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什麼樣的一本書,還未上市就引起整個金融界熱烈討論?央行前任總裁彭淮南頂著「全球唯一14A總裁」光榮退休才3年,近日由央行現任理事陳旭昇、李怡庭,前理事、台大經濟系退休教授吳聰敏,3位前後任理事合著新書《致富的特權:20年來我們為央行政策付出的代價》,劍指擔任央行總裁20年的彭淮南,抨擊這些年來,台灣房價高漲、人才外流、產業升級不力,都跟央行政策脫不了關係。央行副總裁陳南光更為本書寫了推薦序,陳南光指出央行必須做出制度上的改革,央行應是一個介於政府機構與研究單位的綜合體,不僅組織與運作上應更加靈活有彈性,在面臨新的總體金融與經濟情勢挑戰時,有發現問題、尋求可能的解決方案並自我調整的能力。「主要國家的央行在面臨國際經濟與金融情勢的鉅變時,總會大膽地調整政策目標、啟用新的貨幣政策工具、或重新思考貨幣政策架構,必要時進行組織結構的大幅變革。要能做到這點,央行必須有札實的研究團隊與更具彈性的組織架構與人力配置,以及應對制度變革與制定長遠計畫的能力,才能因應未來各種挑戰。」媒體上經常出現美國聯準會或是臺灣中央銀行的新聞,但是在一般人的生活當中,央行到底發揮了什麼作用?新聞中利率的升降、匯率的升值或貶值、貨幣的供給,這些看似抽象的貨幣政策調整,對普通人生活的影響絕對超過你我的想像。臺灣房價之所以如此高漲,就跟央行20年來一直維持低利率有關。而長期壓低新臺幣匯率,雖然對於臺灣的出口貿易或許曾有助益,長期而言卻也導致產業升級不力的後果,對經濟體質有負面影響。為什麼這麼說呢?背後的道理是什麼?本書用簡潔的篇幅,提供外行人也能輕鬆看懂的解說,讓大家瞭解二十年來我們為央行政策付出多少代價。
日期:2021-04-06
作者雷納‧齊特曼(Rainer Zitelmann)是歷史和社會學雙博士,曾任德國第三大出版社總編輯和世界報主編。(念兩個博士與他的致富無直接關係) 任職媒體期間,齊特曼曾對45位富豪做了一對一的深入訪談,這些人的凈資產最少在1,000萬至3,000萬歐元,最多則達幾十億歐元。光是採訪紀錄就多達1,740頁。 這份高達1,740頁的採訪,讓他發現:光靠上班領死薪水,你不會變有錢,錯誤的投資與投機,你也會很快從有錢到破產,至於創業,你得先累積一些東西…… 因此,多數人(你我)需要的起步是「死薪水的不投機致富金律」,才能變有錢之後一直保持有錢。 作者後來也從領死薪水的媒體人,轉進地產投資,還開了一家地產行銷傳播公司,實現財富自由。 這份詳實的財富研究調查,將告訴你:死薪水的致富基礎是,不動產和股票。
日期:2021-04-06
為回應民眾愛心,協助 0402 臺鐵太魯閣號事故受災民眾,衛生福利部即日起至 4/30 止接受民眾捐款,新增網路銀行、ATM轉帳捐款,並自 4/5 零時起,與 7-ELEVEN、全家、萊爾富、OK 便利商店等四大超商合作,提供民眾多元捐款管道。民眾可運用網路銀行、ATM 轉帳,或至鄰近超商捐款,協助傷患後續醫療、生活及社會重建相關費用,及提供罹難者家屬之經濟支持。
日期:2021-04-04
彰化銀行日前才傳出因為點鈔出包,與藝人郁方爆發衝突,如今再傳出一名攤商也被弄錯存款金額,而且這次不只4000元,是10萬元!對此,金管會主委黃天牧要求彰銀拴緊螺絲,並請銀行公會一週內發函給各銀行,強化內控作業。
日期:2021-03-31
除非你準備至少投資7至8年,否則你也許不應該進入股市─而且,如果你確認自己在5年之內需要用到錢,你也許就應該隨時準備找脫手的機會...
日期:2021-03-30
還在唸大學,就即將要存到第一桶金?一名男大生分享自己從升大二的暑假,加入熊貓外送 (Foodpanda),開啟了外送生涯,至今已經跑了21個月賺了84多萬,犧牲很多放假時間與朋友玩樂、聚會的成果。
日期:2021-03-29
近年來因為金融市場資金集中化,形成權值股漲勢強勁,但中小型類股卻被冷落在一旁的情況。然而,一則車用晶片全球大缺貨的新聞,讓台灣企業能見度大幅提升,在今年可望啟動中小型股的漲勢。
日期:2021-03-29
俗話說「30而立、40不惑」,不少年輕人期許30歲能有一定存款、40歲前達到某種成就。但人力銀行調查顯示,39歲以下勞工有近3成5,每月財務狀況呈現赤字,連3年惡化;1成9的人則表示,個人名下零存款,刷新前2年紀錄。
日期:2021-03-25
中國的新聞事件,大部分是假,少部分是誇大,但是有一則新聞非常有教育性,事情是這樣的:
日期:2021-03-24
前幾天聽到這個論點。「萬一買在標普500指數的高點,有可能要長抱15年才不會賠錢。所以要等低點才可以買。」
日期:2021-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