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網友在臉書FB以自製圖文方式散布「政府讓人民施打未受認證且保護力低之國產疫苗」、「國產疫苗的中和抗體效價比國外疫苗差」、「國產疫苗為什麼不向國際提出緊急授權」,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下稱指揮中心)今(13)日嚴正澄清表示,目前國產疫苗臨床試驗尚在進行中,最終結果須等廠商提出EUA 申請,經專家會議審查疫苗的製程管控、藥毒理試驗及臨床試驗結果,在緊急公衛的需求下,確認疫苗使用效益大於風險,才會核准緊急授權使用。
日期:2021-06-13
有媒體這樣評論美國聯邦參議員譚美達克沃斯(Ladda Tammy Duckworth)曲折的人生:「如果她的人生故事被拍成電影,觀眾一定會認定這是虛構的情節。」
日期:2021-06-07
編按:曾獲「華人楷模年度人物」、馬來西亞拿督鄭博見不幸罹患新冠肺炎,原本症狀輕微、在家自我隔離的他,染疫14天後病情急轉直下一度命危。從鬼門關走一遭回來,拿督鄭博見公開染病全過程,他以自身經歷奉勸確診病患一定要做血液和肺部X光檢驗,了解自己的真實病情。 事實上,台灣與國外都曾發生多起COVID-19 患者,猝死在家中的悲劇,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說明,無症狀或輕症感染者如果合併「隱形缺氧(Silent Hypoxia)」,該患者的症狀會讓許多醫師大感驚訝,原本認為這些缺氧的人應該已經處於休克狀態,但他們往往卻意識清楚可以正常應答,甚至還能滑手機。由於沒有明顯症狀,等到發現不對勁要送進急診時,往往已經太遲了。 然而,在疫情延燒時期,冒然衝急診是很危險的舉措,那麼,在家自我隔離的確診者,該如何才能知道自己是否出現「隱形缺氧」呢? 黃軒醫師強調,民眾不必過度恐慌,德國研究顯示,COVID-19確診者中,只有32%會出現「隱藏缺氧」症狀。另外,出現合併隱藏缺氧症狀的染疫者死亡率只有18%,甚至比出現合併典型呼吸困難衰竭症狀的染疫患者死亡率約30%,還要來得更低。 黃軒醫師建議, 若是輕症或無症狀患者不安心,可以考慮購買「血氧濃度計」或是有些智慧手錶就有提供血氧偵測功能,若低於90%就要提高警覺。 美國的作法也很值得參考,一開始由醫護人員確認輕重症、分艙分流後,輕症或無症狀患者在家自我隔離期間,由家庭醫師遠端視訊看診、隨時掌握病情,這也值得台灣借鏡。 最後,再次提醒,此時千萬不要輕易衝急診室,不但讓醫療量能負擔加劇,由於急診室可能充滿各種變異病毒,不小心帶病毒回家就得不償失囉。 以下是大馬拿督鄭博見染疫的親身告白:
日期:2021-05-24
從小就深受在銀行上班的母親影響,耳濡目染財經時事,阮慕驊在1991年跳入他最喜歡的財經報導工作。40歲起辭掉穩定收入的平面媒體工作者,成為電視、廣播界最早的斜桿工作者。如今才55歲,就已財富自由。 阮慕驊以他的親身體悟,分析如何為自己一方面努力工作,一方面藉由投資理財,早早為自己賺進退休金。 一向樂於分享的阮慕驊,在本書中分享如何縱觀大環境趨勢,賺得長期的時間財(定期定額存股,尤其是存穩定的龍頭股),也研究投資營收、利益正在高成長期的公司,賺取短期機會財。 同時不管是身處在好好壞壞的景氣環境中,他也提供了如何認識股市的本質,分享他跟國外的理財大師學到了什麼樣的理財精華。
日期:2021-05-20
史無前例的恐怖疫情正席捲著全世界,每分每秒有多少家庭破碎、多少人流盡了眼淚?疫情大崩潰的印度,現在連好好替至親送終的機會也難上加難。印度一名染疫演員,死前控訴自己本來有機會康復重生,但擁擠的醫院、醫療資源的匱乏,即便病人有機會躺進醫院的病床,換來的也是叫天天不靈、叫地地不應的「等死」。
日期:2021-05-11
近期比特幣價格突破新高,股市名嘴與投資論壇一時間沸沸揚揚,能說上幾句的彷彿都晉升加密科技專家。身為史上最快市值達到一兆美元的資產,並同時擁有最高的「調整風險後報酬率」(Risk-adjusted return,代表收益高波動風險低),比特幣成功抓住了投資界的目光。
日期:2021-05-03
台灣出品的巧克力,近年來品質成長的速度飛快,聞名國際。產品愈趨精品化,內裡卻回頭深入在地,一塊黑中藏甜帶鹹的巧克力,融入台灣食材添風味,鄉土細膩的滋味,吃上一口全嘗遍。
日期:2021-04-28
桃園中壢一名音樂老師,22日在趕課途中遭到警方以「沒有看過你、從哪裡來」等理由,要求出示身分證盤查,該名女老師認為沒有正當理由不服,雙方爆發衝突,最後女老師被認定妨礙公務遭上銬逮捕,讓她事後直呼「失去自由的9個小時,我毫無人權」。文章曝光後引起社會譁然,內政部長徐國勇昨(23)晚表示,已責成警政署、桃園市警局務必全面了解案情;不過,如果遇到警察無具體理由盤查,難道都沒有拒絕權力嗎?
日期:2021-04-24
「存」這件事,意味著會「變多」,但這也可能是你對存股最大的誤解。所謂的投資工具,就是意味著有賺有賠的風險,特別是股票,屬於高報酬高風險的工具。存股不是不行,但你若沒有依據先「選股」,再「存股」,那麼還是很容易陷入虧損。
日期:2021-04-22
我身邊的朋友,大多從介紹男友認識爸媽的那一天開始,就自動免除男友對自己爸媽應盡的責任。每次吃完爸媽招待的飯,「不用收,我媽會罵我怎麼讓男人收碗。」
日期:2021-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