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人權委員會於11月22、23連續2日舉辦「2023人權發展國際研討會」,主題為「氣候變遷與人權-國家人權機構的角色」。國家人權委員會主任委員陳菊表示,聯合國在去年7月間通過「享有乾淨、健康、永續的環境是一項基本的人權」之決議,國家人權委員會就在今年舉辦相關議題的國際研討會,宣示我國努力接軌國際人權的標準。
日期:2023-12-14
國家人權委員會於22、23連續2日舉辦「2023人權發展國際研討會」,主題為「氣候變遷與人權-國家人權機構的角色」。國家人權委員會(NHRI)陳主任委員菊致詞時表示,聯合國在去年7月間通過「享有乾淨、健康、永續的環境是一項基本的人權」之決議,我國就在今年舉辦相關議題的國際研討會,宣示我國努力接軌國際人權的標準;也希望透過研討會互相激盪,創造出更多國際間合作機會,讓人權跨越國界,共同來發揚人權普世的價值。
日期:2023-11-24
今周刊編按:退輔會副主委李文忠在4/24立法院列席備詢表示「榮家應保存蔣中正銅像」,被台灣永社等本土社團批將「去除威權象徵」工作與「眷村文史資料保存」工作混為一談,令人錯愕,認為執政的民進黨,不應該縱容屢次跟轉型正義任務唱反調的政務官,要求撤換李文忠。李文忠表示,尊重每個人主張與想法,理解本土人士過去的生活經驗,但期盼社會能互相尊重,台灣才能走向團結。以下為李文忠3個遺憾全文回應:
日期:2023-04-29
台灣民眾普遍對司法體系缺乏信任,聯電創辦人曹興誠號召發起「台灣公民人權聯盟」,盼以科學管理觀念改進司法效能,並羅列出「第一次就做對」、「注重專業和分工」、「除罪化、民事化,減輕司法體系工作負擔」及「運用80、20原理」等4大建言。曹興誠呼籲國人發揮公民力量共同改善司法,在民主社會「人人都是總統」。他意有所指地笑說,很多人要選總統,但若問要這位子做什麼,卻說「我不知道,好好做代誌就好」,但「好好做代誌」是效率,「做對的事」是效能,改善司法應從「做對的事」開始。
日期:2023-03-17
賴香吟新作《白色畫像》獲得二○二三年台北國際書展小說獎首獎。所謂的「白色」,是政治整肅的恐懼、是民間記憶的留白,但賴香吟沒有要歌頌受難者的犧牲、控訴加害者的罪狀,小說家關心的是平凡之人如何活過一生。
日期:2023-02-01
二○一八年的台北市長選舉落選後,姚文智宣布退出政壇、投入拍攝電影的工作。今年又是四年一次的縣市長選舉,但從四年前的選舉催票,現在的姚文智,要為這部描述綠島女性政治犯故事的電影《流麻溝十五號》,再催一次票。
日期:2022-10-26
編按:大學分發入學8/12放榜,錄取率98.94%再創新高,值得注意的是,少子化問題不斷加劇下,多達29所私立大學招不滿,其中不乏許多知名老牌私校,像是淡江大學缺額52.8%、世新大學51.5%,文化大學缺額率更是高達90.2%。讓人擔心少子化的趨勢若未改善,私校恐面臨加速倒閉的危機。對此,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曾對少子問題透露,有3家大學希望他買下,讓他憂慮「如果我們連人口都不夠,就算有國防,誰要來開最新式的戰鬥機?」(原文刊載於2019/12/3,更新時間為2022/8/13)以下為郭董赴美前舉行記者會的採訪。---------------------------鴻海創辦人郭台銘今(3)日下午在台北松山機場長榮航空商務中心舉行赴美前記者會,他說明上周接到美國白宮邀請,參加在5日舉行的年度聖誕派對,因此今天起將赴美十天,若有機會見到美國總統川普他將詢問中美貿易戰「何時有好的結局」,並轉達科技業界對貿易戰的憂慮。
日期:2022-08-13
這些搬到中國的台灣新群組,有一個共同的自我誤導:他們以爲搬到中國,脫離台灣,就可以高高在上的辱駡台灣?其實他們的態度,有很大部分是在為自己搬離台灣自圓其説,並且硬要說服你承認他在中國過得多麽好。他們將自己定位為「新台灣的受害者」,到了中國就翻盤?其實問題從來不是你住在什麽地方,而是你自己到任何地方,用什麽態度自處待人。
日期:2022-04-11
總統府前資政彭明敏週五(4/8)離世,享耆壽98歲。財團法人彭明敏文教基金會發文指:「彭明敏先生已於2022年4月8日清晨5時55分安詳離世,謹遵囑,一切從簡,不辦任何形式的喪禮。入殮火化後埋葬於高雄鹽埕教會的鹽光墓園。」1996年彭明敏代表民主進步黨參選199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由於彭明敏在台獨運動中的代表性地位,素有「台獨教父」的稱號。-----------彭明敏一九七○年出走事件,真相眾說紛紜,除了搭船偷渡,更傳是美國中情局出手相救,時隔近半世紀,資深媒體人盧世祥寫下《台灣的恩人群像錄》,披露出這密謀數月的「完美逃亡」。(原文發稿時間為2018/3/15,更新時間為2022/4/8)
日期:2022-04-08
國家人權委員會歷經20年的努力、三次政黨輪替,終於在2020年8月1日正式揭牌成立。由主委、副主委、及8名委員,藉由多元的組成和不同的專業,促進人權團體與政策的溝通對話、人權教育推廣、人權議題研究、座談與研討、還有國際人權交流…..盤點過去一年的成果,形成一週年大事紀,讓民眾認識人權的普世價值要如何在台灣更加普及與落實。
日期:2021-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