信,仍被各學校打回票,讓她頓覺「無路可走」。指導老師建議可先當法律顧問,也迎來她人生第二個轉折。抱著認識朋友的心態,尤美女「誤闖」了婦女新知雜誌社(現婦女新知基金會)擔任法律顧問,至此啟迪性別、婦女意識。「我在那裡感受到當頭棒喝!」不僅是前輩穿著震撼了尤美女,在背誦標準答案教育環境下成長的她,看著前輩們發揮各自所學的化學、統計、文學等不同專業角度,共探一個問題,最後直搗議題核心,讓她聽得一愣一愣,「原來答案不只有一個」。
日期:2025-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