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屢傳犯罪集團以高薪招人的噱頭,吸引不知情民眾前往柬埔寨「淘金」,殊不知卻是落入一場危及生命的恐怖陷阱。事件一樁樁爆發後引發社會關注及政府重視,使得詐騙集團又想出最新的招人手法,聲稱「回得去台灣!」讓知名律師李怡貞揭開盲點,而知名作家吳淡如也出面說話了。
日期:2022-08-14
台灣夏季潮濕悶熱,對體溫偏高的孕婦來說更加不適,就有一名懷胎5月的孕婦出面抱怨,丈夫為省錢堅持冷氣只開27度,她甚至因此熱到中暑送醫,事後丈夫卻仍不肯調降溫度,還說若孩子出生後也怕熱,把孩子放到冷氣口下直吹就好,該名孕妻聽聞後徹底心死,並向丈夫提出離婚。
日期:2022-08-13
根據《財訊》報導,在台灣土生土長的張哲瑋,才21歲就已經是連續創業家;今年他從矽谷創投圈募到300多萬美元後輟學,創業搶進兩兆美元規模的美國法律諮詢服務市場。
日期:2022-08-12
民進黨桃園市長候選人林智堅被台大認定論文抄襲,週五(8/12)下午1430召開記者會宣布退選,將由立委鄭運鵬接手繼續拚選戰。林智堅表示,選擇離開桃園戰場、是為了在另一個戰場奮戰,感謝民進黨上下給予承先啟後的機會,他說很抱歉沒有完成大家託付的任務。「我不會避戰,未來會持續採取救濟的手段,捍衛人格清白。特別感謝蔡總統、選對會的成員,尤其是鄭文燦市長體諒我的決定,感謝相挺我的夥伴鄭運鵬委員,在我最需要的時候與我一起奮戰」。「對於鄭運鵬一肩扛起我更是感激,最後感謝一直相信我的人,很抱歉大家失望了,希望大家把支持林智堅的力量,未來支持鄭運鵬、支持桃園,延續鄭文燦過去8年的光榮政績」。民進黨上午臨時通知選對會成員,中午在官邸開臨時會,決定換立委鄭運鵬上場,希望能夠「轉守為攻」。林智堅說就是不希望整場選舉,因為國民黨的抹黑讓選戰失焦,沒看到任何一個候選人提出政見,「而我提出的政見都因為這個論文的事情失焦,這是我提出(退選)想法的最重要的關鍵,因此我才會向選對會說明,我個人的事情都是枝微末節、不足以提起,希望選舉趕快回到正軌才是最重要的」。林智堅說,鄭運鵬是仔細研究論文後力挺我,相信他上場之後可以立刻反守為攻,因為他是桃園最資深的委員、更是民進黨的即戰力,相信他在最短時間帶著規劃好的政策、桃園鄉親期待的願景,8年來打造的城市建設,無縫接軌贏得選戰。選對會成員、民進黨秘書長林錫耀則是表示,全力支持林智堅繼續捍衛清白,讓兩個選戰切開,選舉回到正軌之後,鄭運鵬個人優點可以充分表現出來,很快能夠反守為攻、贏得最後勝利。至於總統蔡英文對於林智堅遭遇冤屈、想要切割怕選戰失焦的想法,林錫耀表示蔡主席是非常不捨,她是相信林智堅的清白。
日期:2022-08-12
孟格解釋巴菲特關於家庭的態度:「華倫對子女就跟對員工一樣嚴格。他才不相信,如果你愛某人,對他好的方式就是給他沒有的東西。這也是巴菲特的個性。」
日期:2022-08-12
編按:新竹市東大路輪胎行大火奪走8條人命,縱火的31歲次子陳彥翔疑似是因為要錢不成與父親發生爭吵,才憤而縱火。檢察官偵查終結,認被告陳彥翔縱火燒死8名家人為殺人行為,手法殘酷、泯滅天良、毫無人性,視人命如草芥,危害程度已達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所稱情節最重大之犯罪,其殺人手段令人髮指,人神共憤,罪無可逭,已無教化之可能,為還被害人公道、撫慰被害人家屬失親之痛,以及維護社會秩序及確保民眾生命安全,請求法院判處被告死刑。檢察官認為,陳彥翔只因家務事與父母發生爭執,為發洩其不滿情緒,購得20公升汽油全部潑灑在1樓,並點燃引起濃煙大火爆炸,完全斷絕2樓家人逃生機會。其欲以縱火行為致使屋內家人於死地的意圖非常明顯,危害公共安全及社會秩序既深且鉅,犯罪手法殘酷、泯滅天良、毫無人性,視人命如草芥,罔顧他人之生命、身體、財產之安全,造成8人死亡之嚴重結果,其危害程度,已達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所稱情節最重大之犯罪。(原文刊載於2022/6/17,更新時間為2022/8/11)
日期:2022-08-11
今周刊連續3年舉辦永續城市大調查,以聯合國2015年頒布的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簡稱SDGs),選出落實SDGs最強城市,並邀請桃園市、高雄市、花蓮縣、金門縣4個歷年常勝軍縣市首長代表出席「2022SDGs卓越城市論壇」,分享推動城市永續轉型成果,透過縣市互學共好,攜手為台灣齊心努力,許諾永續新未來。SDGs成為城市新顯學,不僅關乎全民福祉,更是推動經濟共榮、社會共好、環境共美的社會新願景,而城市則是落實SDGs的最佳場域。
日期:2022-08-10
「我11歲時開始跳霹靂舞(breaking),當時是跟一個我覺得超酷的鄰居哥哥一起練。我們小時候超hit hop(嘻哈)的,去回收區拿紙板舖在社區中庭就開始跳舞,因為會滑,還要別人幫你踩著邊邊。」
日期:2022-08-10
你會願意為什麼事不斷嘗試?在美國看展時,意外發現「沒有答案的思考」極其重要。但培養這種特質並沒有捷徑,只能時常提醒自己在生活中記得保有想像的空間與時間。
日期:2022-08-10
考察人類文明史,重點不在如何擊敗工具,而是將工具為我所用,產生更強勁的生產力、更輝煌的成就。當新一波科技浪潮來襲,我們必須培養「知化力」,把AI當工具,學會駕馭它,才能成為AI時代的贏家。
日期:2022-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