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安寧緩和醫療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安寧緩和醫療共有61項結果
健康

想「好死」有這麼難?瓊瑤「自主離世」引爆善終權討論…為何預立醫療決定簽署率卻不到1%,問題在哪

《病人自主權利法》於2019年正式施行,據衛福部統計,2024年「預立醫療決定意願」人數新增25,816人,累計簽署人數為93,981人。分析2024年數據,新簽署者仍集中在50歲以上熟齡族群,最大宗落在60~69歲,其次為70~79歲與50~59歲,趨勢與簽署安寧意願者相符。顯示熟齡者對「善終」的企盼與意識強烈。然而病主法上路即將屆滿6周年,預立醫療決定簽署率仍無法突破台灣1960萬名成年者的1%,人數更遠遜於「預立同意安寧意願註記」的百萬人次(1,031,599人),甚至遠低於「同意器官捐贈」的643,795人。為什麼民眾簽署意願如此低落,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日期:2025-01-03

情感關係

瓊瑤倡尊嚴死,遺書寫好秘書代發恐涉「遺棄罪」?家屬解釋第一時間事發過程…律師:翩然去了別太美化

知名作家瓊瑤在周三(12/4)選擇在自宅結束自己生命,讓社會大眾相當震驚也不捨,她在(12/3)周二還和與網友留言互動,內容中似乎早已預告即將離開,而這可能就是瓊瑤認為的「自主尊嚴死」,但協助其發布預先寫好遺書的秘書,卻可能涉及遺棄罪。

日期:2024-12-06

健康

專家擬的最後一程旅行計畫書 安寧舵手陳榮基:善終要先善生

八十六歲的陳榮基精神還很旺盛。他是台灣「安寧照護」的舵手,長年關照台灣人生命的最後一段旅程。即使醫師年紀也大了,但他始終不忘繼續倡議好好活、好好走的信念。

日期:2024-09-18

健康

三成受訪者不清楚預立醫療決定 全國簽署率僅0.4% 人生必修的安寧善終學

人生於世,死亡是注定的終點,然而最後一段路,人們應該怎麼走?插管吊命?靠機械呼吸?成為身體健康的植物人?其實,還有別的選擇。

日期:2024-09-18

情感關係

專門負責安寧病房,護理師列出病人在臨終之際最後悔的5件事...「如果不那麼拚命工作就好了」

前一陣子,醫師專用的社群媒體發布電子報,裡面有篇澳洲護理師布朗妮・維爾寫的文章。她專門負責安寧緩和醫療,內容使我深受衝擊。安寧緩和醫療接觸的是臨終的人,她列出5項「人在臨死之際後悔的事」。

日期:2023-10-04

健康

第六屆「南山醫務社工獎」彰顯專業堅持與創新價值,「以生命影響生命」帶來溫暖力量

在醫療現場,除了醫護人員在第一線救病扶傷,背後還有一群醫務社工從社會與心理層面來協助病人跟家屬,解決關於經濟、社會及情緒的各種困難。長期關注醫療環境的南山人壽慈善基金會,攜手中華民國醫務社會工作協會發起「南山醫務社工獎」,盼能透過獎項,讓醫務社工的專業與價值能透這個舞台發光發熱,帶給社會更溫暖美好的未來。

日期:2023-09-20

健康

74歲安寧之母趙可式癌末告白:做好5個準備,大限來時不受折磨「善終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幸運」

74歲的成大醫學院護理學系名譽教授趙可式,59歲時確診乳癌,化療後身體暫時恢復,然而2019年發現癌症骨轉移,且已到第四期,若不做治療處置,醫師評估存活期只有半年到一年。當安寧之母成為安寧病人,趙可式坦然面對,身為晚期癌症的病人,她已做好5個準備,迎接終點。

日期:2022-08-19

健康

放棄搶救親人等於不孝?臺大醫:安詳善終才是祝福 安寧緩和照護推動30年 臺灣排名亞洲之冠 !

編按:資深藝人余天39歲女兒余苑綺因大腸癌擴散,昨(8/18)日傳出病情不樂觀,余天一家人也急奔醫院探視。問及余苑綺病情,余天哽咽說:「她用比的(手勢)叫我讓她走,我怎麼捨得,我怎麼可能讓她走,我說不可以,怎麼可以這麼殘忍!」隨即崩潰痛哭。許多人面對親人走到人生最後一刻,往往難以放手,甚至拼命用維生機器來延續患者生病,卻無法讓病痛痊癒。在台灣,死亡一直都是避諱的議題,長期推動「安寧緩和醫療」的陳榮基醫師說,協助親人很安詳走完人生最後這一段路,才是能給的最好祝福。(原文刊載於2022/3/3 ,更新時間為2022/8/19)

日期:2022-08-19

健康

他90歲壓瘡深到骨頭裡,家人只當口頭孝子「不放手」…護理師嘆每次換藥都折磨「還能算活著」?

放手也是對家人的一種愛!有名護理師網友發文表示,曾照顧一名90多歲的長期臥床的阿公,身上有3、4個第4期壓瘡,深到用手就快要能摸到骨頭,「肉就直接在人體上壞死腐爛,能想像這種有多痛嗎?」,但家屬連壓瘡怎麼來的都不知道,平時就是看護在照顧,建議家屬放手,卻不肯答應。

日期:2022-06-23

政治社會

守護全民健康安全

充足的醫療服務與長照機構,是因應人口老化的兩大政策支柱,但長期而言,全民健保與長照皆面臨資源不足的困境。不過,只要各解開一項限制,就能大幅紓解兩者的財務壓力。

日期:2022-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