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傷與死亡,是社會最容易逃避的課題!尤其是『喪偶』,一聽就覺得觸霉頭。大家喜歡正面、歡樂、愉快的感覺或氣氛,這是人之常情,但所謂的『負面情緒』,也是我們的一部分,接受悲傷的存在,才能放下悲傷。」
日期:2019-08-21
20210402編按:台鐵太魯閣號4/2發生嚴重出軌事件,造成51人死亡、至少178人受傷送醫。突如其來的意外,讓一個個家庭痛失至親,悲痛不已。親人過世,怎麼可能不難過?面對悲傷,生者要用什麼樣的態度?周邊的朋友又該如何陪伴他們度過這場難關?----------------學術界與醫護界稱為「悲傷輔導與悲傷治療」,我認為這是把所有人的正常悲傷情緒當成是有問題或病態,你的悲傷是有問題的才需要被輔導、你的悲傷是病態的才需要被治療。
日期:2019-08-05
在什麼時候,或起心動念於哪個事件,會想要重新開始規畫自己的「第二人生」?為了解答這個問題,我在網路上做了一次小規模的調查,得到很多意義深長的答案。
日期:2019-06-10
一張泛黃的報紙照片,道出這一家智障四口顛沛流離的過去—父親車禍逝世、獨留重度智障的母子,過著有一頓沒一頓的日子。淒涼的是,小嬸一家仗著照顧這家人名義,騙取外界捐款,隨後神隱;還有素未謀面的姑姑,突然拿著放棄財產文件,哄騙他們簽名。準備流落街頭的一家四口,有誰能幫他們一把?
日期:2018-10-05
工作大半輩子,到老換來不便於行的雙腳、失聯棄養的子女、僅剩一身病痛的孤老身軀,這樣的淒涼晚景,若發生在你我身上,難免會悲從中來,但花蓮的張爺爺卻不這麼想,儘管窮到身上零存款、看病還得日徒步10公里就醫,卻仍保持樂觀態度過生活。被問到想不想找尋失聯子女,他急忙搖頭說:「母湯造成他們困擾啦...」
日期:2018-09-28
Aggressive原意是有侵略性的、好鬥的,但在職場的衍伸則褒過於貶,說一位應徵者aggressive,通常是在說他積極進取、很有幹勁,當然,貶義也可能指一個人咄咄逼人。
日期:2018-09-21
一臉笑瞇瞇的阿敏(化名),頭髮灰白的她,藏不住一甲子歲月在身上所鑿下的痕跡。天生智能障礙的她,年紀輕輕就嫁給大她25歲的老榮民,最小的孩子養不起只能送養、老丈夫隨後去世,阿敏不知道自己被安置到何方,仍是一臉傻愣地笑著,儘管站在她面前是已失散30多年的親女兒....
日期:2018-08-03
對於「失去」我們常常無能爲力,但在恢復期間,每個人都可以做出不同的選擇。即使失去的經歷已經改變了我們,不可能回到失落前的狀態,還是可以讓自己重新投入生活,包括找回規律的生活節奏、每天留一些時間給自己。
日期:2018-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