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華食品彰化廠惡火奪九命,成為近十年中台灣最嚴重工安意外。勞動部將對食品業全面勞檢,但勞檢單位被動、法規懲處力道不足,恐讓檢查流於形式。
日期:2023-05-10
股市這兩年歷經飆漲、崩跌、急彈,讓存股族方寸大亂,惶惶不安。《今周刊》存股電子報總編輯謝富旭針對存股族近來最關心的六個問題,以自身二十幾年投資經驗,分享求勝之道。
日期:2022-11-16
編按:第57屆電視金鐘獎於10月21、22日登場,導演曹瑞原執導的《斯卡羅》,獲得包括「戲劇節目獎」等13項入圍,在曹瑞原眼中,這是將台灣影視作品推向國際的大好機會。「我不希望只是把台灣的歷史故事講出來給台灣觀眾聽,這不夠,我給自己的任務是讓台灣的影視往外走,被國際觀眾看見。」曹瑞原也樂見所有因觀賞《斯卡羅》後所引發的溝通與辯證,也期待對那段歷史感興趣的影視工作者,繼續投入創作,「我相信有了《斯卡羅》的背景描述,會讓未來的戲劇容易得多。」(原文刊載於2021/8/22,更新時間為2022/10/13)
日期:2022-10-13
新冠肺炎阻斷了國界,也切斷了國際交流,但在亞洲˙矽谷計畫執行中心及僑務委員會努力搭橋下,「臺灣新創與海外僑臺商線上見面會」順利於臺灣時間2021年12月13日隔空在臺美同步登場,經由3對3的交流,新創不但有機會在臺灣冒出頭,還有機會播種海外,長得更好、更壯。
日期:2021-12-29
恒大風暴持續推進,台灣基金部分解除恒大曝險,但若考量到利率匯率波動和變現性,這波最有苦難言的,恐怕是先前跟風買進新興市場目標到期債券基金的投資人。
日期:2021-10-07
高端疫苗昨(10)日公布二期臨床試驗解盲報告,簡單歸納此次結果,分別是疫苗安全、副作用少,打完幾乎會產生足夠量的抗體,製造過程品質也穩定,至於大家關心的三期臨床試驗以及其他研究,都會依計畫同步進行。在政府部門的回應上,中央疫情指揮官陳時中說,業者公布試驗結果,試驗報告還需併同更多科學資料送衛福部食藥署審查,通過緊急使用授權(EUA)才可量產使用。
日期:2021-06-11
發生於2018年9月的「關西機場事件」,起因於境外(中國)網路的一則虛假訊息,經由中國網媒傳到台灣的社群網路,再經由本地主流媒體推波助瀾,終於引發全民關注與議論。使得這起原本只是一次遠在日本的風災造成部份台灣旅客受困機場的事件,最後竟演化成一場充斥著「官/民」、「朝/野」甚至「中/台」對立矛盾情緒的「政治風暴」?更不幸的是,此事件還意外造成我國折損了一位優秀的外交官員。毫無疑問地,對台灣社會而言,關西機場事件是個不幸的悲劇——在這場風暴中,人與人之間失去了互信基礎、不同意識形態者彼此溝通變得不可能?無論官/民、朝/野、媒體/閱聽人…沒有人是「贏家」!但若要問:到底是誰愚弄了我們?誰是這起事件的「加害人」?誰應該為此負責…在整個社會尚未對此事件有充分認知、全面討論、形成共識前,這些追究,恐又將陷入另一場爭論?事件發生至今(2021年)已經兩年半,雖然台灣政府與民間,都因此對「假新聞」議題有了更多的關注、討論與行動。但我們也注意到,就關西機場事件所透露出的警訊、與呈現的意義,整個台灣社會(包括政府與民間)似乎仍因著各自不同立場(利益糾葛),而欠缺一種誠實面對問題的態度、或一次深入而廣泛的省思?以致於在此事件後(例如,2020年的總統大選、新冠肺炎疫情…)類似的虛假訊息,依然程度不一地流竄全台、擾亂社會?特別是,本事件中最應該要勇於面對的台灣新聞媒體,在事件過後至今,不僅鮮少公開向閱聽大眾說明自己在此事件所應扮演的角色(有無失職)?更遑論對此事件做出較深入的後續(影響與省思)報導?本地的新聞媒體或許礙於「涉己事務」的新聞自律規範,而不便對自身或同業多作批判?但相較於公共利益(亦即公眾知的權利有無被誤導?)的把關,媒體理應更要有「捨我其誰」的擔當。「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由今周刊及幸福綠光出版社、台大法律學院校友會主辦,常在法律文教基金會協辦,總統府資政蕭新煌教授擔任座談主席,邀請臺灣事實查核中胡元輝教授、台灣民主實驗室沈伯洋助理教授、通傳會委林麗雲教授、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等各界碩彥進行座談,提出寶貴見解,期冀有助於釐清以上問題,也有助於台灣社會認真看待關西機場事件及後來、未來的類似現象!以下整理「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中,總統府資政蕭新煌教授針對關西機場事件省思「台灣媒體的自律與他律」。
日期:2021-05-31
疫情嚴峻,確診病患持續增加,政府一直強調醫療量能足夠,實際狀況到底如何?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企業工會昨(25)日於臉書揭露基層醫護慘況,表示最近這幾天接到無數的員工申訴,醫療崩壞在即,基層真的已經不知如何是好。北市聯醫工會強調,他們並不是想引起社會恐慌,只是希望社會可以了解現況並聽見基層醫護求救的呼喊。北市聯醫工會的訴求如下:
日期:2021-05-26
各國陸續爆發第二波新冠疫情、美國總統大選結果、美中科技戰,都為全球經濟帶來新的挑戰。工研院日前以「後疫轉型.數位突圍」為主題,探討探討臺灣如何「借疫使力」,創造後疫零接觸經濟商機、美中科技分流新方向、生活型態劇變,及數位轉型與數位商業創新等議題。
日期:20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