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名嘴陳立宏還在電視上針砭時事,堅持著自己的立場。然而2015年1月,他因腦癌開刀,眼見死亡的恐懼步步迫近,單純的新聞人生,竟蒙上了一層如噩夢般的色彩。手術成功,害怕卻揮之不去,或許只有繼續保有對新聞的熱情,陳立宏才能挺起胸膛走下去。
日期:2015-12-31
經營方向與核心能量,決定了窗簾製造公司的深層價值。億豐三兄弟從創辦人打下的固定尺寸窗簾市場,深化飛揚出在客製化品牌的一片天,展現出億豐的深層價值。
日期:2015-12-31
楊筱薇,在台灣只有高職畢業的學歷,卻在紐約非政府組織學校教新移民英文,甚至獲得《紐約時報》年度最佳英文老師。這位不按牌理出牌的教師,回到台灣後,不斷進行著她的英語創新小革命。
日期:2015-12-31
過去,大家對東南亞的刻板印象就是「落後」,那裡是外勞和外配的來源地。從經濟角度來看,東南亞是台商設廠基地、拓展連鎖餐飲的新興市場,或者端盤子的出路。
日期:2015-12-24
四年前,楊玉欣以弱勢代言人的角色進入立法院,身障加上素人雙重身分,問政成績始終未被看好;本屆立法院休會前一刻,《病人自主權利法》三讀通過,總算交出漂亮的成績單。她,怎麼做到的?
日期:2015-12-24
MOOCs線上課程的新學習革命,改變未來一流人才的定義。台大MOOCs計畫執行長葉丙成向家長喊話,不要再一味灌輸孩子知識,而是要培養他們的自學力,誰能最快學到浪潮上的技術與趨勢,就是未來全球搶著要的一流人才。
日期:2015-12-24
一條湄公河,連結了東南亞多個國家的經濟命脈,如今,它已不再是外配、外勞的來源地,也不僅是台灣年輕人下南洋端盤子的等號。一群來自台大、政大、清大等知名學府的七年級生,紛紛離開台灣的舒適圈,選擇在這裡上班!《今周刊》採訪團隊飛越一萬公里,深入東南亞四大城市,追蹤這些年輕人的海外奮鬥經歷。他們,領年薪百萬、跨文化經驗、累積資歷、尋找賺錢機會……。出走的理由很多種,但最大的共通性是,離家3000公里,已成為台灣年輕人的職場新選項。
日期:2015-12-24
如果有一個管道,用很少的錢,就能拿到哈佛、史丹佛、麻省理工學院學位,你還會為孩子在大學入學考試失利,無法進入台大而苦惱嗎?工業時代的教育形態是「學校」,資訊時代的教育形態是「MOOCs」,當MOOCs海嘯來時,學校、文憑、甚至學習方式都會改變!
日期:2015-12-24
哈佛重量級學者桑思汀提出的「推力」,被喻為「大政府」與「小政府」之間的「第三條路」。在桑思汀眼中,無論是全球暖化危機、退休金引爆的財政難題,以及預防下一次金融風暴等方面,其實都有「推力」發威的著力點。
日期:2015-12-24
二○一六總統大選倒數計時,三組候選人正如火如荼全力衝刺;《今周刊》特別專訪三位各領域代表性人物,提出對下一任總統的建言,分三期登出。總統女士/先生,你準備好了嗎?
日期:2015-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