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都在搶人才!當「亞洲矽谷」政策仍停擺在爭議性階段,外國卻努力向人才招手,吸引許多台灣年輕創業者紛紛選擇離家追夢。在異鄉打拚,他們感受到在台灣沒有的,一種對於創意和人才的尊重。
日期:2016-07-07
首爾最貴地段的江南區、一坪約百萬元台幣,有一條為紀念首爾與伊朗首都德黑蘭締結姊妹市而取名的「德黑蘭路(Teheran-ro)」,短短三.五公里,原本是大財閥如三星、現代等總部大樓的所在地,現在舊區卻注入新血,有了七家新創育成中心,匯聚創投、風險資本家,以及無數的新創公司,折射出韓國新創生態圈的蓬勃生機。
日期:2016-03-31
出口、GDP衰退;企業面臨紅潮衝擊;青年承受低薪壓力;這不只是台灣的痛處,也是韓國的困境。韓國總統朴槿惠3年前提出「創造經濟」政策,試圖糾正過去50年獨厚財閥的錯誤,替經濟與社會結構轉骨。《今周刊》跨海追蹤,一窺這個深陷危機的國家如何改變。
日期:2016-03-30
經濟發展若以金庸為喻,尋找有優勢的未來產業,厚植科技實力,是為「氣宗」,但民進黨所挑選的五大產業,仍是在現有產業尋尋覓覓。投資未來的內功心法,早已失傳。
日期:2016-03-10
從萊茵河畔的小肥皂廠,到全球第三大製藥商,羅氏深信,負責的經營態度,是企業得以永續發展的不變鐵律。但對內,羅氏鼓勵員工展現差異,因為挑戰未知領域的熱情,是企業前進的動力。
日期:2016-02-18
2015年,景氣低迷,外加紅色供應鏈追擊搶進的迷思,讓竹科面臨最寒冷的冬天。但走訪竹科業者,卻能感受到與落寞街景截然不同的生命力,甚至,一場寒冬,喚回了他們在創業時的拚搏熱情。
日期:2016-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