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是回娘家的日子,不少媳婦和公婆同住,在這一天回到自己爸媽家,才覺得好像又回到小女孩可以任性的時光。不過也有人在搬離婆家2年後,覺得非常後悔,因為經濟壓力超乎想像、遠高於當初給婆婆的家用費。
日期:2022-10-04
2021年台灣人口出生數僅剩下0.98,且出生率與死亡率出現死亡交叉,可謂「生不如死」,但低生育率絕非台灣獨有;根據《無人地球》作者訪查各國,發現中國、印度、非洲肯亞等人口大國也面臨同樣困境,其中,導致生育率低落有個重要關鍵:女性受教權提升。當資訊取得容易、女性意識抬頭,女性做出對自己人生更有利的決定,此時生育就成為「選修課」,「不想生」更是多數女性的心情。那麼,解方又該在哪裡?
日期:2022-08-26
年輕時選擇租房這個較容易走的路,是先甘後苦,而且這條路就像捕蟲草一樣,掉進去就爬不出來了!
日期:2022-08-04
上半年結束了,2022年的上半年是50年來最差的股市表現(標普500指數),這3、4年才進入股市的新手投資人靜默了,有些在疫情後才進場學投資的人也慌張了,怎樣都想不通股市賺了2、3年的錢,結果才半年就剩下一點點獲利,甚至還轉為虧損。就因為升息?還是因為通膨?這兩者不是相關的嗎?
日期:2022-07-20
屏東一位媽媽因小學四年級的兒子新冠肺炎確診飽受煎熬,病程最嚴重的三天一度燒到攝氏40.5度,讓她憂心焦慮,因為無法入院治療,居家隔離期間她自力治療,向愛子允諾「只要有媽媽在,我不會讓病毒欺負你!」母子倆最後抗疫成功,她在臉書分享歷程也引發迴響,贏得「地表最強」封號。
日期:2022-05-11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週六(5/7)公布國內新增46,536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46,377例本土個案及159例境外移入(56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1例死亡。台北市新增9245例,市長柯文哲表示,相信第一線醫護瀕臨崩潰,但比賽還沒開始。目前北市專責病床有1800床,預計在5/12就會滿床,所以要從20%拉高到30%,只是往上加有個代價,會擠壓到其他疾病的照護,所以未來這段時間,如果不是急診的人恐怕都不能住院,但也不能叫癌症病患等一個月再來開刀,非常兩難。
日期:2022-05-07
編按:55歲的陳重銘曾經是流浪教師,36歲才考上公立教職。他的收入和一般上班族差不多,卻因擁有理財頭腦,以長期抱著績優股,將每年配息拿來買金融股,繁衍出股子股孫,10多年存到2千張金融股,讓他的財富雪球般越滾越大。「一開始花3個月時間只能買1張股票,我還是拼命存錢,並學習『用錢賺錢』的知識,這樣持續了20幾年,我靠理財改變了我的人生……」3年前,新冠疫情席捲而來,陳重銘不但不擔心失業,更乾脆辭職,快樂退休。他笑道:「今年我可以領到500萬元股利。」
日期:2022-05-05
連續假日兩寶比較晚睡,稍微又拖了一下子,現在才有點屬於自己的時間寫寫東西。這幾天股市的震盪自然是很大的,對於剛進市場才投入小資金的投資人來說,感受不會太深,畢竟10萬~20萬本金的跳動損益,就是1~2萬而已,除非是膽子很大的,一開始就買入大批中小型成長股,那才可能輸到40%以上,要不然買進大盤ETF這類的被動投資,加上分批進場,現在帳面虧損也許10%都不到,這算是一種常見的情況。
日期:2022-03-04
國內新冠(COVID-19)疫情延燒,本土個案數不斷增加,尤其以北部的桃園、新竹地區情勢最為嚴峻,為了防範病毒再擴散,不少學校已先進行預防性停課,而台北市今(19)日開第一槍,教育局宣布包括寒假課輔、社團、學藝活動等,暫停至2月底。《今周刊》特別整理出公布措施的4大縣市以及停課名單,讓讀者一覽無遺。
日期:2022-01-19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4)日公布國內新增68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1例本土個案及57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
日期:202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