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民的平均餘命不斷的往上,每個人是否存夠了退休金,是很重要的課題。今周刊周三(3/29)舉辦「2023企業ESG永續人資長論壇」,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理事長王儷玲以「鼓勵員工建立正確的理財觀念,退休金沒煩惱」演講指出,考慮到通膨及長壽風險,每人需要準備至少800萬至1200萬退休,其中有一半要靠自己準備。
日期:2023-03-29
「存股累積退休金」已是近年顯學,然而要怎麼存才能穩健達成目標?理財作家江季芸在Podcast《毛利小姐變有錢》中,點出存股最難克服的三個心魔,並分享自己透過波段存股法累積千萬資產,年領70萬股息。
日期:2023-03-13
關注投資理財的聽眾朋友都知道鑑往知來非常重要,若想在開春此時掌握未來一年的投資先機,勢必要先回顧自己去年一整年的投資歷程。2022年對很多的投資人來說是一個資產大縮水的一年,股市與債市都有大約兩成的跌幅,許多投資人即便早就養成資產配置的習慣,也幾乎無處可逃;然而,有沒有及時應變並調整策略,所承受的風險跟結果也大相逕庭。因此,新的一年投資市場都還在思考跟觀望,擔心去年市場高波動與震盪的狀況重演,更思考應該怎麼樣調整投資心態跟策略,在今年能化險為夷,甚至掌握先機!
日期:2023-03-01
前幾天在今周刊看到一篇文章,內容簡單擷取如下:一位朋友在56歲時決定離開已經工作了20幾年的公司,提早退休,當時她準備了大約總值將近2千萬元的現金+黃金+股票部位,租屋在台北市區,每月房租+水電費大約是33,000元,還有高齡80幾歲的母親要奉養。她原本認為自己準備的退休金應該足夠,但隨著退休後沒有其他收入入帳,完全只能靠股票收益,偏偏今年股票又逢空頭年,加上通膨高漲,物價飆,母親的奉養費+一位外籍看護的費用,讓她覺得應該要開始縮衣節食,否則現金很快會在不知不覺中花掉大部分。我這位朋友,尚有一位高齡母親需要照顧,因為沒有住在一起,所以必須再多聘請一位外籍看護日日照護母親,加上自己是租屋在外,台北市中心的小套房一個月房租就要3萬元,加上水電等費用,起碼每月也要33,000元,這兩筆費用我估計差不多就要將近10萬元,所以不包含自己的生活費用,單是這兩筆一年就要花掉120萬元,就算準備2千萬元,差不多16年也花光了。難怪朋友現在會開始擔心手上的資金可能不夠使用。
日期:2023-02-19
立法院在新會期即將審查《全民共享條例》,民眾在開心即將領到6000元的同時,民眾黨示警:「勞保虧損嚴重,要防止破產至少每年須撥補1千多億元,現在每年撥補百億根本不夠。」在勞保破產危機持續壟罩的情況下,民眾領6000元能心安嗎?
日期:2023-02-17
以內政部公佈的「110 年簡易生命表」來看,隨著國人平均餘命不斷提升,台灣高齡者平均壽命已來到80.86 歲,其中男性77.67 歲、女性更高達84.25 歲,現代人高齡化所衍生的社會問題,實已不容忽視⋯⋯當人們越來越長壽、生存時間過長(活太久)之下,會有兩種可能性:其一是「活太久,但身體還算健康,卻因為退休不工作、沒有收入時間長,錢是越花越多」;其二「身體不健康(更嚴重是失能或失智),導致醫療及長照費用的飆高」。
日期:2023-02-01
投資人歷經驚濤駭浪的虎年,即將步入兔年,《今周刊》精選三本投資書,從認識自己出發,將生活與投資結合,面對新的一年更游刃有餘。
日期:2023-01-11
今年政府稅收盈餘達4500億元,有立委呼籲中央要「還稅於民」,引起各方討論「如何還給人民」,有人支持發現金、發支票,有人認為應該印N倍券,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理事長王儷玲則認為:「應該直接撥補到勞保去,或是成立勞保儲備基金,讓勞保在破產時有錢可花。」
日期:2022-12-27
16歲踏入職場,25歲存到人生第一桶金。秉持著對自己嚴苛要求的鐵血紀律,她連續記帳23年、存薪50%,除了精明理財之外,她也曾走過百岳、長征西班牙朝聖之路健行800公里,退休的11年不間斷的體能訓練,讓今年54歲的粉圓妹,仍然神彩奕奕,建立鮮明的個人品牌,持續寫下精彩的人生故事。
日期:2022-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