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女性勞動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女性勞動共有25項結果
政治社會

諾獎經濟學家揭「貪婪工作」加劇兩性不平等 台灣要救生育率 須解女性職涯撞牆之謎

憑藉長期對女性勞動市場的研究,高爾丁成為史上首位獨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女性。她的研究為何重要?又能為生育率全球墊底、長照困境重重的台灣,帶來怎樣的啟發?

日期:2024-06-19

生活消費

3月新制懶人包/3醫學中心看病變貴、公費流感疫苗全民施打!三班護病比上路、婦女再就業最高領3萬

迎來3月份,有哪些和民眾息息相關的新制將上路呢?除了3家醫院因升格醫學中心部分負擔變貴,醫院三班護病比也將施行、酒駕重考駕照規定也變嚴了;此外,公費流感疫苗將開放全民接種。交通、民生、旅遊等方面也有新制度。還有哪些新制?《今周刊》帶您一次了解。

日期:2024-02-29

政治社會

增加勞工休假天數、降低賦稅…總統大選倒數74天,賴侯柯郭誰提了收攏民心的政見?

2024總統大選倒數74天,選情逐漸白熱化,民進黨賴清德、國民黨侯友宜、民眾黨柯文哲、獨立參選的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各陣營持續在各地衝刺選情、拉高聲望。10月最受矚目的便是「藍白合」。國民黨與民眾黨從10/14起正式開始「藍白合」磋商與談判,侯、柯雙方不斷隔空喊話,並由柯文哲與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在10/30展開首度「政黨協商」會談。此外,中國10月下旬對鴻海富士康集團展開稅務和土地使用調查,引發熱議。郭台銘此後減少出席公開行程,僅在10/29出席「北台灣媽祖文化節」活動,但仍持續透過臉書發表政見或時事見解。隨著各總統參選人競選活動強度、密度都在提升,透過各種場合提出各類政見、政策及其看法,《今周刊》彙整總統參選人9月底至10月期間所提各大領域政見或政策,根據時間軸順序整理,供讀者比較參考。

日期:2023-10-31

教育

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哈佛大學高爾丁獲獎,1980年代關注女性參與勞動市場,以及收入

諾貝爾委員會今天宣布2023年經濟學獎得主,一如預期,由美國哈佛大學學者高爾丁(Claudia Goldin)獲得殊榮,表彰她「促進了我們對女性勞動市場成果的理解。」

日期:2023-10-09

國際總經

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前美聯準會主席柏南克等三人共同獲獎

2022諾貝爾經濟學獎由3位美國經濟學家柏南奇(Ben S. Bernanke)、戴蒙德(Douglas W. Diamond)以及戴布維格(Philip H. Dybvig)共享殊榮,以表彰他們對「銀行業和金融危機的研究」。

日期:2022-10-10

國際總經

台灣女人為何不想生?「媽媽是高風險工作!」前總編當全職媽媽12年、育3孩,無法辦信用卡、無力買房...

1798年英國人口學家、政治經濟學家馬爾薩斯提出《人口學原理》,認為人口成長終將超越食物供應,導致食物減少,此一理論影響後世甚鉅。不過時至今日,許多已開發國家出生率不斷崩跌,《無人地球》一書作者踏查各國數據,發現人口數大幅減少的驚人事實並企圖提出解方;長年關心人口議題的專欄作家丘美珍,以她曾為全職母親重回職場的親身經歷,分析多數現代女性「不願當媽媽」的心情與想法。

日期:2022-08-19

政治社會

最能抗疫的力量!疫情下這些上市公司EPS表現優於同業,背後就靠這群人

前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曾經說過:「如果當初是雷曼姊妹銀行(Lehman Sisters),而非雷曼兄弟銀行(Lehman Brothers),今天的世界會很不一樣」。

日期:2021-10-20

科技線上

改變世界的力量──科技女力崛起

AI、5G、機器人、智慧製造…新興科技即將全面改變生活樣貌,過去男性為多的科學、技術、工程與數學領域,現在有愈來愈多的女性參與其中,共同為打造更智慧、更多元的世界而努力!

日期:2021-03-16

保險稅務

拼經濟、顧家庭 也要照顧自己! 為何女性規劃保險必備「三大保障」?

台灣女性經濟獨立比例越來越高,家庭經濟也不再是過去由男性一肩扛下的型態,根據統計,女性經濟戶長占整體家庭比重將近3成,雙薪家庭已成為常態。然而,不少職業婦女在工作之餘,仍須負擔較重的家庭責任,因此壽險業者建議,女性族群規劃保險時,應有實支實付醫療險、多次給付型癌症險、重大傷病險等,以面對未來可能風險。

日期:2021-03-09

債券基金

專家觀點》「只看數字」的東方人 開始對永續投資有感 歐美領航ESG 慢鳥亞洲如何追上?

人口老化和環境災害等問題,加上ESG投資的優異表現,使亞洲投資人開始關注ESG。本刊特別邀請MSCI亞太區業務部總裁暨董事總經理林偉傑,分析ESG在亞洲的成長。

日期:202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