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孩子們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孩子們共有1085項結果
產業動態

地方創生首選「這裡」 青年入駐讓這些地方更好玩!

「在『這裡』你想做什麼都可以、發展什麼都是機會」、「人口多、市場大,加上資源又多,在『這裡』創業青年直接贏在起跑點」到底是哪裡,讓28歲青年吳宇倫和33歲田原,這兩個來自不同背景的年輕人,都選擇在同樣地方創業、深耕夢想,這裡就是-「新北市」。

日期:2022-10-27

品味收藏

挺過颶風洪災 孤兒之家寫下藍海奇蹟

二○一四年十月二十五日,年度釣魚盛會「畢斯比黑藍大賽」,在洪災過後的墨西哥西岸頒獎。特別的是,該年由一支孤兒院隊伍奪冠。因情節太神奇,連翻拍電影都得改編,就怕缺乏說服力。

日期:2022-10-26

職場

回歸人性的ESG思考

ESG其實不難想像與落實,如果將一家公司想做是一個人,那麼ESG就是「人性」。而「人性」對於周遭乃至世界之善,原本就是我們該做的事。

日期:2022-10-26

健康

失智症海嘯來襲 屏基運用社會設計織起友善保護網。

失智症恐導致長輩失能、生活無法獨立,平均每3秒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不僅對病患本身,也對照顧者、家屬、社區及社會造成嚴重衝擊,成為全球性公共衛生課題。根據推估,未來20年,台灣平均每天將新增48名患者。然而社會大眾因長期對失智症的恐懼與汙名,導致國內確診率偏低。屏東基督教醫院從2015年起,結合社區力量與7-ELEVEN企業公益資源,推動創新行動及早救智,讓失智與高齡友善種子能在生活中萌芽茁壯。

日期:2022-10-26

健康

18000多個罕病家庭待援…罕見疾病基金會邁入20年,「罕見家園」正式啟用,新服務模式起飛

罕見疾病基金會邁入第二個十年,為提供更具前瞻的服務目標與願景,歷經12年於新竹關西籌設以農場內涵為特色的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罕見家園」,於10月22日(六)正式啟用。除持續深耕罕病家庭服務外,未來也將整合在地化資源,推動科普教育及生命教育宣導,同時提供罕病家庭喘息及民眾體驗之場域,為亞洲罕見疾病服務之亮點。

日期:2022-10-24

情感關係

堅持「長輩最後的體貼」決定在安養院走最後一程!93歲醫師的人生智慧:沒留什麼財產才是為孩子好

55歲的奧田弘美與93歲的恒子醫師,一起針對「人生下半場」的各種「不安」,分享彼此的真心話。2020年1月,我們開始寫這本書時,恒子醫師在自家前面跌到,導致股骨頸骨折,於是辭掉了持續到九十歲的精神科醫師工作。手術後,恒子醫師恢復得非常良好,可以自己拄著拐杖走路,所以離開醫院回到家裡。寫這本書的時候,她一直在家中靜養。照服員一週3次到家中照顧,住在隔壁的長男夫婦也會幫忙,恒子醫師每天在家看電視、看書,生活過得很平靜。為了討論這本書的內容,她偶爾會寫電子郵件或打電話給我。不過,在8月中左右,恒子醫師突然全身無力,完全站不起來,再度被送往醫院。雖然沒有骨折,但是全身的肌力驟降,已經無法再拄著拐杖走路。長男夫婦馬上表示,想要接手照顧,打算把恒子醫師接回家。但是,恒子醫師希望到老人安養中心,很快就打電話給以前工作的醫院安排轉院事宜。目前,恒子醫師就在安養中心接受復健和療養。事情的原委,我讓大家看看恒子醫師寫給我的郵件。我已經91歲,只剩現在還能自主決定到安養中心,所以我自己打電話安排轉院事宜。聽到母親執意在安養中心終老,兒子和媳婦在情感上應該很難接受吧!但是,我不想兒子、媳婦和孫子看到我衰弱的樣子,也不想給他們添麻煩。這是我最後的願望和自尊,也算是無意義的逞強吧。1945年,二次大戰結束的前2個月,16歲少女為了成為醫生,隻身一人從尾道市前往大阪,走過動盪不安的時代,把兩個兒子養育成人,直到90歲為止,一直認真做好精神科醫師的工作。她深受6個孫子喜愛,卻決定在安養院度過最後一程。堅持「長輩最後的體貼」和「人生最後的分寸」,這就是恒子醫師的一貫作風。我與恒子醫師衷心盼望,這本書能夠對各位漫長人生的心靈之旅,獻上微薄的幫助。

日期:2022-10-19

情感關係

父母努力賺錢,把孩子送出國念書「將來才有出息」...4個晚年後悔故事:親子間除了血緣,什麼都不剩

認識一對夫妻,先生91歲,太太89歲,住在台北市蛋黃區,有一個獨生兒子,定居美國。

日期:2022-10-18

房地產

中老年買房填孩子名下好嗎?過來人:先問自己1問題 以房養老「3方法」退休不苦惱

好不容易存到了錢買房成為「有殼一族」,可是年紀已經50、60歲,未來房子也有可能贈與給孩子,那麼這時候買房到底該填自己的名字,還是乾脆就放在小孩名下?理財專家林奇芬曾表示,由於台灣逐漸步入高齡化社會,中年開始想規劃「以房養老」或許可評估3種方式,不過都得評估自己是否有能力負擔。

日期:2022-10-15

情感關係

爸媽打電話給社工說不想照顧我…從失依到自立、考上新秘證照,勵馨如何成為她的第2個娘家?

「小時候會擔心,自己的下一餐在哪裡?因為,爸媽其實不太關心我有沒有吃東西。」談及年幼時在原生家庭的遭遇,今年就讀高職二年級的Alva(化名),語氣平靜、沒太多情緒,用堅強的態度,抵禦兒時受暴經歷,造成的傷痛。

日期:2022-10-13

焦點新聞

那天,我打了失智母親一巴掌!一個50歲孝子的告白:我的孝順已經到了極限

編按: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預估2025年全台長照人口將突破100萬人,許多家屬不堪長期照護壓力而走上絕路,長照悲歌一再上演!屏東一名55歲男子照顧病母長達33年,今年5月母子雙雙確診,男子竟將母親從2樓陽台推下,隨後自己也跟著墜樓。高雄則有66歲女兒與99歲父親同住,因為老父失智後行為脫序,女兒持刀刺死父親後,自己割腕自殺獲救。對許多家屬來說,長期照護如同走在看不見邊際的黑暗中,再有孝心、耐性,也未必能支撐到最後。日本作家松浦晋也是一位與母親同住,過得自由自在、50多歲的單身漢。萬萬沒想到,年輕時精明俐落,盡情享受人生的母親,卻在晚年患上了失智症。從事科學報導多年,凡事講求合理及邏輯,面對行為舉止無法用理性來分析的母親,他開始體會到一個單身男子照顧患病母親的難度有多高。打開家門看見如戰場般的髒亂環境、打開存摺看見不斷減少的餘額……母親似乎變成和從前完全不同的另一個人,像個失控的孩子,永遠在挑戰理智的極限……這讓他彷彿置身於壓力鍋中,擔心隨時都會爆炸。他如實的寫下自己的經歷,讓更多人知道老年照護的現實與糾結,也讓身處相同境遇的讀者更從容的看待漫長的照護生涯,不再是只能對著被照顧的親人說聲:「對不起。」(原文刊載於2019/10/03,更新時間為2022/10/7)

日期:2022-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