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積電(6770)再度繳出令投資人失望的成績單,部分受到苗栗銅鑼廠仍未達經濟規模的影響,2024全年自結虧損擴大至67.77億元,遠高於2023年的虧損16.43億元。每股虧損也從2023年的負0.4元,擴大至2024年的自結數負1.64元。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周四(13日)並未出席線上法說會,根據發言人譚仲民轉述,黃崇仁應邀參加本周在法國舉行的巴黎AI行動高峰會,見到了法國總統馬克宏及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這兩位領袖都向黃崇仁表示,希望能借助台灣的力量,厚植本身在AI時代的技術實力。總經理朱憲國則指出,隨著AI浪潮大大推升對3D晶片的需求,以及國際半導體供應鏈去中化帶來的商機,這兩大趨勢可望成為力積電未來幾年的重要營運利多。
日期:2025-02-13
針對國民黨團主張稅收超徵應還稅於民,普發1萬元給民眾,財政部表示,歲入歲出賸餘扣除債務還本後之收支賸餘,將累計至歲計賸餘,供未來年度施政之融資財源,以相對減少債務之舉借,相關施政宜以優先順序為考量,普發現金不宜常態化,以兼顧財政穩健及國家發展。
日期:2025-02-13
二○二四年技嘉科技營收達歷史新高,市值登上台灣上市公司前五十大;但創辦人之一的劉明雄卻於同年與世長辭。葉培城沉澱半年,緬懷這位相識近半世紀的創業夥伴。
日期:2025-02-12
(今周刊1469)由在野黨控制的韓國國會,去年底一舉刪減四.一兆韓元政府預算,讓尹錫悅因此宣布戒嚴。但仔細檢視預算審議程序與刪減項目,韓國國會對政府造成的「殺傷力」,其實遠不及台灣的立法院。
日期:2025-02-12
(今周刊1469)在野黨未經充分把關的失控提案,讓攸關國家運作的預算審查,淪為一場鬧劇。而執政黨全面訴諸對立、不願協商溝通的作為,也是釀成這場預算風暴的隱形推手。
日期:2025-02-12
早在工業電腦產業稱霸的研華,今年即將乘AI大浪開啟新紀元。《今周刊》獨家專訪劉克振,聽他如何從改革品牌定位與內部組織開始,拚做邊緣AI領域的新贏家。
日期:2025-02-12
台海緊張態勢日趨升高,美國前副國家安全顧問博明接受《今周刊》專訪時,提出警示與建議。他以其獨特視角剖析習近平對台政策的轉變、台灣面臨的安全困境,以及美國新政府下的台美關係走向。
日期:2025-02-12
DeepSeek出現,讓美國科技巨頭可能過於執迷「規模法則」的疑慮又浮上枱面。但DeepSeek的成就,並不足以證明中國封閉式榨取型的創新,能超越開放社會。
日期:2025-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