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學習歷程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學習歷程共有96項結果
教育

教改30年越改越好?108課綱被批「滅台」最後一哩路…教授憂教育階級化:嚴禁能力分班讓公校更沒落

今周刊編按:台灣教改30年論壇與新書發表會,在上周六(12/14)下午舉辦,政大前教授、美國傅爾布萊特資深學者周祝瑛表示,《臺灣教改三十年》這本書今天出版,教授黃光國已經過世了,「但黃老師依然活在我們的心裡,他仍是當年關懷教改亂象的尖兵」。周祝瑛說心中感觸良深,這活動是長期關注教改亂象的學者面向社會的聯合呼籲並集結成冊,表達對台灣三十年教改的批判與期望。《臺灣教改三十年》由長期關心台灣教育改革的「教改總體檢論壇」(教改論壇)策劃,在12位學者專家的合作下,分別從教改政策、國民教育與高級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與師資培育等三方面,進行一系列的檢討與反思。其中涉及「為何教改」、「教改監控機制」、「適性教育」、「十二年國教」、「108課綱」、「公立大學法人化」、「教師專業」、「品德與公民教育」、「實驗教育」、「全球化與兩岸交流」等重大議題。書中並收錄「黃光國與教改論壇」專章,以此紀念黃光國教授生前對於臺灣教改的憂思與理性批判。附錄中的「1993∼2024歷任教育部長及政策」與「1993∼2024教育改革大事紀」,則為本書所談的議題做背景鋪陳,希望幫助讀者對30年來臺灣教改相關政策與人事變遷,有進一步的認識。

日期:2024-12-17

國際總經

尹錫悅暴走戒嚴背後, 中韓FTA反挫財閥、中小企業倒閉潮、青年 淪低薪臨時工 韓國病 台灣能學到什麼?

(今周刊1460)韓國,一向是台灣最可敬的對手。經濟上,兩國有相似的發展軌跡;產業上,兩國也常存在競爭關係。過去10年間,韓國的經濟、貿易、政治、社會,隱然存在環環相扣的病徵,種種症狀蓄積的民怨,因為一場師出無名的戒嚴令而徹底爆發。細究之下,韓國面對的困境,其實有許多值得台灣借鏡深思之處。

日期:2024-12-11

教育

出席臺北聯大城市論壇...蕭美琴:由政府做後盾、合作「上架臺灣」成AI應用領航者

副總統蕭美琴、數位發展部長黃彥男、教育部政次葉丙成周日(11/24)出席「2024臺北聯大城市論壇」,活動由台北聯合大學系統校友聯合會所舉辦,黃彥男、葉丙成也在活動享AI未來的趨勢與應用。蕭美琴致詞表示,面對全球AI浪潮和產業轉型,政府會在政策、資源配置、法規建置及治理等方面成為大家的後盾。她期盼大家跨領域、跨專業、跨世代共同合作,讓臺灣成為各領域AI應用的領航者,在世界上架台灣。

日期:2024-11-25

理財

6次賠光、3次破產…52歲賺進一億美元! 一次聽懂股市傳奇作手李佛摩

在投資界,傑西‧李佛摩的名字幾乎是家喻戶曉,被喻為是美國史上最強股票作手,他的操盤術被廣泛認為是成功投資的關鍵。鍾情於李佛摩操盤術的財經作家齊克用,曾出版多達13本書籍鑽研其操盤精髓,近期於Podcast節目《Today來讀冊》中分享李佛摩操盤術。

日期:2024-11-01

職場

在AI世代下,你我都是最好的老師!

這篇文章寫在教師節當天。

日期:2024-10-04

科技

大螢幕取代黑板、一鍵生成習題派發學生作答…ViewSonic技術支援,板橋後埔國小成全球首間「未來學校」

走進位於新北市板橋區的後埔國小,國文老師上課不再寫黑板,而是拿著觸控筆在大螢幕上畫筆記,按一鍵就能自動生成習題,派發給每位學生作答,誰對誰錯馬上顯示在後台,老師一目瞭然;另一間教室的數學課,螢幕上秀出課前設計小遊戲,學生馬上拿起平板搶答、熱絡討論,擺脫以往的沉悶。

日期:2024-10-01

政治社會

百年願景〉三計畫吸納Z世代人才 三年養出四百名生力軍 光寶科靠調薪安心、推培育定心

(今周刊1441)科技業缺人已是常態,青春活力滿載的Z世代,成為企業必爭資源,即將迎來五十周年的資深企業光寶科技,提出細膩的人資計畫,養出自己的生力軍。

日期:2024-07-31

職場

教育翻轉〉當它幫學生寫作業、讓老師職能出現變化… AI素養將是孩子致勝一課

(今周刊1438)生成式AI工具ChatGPT問世後,學生「寫作業」多了神助手。AI顯得無所不能,但也帶來更多疑惑,課堂所學,未來還用得上嗎?老師又該如何引導學生跟上時代腳步?教育現場面臨翻轉。

日期:2024-07-10

政治社會

「自主學習會讓很多人沒方向就放棄」北一女師喊話看當年98課綱案例 再批108課綱:快停止災難發生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今日召開公聽會檢討108課綱的實施,北一女中國文教師區桂芝認為,現行課綱沒有考慮教學現場問題,自主學習多半是「失效的學習」,應立即停止實施。

日期:2024-05-30

情感關係

為家人健康辛苦煮飯卻沒得到感謝還被嫌...醫師看主婦的委屈:人可以為他人付出,但得是「心甘情願」

很多人把「愛自己」限縮在「滿足個人欲望」這樣褊狹的定義裡,而「滿足個人欲望」又不斷被各種商業活動詮釋為「滿足物質欲望」,所以隨處可見的廣告活動與行銷宣傳充斥著名牌精品、高檔飲食、豪華旅遊等訊息,鼓勵大家透過消費來犒賞自己,並且要放在社交媒體展示炫耀,直接或間接傳達「人應該要想辦法滿足自身各種物質欲望,這樣才算是愛自己,才顯得高人一等」。其實「愛自己」可說是個假議題,因為「愛自己」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只有當我們做了「不愛自己」的行為時,才會有「愛自己」的概念。

日期:2024-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