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女性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女性共有5380項結果
傳產

砸億元、搞定70家供應商 超市龍頭的「不可能任務」 全聯攜手《魷魚遊戲》搶超商客盤算

全聯攜手跨國影音串流平台Netflix,以韓劇《魷魚遊戲》為主題推出「全聯經濟魷戲」活動,目的居然是要搶攻超商最大主力客群:三十歲以下年輕消費者。

日期:2024-12-11

職場

都更的煩惱

眼鏡行老闆最近陷入都更的煩惱,關掉經營已久的老店,然而他卻趁此時機展開轉型,在面積僅老店一半的新租店面,做起學生、上班族的生意,並於對街再承租新店面,專攻高消費客群。

日期:2024-12-11

國際總經

尹錫悅暴走戒嚴背後, 中韓FTA反挫財閥、中小企業倒閉潮、青年 淪低薪臨時工 韓國病 台灣能學到什麼?

(今周刊1460)韓國,一向是台灣最可敬的對手。經濟上,兩國有相似的發展軌跡;產業上,兩國也常存在競爭關係。過去10年間,韓國的經濟、貿易、政治、社會,隱然存在環環相扣的病徵,種種症狀蓄積的民怨,因為一場師出無名的戒嚴令而徹底爆發。細究之下,韓國面對的困境,其實有許多值得台灣借鏡深思之處。

日期:2024-12-11

國際總經

「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生效,影響範圍有多大?一文看懂五大議題如何成就雙贏

台美貿易合作新篇章!「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周二(12/10)生效,行政院長卓榮泰說,這是台美關係發展上非常重要的一天,也證明彼此都走在正確與相同道路上,會加深彼此合作、深化各種連結,中華民國台灣政府會繼續與產業界、人民,一起立足台灣、布局全球、行銷全世界。商總理事長許舒博肯定此事絕對是件好事,他期許台美FTA能儘速產生,直言美中貿易戰事實上就是關稅大戰,雙方「你高我、我高你」,最後犧牲、傷害的還是老百姓與物價。他也坦言,台灣產品就算再好,若面臨高關稅而失去國際競爭力,也不利台灣經貿。行政院說明,此次台美首批協定涵蓋五大議題,包括貿易便捷化、良好法制作業、反貪腐、服務業國內規章與中小企業。台美雙方將透過建制化合作,在相關機制討論具體執行細節、雙邊關切與分享經驗,並就前述5項議題成立委員會。

日期:2024-12-10

國際總經

別想再赴美待產「生寶寶拿綠卡」!156年來制度川普稱太荒謬…上任就要修法禁生育旅遊:全家都遣返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預料將在明年1月就職後,首先改變美國行之有年的移民制度,並取消外籍人士赴美「生育旅遊」、嬰兒取得美國護照與社會安全碼等福利。「華爾街日報」指出,川普移交團隊已準備處理上任後的法律訴訟。

日期:2024-12-10

國際總經

德國前總理梅克爾卸任3年,親筆回憶錄批川普「零和思維」:他的世界沒有共贏,只有你死我活

編按:梅克爾的人生宛如一部引人入勝的史詩,橫跨分裂與統一的德國,親身經歷了時代的巨變。她在東德度過35年,從戰後廢墟中成長,在高牆下磨練意志;又在統一後的德國走過35年,親眼見證柏林圍牆倒塌的震撼時刻。最終,她以16年總理生涯寫下傳奇,展現了女性領導者獨特的視角和魄力。在這部她親筆撰寫的回憶錄《自由》中,梅克爾不僅回顧了執政期間的重大情勢、危機和決策,更深入剖析從政歷程。她描繪了總理府的日常運作,以及在柏林、布魯塞爾等地做出關鍵決策時的戲劇性時刻。梅克爾細膩勾勒出國際合作的演變軌跡,也坦率地揭露了當代政治人物在因應全球化複雜議題所面臨的壓力。

日期:2024-12-10

國際總經

「亞洲有個國家正走向滅絕...」當地人最怕它發生 馬斯克貼文示警,越來越多機器人填補人力缺口

新加坡生育率下探,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在社群平台轉發貼文稱新加坡走向滅絕,推文逾4438萬次瀏覽。分析人士指出,獅城生活成本高可能是人們降低生育原因,不過憑藉外來工作者人數增加,新加坡總人口數今年首次突破600萬。

日期:2024-12-09

科技

隱身在臺灣科技政策重要的推手 帶領您走進科技政策的後臺 解讀科技島的關鍵密碼

《地緣政治中經「疫」求新-解讀科技政策關鍵密碼》探討了如何在變局中以科技應對挑戰、創造機會,從晶片供應鏈到數位轉型,讓臺灣不僅在全球科技產業中占據了關鍵地位,也展現了國際社會中獨特且不可或缺的角色。

日期:2024-12-09

政治社會

尹錫悅即刻停職!不抵人民怒火,南韓執政黨宣布將推動「有序下台」:不得參與外交等所有國家政務

今周刊編按:根據外媒報導,南韓執政的國民力量黨黨魁韓東勳與總理韓悳洙週日(12/8)共同召開記者會表示,總統尹錫悅宣布戒嚴已經違憲,計劃將讓尹錫悅「有序下台」,在尹錫悅辭職前,不會參與包含外交在內的所有國家事務。

日期:2024-12-08

科技

AI讓台灣被世界看到,政策推手現身說法!《解讀科技政策關鍵密碼》揭如何累積點滴「榮耀台灣」

在ChatGPT推出後,AI成為科技產業的主流,《今周刊》出版新書《地緣政治中經「疫」求新-解讀科技政策關鍵密碼》,前後時空橫跨8年多,揭露台灣在半導體、人工智慧(AI)、生醫、太空、人文社會與科技、科技外交、科技女力等領域的重要決策。《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在新書發表會中指出,這2~3年可以說是台灣的科技盛世,尤其半導體及AI,讓「台灣」成為全球焦點,享受前所未有的光環,這樣的榮耀不是從天上掉下來,是許多幕前、幕後英雄,持續努力投入,點點滴滴累積而來的。蕭景燈博士表示,這本書是紀錄8年推動科技政策的形成脈絡,「這8年真的看到很多變化,有疫情、美中經濟戰、科技戰,包含ChapGPT,2022年底AI的力量爆發出來。」工研院董事長吳政忠表示,這本書的內容很扎實,書中採訪了20位在過去8年在台灣科技政策等領域裡有重要貢獻的人,「如果沒有這些人,就沒有這8年科技的成果。」

日期:2024-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