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景氣循環來到初升段,政府為了刺激景氣,通常會以寬鬆的貨幣政策來籠絡人氣,希望促進投資,增加成長動能;此時,市場資金成本低,資金流向股市的意願大增。可是放眼個股,大多數公司的獲利都還不理想,這時候該買哪一種股票獲利最快?答案是先從「價值股」下手!
日期:2023-12-27
作者吳宜勲2015年畢業於台灣科技大學機械研究所博士班,畢業後從事機構工程師一職,並開始了投資的生涯。雖帶著博士的頭銜,但對於股票投資就像是一張白紙,低買高賣的價差交易是他唯一的認知。一心只想著如何快速獲利,早日離開職場,過著自由自在的人生。但人生哪有這麼順利?在一次次的投資失利中,不斷的在股海裡繳學費換取投資經驗。我慢慢的了解,原來投資股票獲利,沒有想像中那麼容易,特別是越在意股價,股價就越不會動;越押注某一檔,那一檔就越不會漲。被人性的貪婪淹沒的結局,就是和大多數人一樣,最終都是大賠小賺、深度套牢、賺不到錢。2019年起開始思考上班族該如何投資,並了解自己可以承受的風險,打造出當股災來臨時,心態也不會炸裂的投資組合,如此可避免因恐慌而把股票出清在相對低點。投資週期由短天期的幾週甚至是幾天,拉長至數季甚至是數年以上,用時間(長期投資或稱為存股)來增加勝率與獲利。透過分散買進、分批買進與持續買進的方式自組ETF(投資組合),可以達到既保守又積極的效果。2021年4月創立「打造屬於自己的ETF」粉絲專頁,記錄存股的歷程並分享投資的心得。
日期:2023-12-14
金融博覽會邀請國內總經、產業、投資理財等各領域專家,分享趨勢看法。逾三十場講座幾乎場場爆滿,也揭示了對投資理財機會與產業脈動的高度興趣。《今周刊》編輯部嚴選專家觀點,讓未能到現場的讀者,也能掌握最新投資趨勢。
日期:2023-11-29
「想要有用不完的退休金哪有什麼難,只要投資產生的獲利比花掉的錢多就好了。」知名理財達人怪老子在2023年台北國際金融博覽會上,一開口的前兩句話就顛覆了一般民眾的想像。
日期:2023-11-25
作者曾經是單親媽媽,31歲離婚,帶著3歲和一歲的幼子,用一份記者的薪水養房子、養孩子。45歲再婚,先生是公務員,面臨年金被砍,收入已不如預期。偏偏2020年瘟疫來襲,在57歲被退休,瞬間成為無收入的中高齡失業者。年輕時賺的錢都拿去養孩子,年老孩子長大了,卻沒收入了!這恐怕是現代人普遍的悲哀,但是卻因為精密的理財布局,所以活出精采的下半生。
日期:2023-11-22
從8月初以來,大盤一路溜滑梯,到萬六整數大關,聯準會放出利多,美債殖利率回到合理區間,美股台股又再出現連續向上暴衝,投資人搞不清楚該如何抓住進場時機。
日期:2023-11-14
「為什麼現在53元的新產(2850),比4年前38元的新產便宜!」這是一個很有趣、也很重要的命題。弄懂這個命題的玄機,有助於克服我們投資「成長型價值股」的迷思喔。編按:原文發表於2023/6/9,今天(2023/10/12)新產股價再度創了歷史新高。能夠不被股票當前的價格所迷惑,看穿它背後所蘊含的潛力,才能幫助我們挑選到真正優良的股票。
日期:2023-10-12
不管是久經戰場的股市老手,還是初入股海的新手,都會聽過「嚴設停損」這句交易金言。雖然「聽過」、「知道」,但對大多數人來說卻很難「做到」吧。因為「停損」是種違反人性的行為。當執行「停損」動作時,不僅是對自己先前的買賣決策給予打臉,投下不信任票外,另一方面還要將帳面虧損予以實現,在心理與現實的雙重打擊下,就像是活生生地把自己的肉切割下來,備受煎熬、苦不難耐。
日期:2023-10-04
近年金融情勢詭譎多變,投資操作難度也跟著大增,進入「什麼都不太確定的年代」,投資人更需要充實自己。《今周刊》導讀三本投資書,從股市大泡沫的故事,到如何解讀聯準會,再到不燒腦的無痛理財術,希望能讓讀者有所收穫。
日期:2023-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