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進入尾聲,即將迎來嶄新的9月,其中,有不少攸關民生、交通、醫療的新政策也將在9月上路,包括塑膠杯禁令涵蓋全台、台鹽32年來首次調漲、YouBike新制等,《今周刊》帶讀者一次瞭解,自9月1日起有哪些事情須留意!
日期:2024-08-30
2022年國民黨高雄市議員第五選區前候選人張惟晴,於2023年12月30日離世,享年36歲。家人在臉書上發出訊息與訃聞證實消息,張惟晴才在12/9發文自己只剩下37公斤,爸爸和她一起做瑜珈、還去買生日禮物給她。張惟晴是在2022年發現罹患卵巢癌,手術摘除後卻又在2023年4月發現子宮頸癌,勇敢接受化療卻仍不敵病魔驟然離世。張惟晴的家屬寫道:在這星光黯淡的日子裡,我們的心中充滿著無法言喻的悲傷,向您傳達我們家庭中無法彌補的巨大損失。我們親愛的妹妹,我們心中永遠的寶貝張惟晴,已於民國112年12月30日,離開我們的世界,成為最可愛、最美麗的小天使,輕輕飄向天堂,成為那裡最璀璨的星。在她短暫卻充滿愛的一生中,惟晴以她的純真、善良與熱情感動了我們每一個人。她的離去,讓天空多了一顆明亮的星,但我們的世界卻失去了一道光。
日期:2024-01-01
今周刊編按:據111年衛福部死因統計資料顯示,卵巢癌為我國主要癌症死因的第10位,死亡人數為765人,較上一年度增長9.9%,死亡率每十萬人口6.5人,也比110年上升10.5%;若將區間拉長到10年,則可觀察到卵巢癌死亡人數及死亡率分別上升40.4%及38.4%,順位由第11位上升至第10位,是女性不可忽略的婦癌殺手。卵巢癌雖好發於50歲以後,但近年卻有年輕化的趨向,如曾多次來台參賽的韓裔撞球好手「黑寡婦」珍娜李(Jeanette Lee),就在49歲驚傳罹患卵巢癌;立委邱議瑩、本土劇《甘味人生》演員李悅,也都是30、40歲就確診卵巢癌。而婦產科名醫王樂明的太太同樣因卵巢癌病逝,當時他上節目提到40歲妻子「身體每一個地方都在失火」,讓身為醫師的他感到無力淚崩。 醫師提醒,卵巢癌初期沒有明顯症狀,往往要到腫瘤變大影響周遭器官、或形成腹水時,才會出現症狀,可能症狀包括腹脹、背痛、頻尿、骨盆不適、月經異常、性交疼痛、食慾不振、體重減輕、排便習慣改變等,但等到出現症狀時大部分都已經是卵巢癌晚期,是相當棘手的癌症。卵巢癌沒有很好的預防方式,通常發現時已經是第三或第四期,肥胖、初經年齡較早、不孕症、有家族史等族群罹患卵巢癌的風險較高。建議女性40歲後應定期安排腹部超音波檢查,才不會錯失黃金治療期。(原文刊載於2020/1/3,更新時間為2023/7/20)
日期:2023-07-20
癌症,一項令人聞之色變的疾病,每年無情奪走數以萬計台灣人性命。即使是醫學發達的今天,癌症若發生遠端轉移,仍幾乎等於不治之症。好在,大部分癌症早期的生長速度緩慢,若能借助不斷進化的篩檢與治療技術,及時阻斷癌細胞發展,康復機率遠比一般人想像得高。每一位能活到預期壽命的台灣人,一生約有4成機會罹癌。如果你沒把握永遠與癌症絕緣,積極篩檢、避免成為晚期病患,是戰勝癌症的最佳策略。
日期:2021-02-24
從三十年精英律師生涯急流勇退,台積電前法務長陳國慈自掏腰包贊助台北故事館,到買老屋成立迪化二○七博物館,她是如何以減法成就更大的富足?
日期:2021-02-08
55歲許太太半年前開始出現不正常陰道出血,以為正值更年期月經紊亂,不以為意,但出現不正常陰道出血狀況日益頻繁,在接受子宮內膜切片檢查後確認為惡性。但她竟「鐵齒」聽從友人建議狂買保健食品服用,數月後出血量驟然增加,就醫後確診子宮內膜癌第三期,癌細胞也已經轉移到了淋巴腺。
日期:2020-02-25
春節假期結束至今,許多人都還在努力減重。營養師指出,年後14~30天為減肥黃金期,但究竟該如何順利瘦身?常見的輕斷食法、生酮飲食法、低碳飲食法又有哪些優缺點?哪一種方法最有用?
日期:2020-02-03
月經來出血量大,一天更換數十片衛生棉,甚至有頻尿、漏尿等症狀,千萬別大意沒警覺,有可能是子宮肌瘤找上門!網路上流傳:「子宮肌瘤是因為肥胖引起」、「愛吃山藥、豆漿容易誘發子宮肌瘤」,是真的嗎?到底哪一些飲食習慣與子宮肌瘤有關,平時又該如何正確保養子宮?來聽婦科權威醫師詳細解說。
日期:2020-01-16
一位63歲女性,平日沒有化妝習慣,只用溫和的洗面乳洗臉,天氣冷時偶爾擦擦保濕乳液,除此之外沒有特別保養皮膚。隨著年紀的增長,臉部逐漸留下老化的痕跡,因她一個月後需參加親友喜宴,希望改善氣色不佳、肌膚黯沉、眼尾下垂等問題,特別尋求中醫師的協助,進行美顏針治療,整個人看起來年輕許多!
日期:202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