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長郭智輝先前拋出正評估與菲律賓合作開發綠電,並透過海底電纜或電池船兩種方式,將電力輸送回台。對於在野黨質疑可行性與成本效益,經濟部日前提出「台菲電力合作評估報告」,並強調跨境綠能合作是國際趨勢,也是我國能源轉型的重要機會。對於此構想,郭智輝、經濟部與在野黨各有不同看法與解釋,一時讓人難以看清全貌。《今周刊》訪問中央大學永續與綠能科技研究學院院長許樹坤、海事工程促進會理事長曾國正等學者與產業專家,就鋪設台菲電力合作的海底電纜或電池船方案,多面向探討可行性、成本效益、路徑、未來效益。
日期:2025-03-24
綠能股雲豹能源(6869)週四(3/20)舉辦法說會,雲豹能源總經理趙書閔說,2025將是雲豹能源未來3年高度成長的元年。包含海內外有多座太陽光電、儲能案場開工,售電平台快速成長,將持續挹注未來營收。雲豹能源在法說會宣布,旗下小金雞售電平台天能綠電已準備投入資本市場。此外,未來公司還會成立資產管理公司,協助台灣長期資金投入收益型基礎建設資產,「預計2026年達到10億美元規模」。
日期:2025-03-21
《今周刊》週三(3/19)舉行「ESG永續台灣 第五屆國際高峰會」,工研院院長劉文雄在專題演講中,強調在淨零減碳中,「沒有人是局外人、沒有一件事可以被忽略」,全方位的淨零策略,包括了供給、需求、製造、環境、經貿法規五大面向。劉文雄說明「輕推理論」(Nudge Theory)表示,可運用簡單化、即時性、具吸引力、具社交性等四大推力,來影響群體或個人的行為和決策,進而改變人們的行為、思維,以促進淨零減碳的實行。劉文雄也引用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名言:「瘋狂,就是重複做同樣的事,還期待會出現不同結果。」 他強調要推動淨零減碳,除要有科技創新,更重要的是人們行為、思維的改變,才是人類能走入永續新生活一個重要因素。
日期:2025-03-19
2025智慧城市展暨淨零城市展周二(3/18)於南港展覽館二館登場,「台灣虛擬電廠與發展趨勢與商機」論壇,邀請產官學研共同商討,如何從政策面、法規面,促進虛擬電廠發展。當國內「看天吃飯」的綠色能源占比愈來愈高,如何提升電網韌性,成為台電的重要課題。此時,不僅透過儲能系統、需量反應來應對,透過「虛擬電廠」的概念,更能善用分散電力資源,提高電網韌性。
日期:2025-03-19
今周刊今(19日)舉辦「ESG永續台灣第五屆國際高峰會」,其中上午場的「零碳雄心的實踐,科技、金融與城市協作」,邀請臺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林修銘、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陳美伶、加雲聯網總經理廖佑晟進行專題演講。林修銘從資本市場的角度,闡述 ESG 議題在全球及台灣的重要性。他指出,即便面臨國際政治局勢的變化,永續發展仍是不可逆的趨勢。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陳美伶,將視野聚焦於台灣的城鄉發展與地方經濟的活絡,陳美伶提出企業參與地方創生的多元途徑,包括採購地方創生團隊的特色產品、鼓勵員工參與體驗經濟與志工活動,以及建立長期的策略夥伴關係。加雲聯網總經理廖佑晟點明能源轉型的急迫性,並深入剖析面對間歇性再生能源,傳統電網所面臨的嚴峻挑戰。透過數位化、整合化與智慧化的新一代電網技術,以及創新的 iVPP 智慧虛擬電廠平台,能有效協助企業進行能源管理、綠電採購與儲能優化,不僅降低營運成本,更提升永續競爭力。
日期:2025-03-19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認為,不論是台灣或全世界,如果真的要挽救地球免於進一步的溫室氣體排放所造成的生態危機,不能只靠太陽光電、風力或水力發電等再生能源,核能發電一定要列入整體發電的組合。就核能來說,311大地震後原本要全面停用核電的日本已經大轉彎,打算在2030年核電要佔全日本發電量兩成。歐洲也出現核電復甦潮,例如原先要廢除核電的瑞典,打算在2050年增加12座核子反應爐;國內完全沒有核電廠的義大利則從法國進口核電,使義國的核電用電佔比直逼兩成。童子賢也指出,儘管台灣有用電大戶台積電的龐大需求,加上電動車大趨勢帶來的用電需求,從歷史數據來看,台灣用電其實沒有那麼緊張,過去十年僅成長約11%,遠低於同期印度的65%或中國的74%。「這比起我們在20年前、30年前的(用電)成長,真的是相對少很多,不用自己嚇自己。只要做妥善規畫,跟把電網建設好,台灣的用電可以很穩定的。」
日期:2025-03-10
這次來到屏東,走訪寶佳轉投資的寶晶能源,董事長蔡佳晉去日本,由台電出身的總經理陳來進接待,他帶我們來看兩個案場,一個是林邊案場,這本來是一片農田,後來地層下陷變成海洋,寶晶與地主簽約,逐一完成的案場。
日期:2025-02-26
來到屏東,特別來看看這些年把太陽光電拉到海上發展的旭東環保。這家1995年在屏東市成立的公司,最早從箱網養殖,到箱網浮架,浮筒,做到世界第二大的製造廠,如今進軍海上浮動式太陽能,也成為屏東最具代表性的企業之一。屏東人都稱董基旭董事長是屏東的愛迪生。
日期:2025-02-24
全球暖化引發的氣候變遷,已成為21世紀最嚴峻的挑戰,多國政府與科學家積極投入低碳轉型,試圖尋找兼顧經濟與永續的能源方案。
日期:2025-02-18
立院近期針對今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進行協商,然而國民黨、民眾黨立委提出數千億預算刪減、凍結案,也被網友和綠營質疑,很多都是「蝦」(瞎)砍,例如中國失信不買宏都拉斯的白蝦,藍委卻大砍外交部預算4億元。對於國民黨立委刪除「節能家電補助」相關預算近一百億元,恐衝擊民眾採購節能冷氣、冰箱補助,電器公會全聯會理事長廖全平表示,除了將影響節能減碳的目標,若沒有3千元家電補貼汰換誘因,也會影響家電業銷售,恐引起消費者反彈,盼立委慎思。知名導演楊力州也公開批評藍白刪除公視預算,台灣影視工作者政治理念不同,但對創作的尊重是一樣的,藍白刪掉公視所有預算,將讓影視工作者反撲,他也呼籲有意願的影視工作者一起支援罷免團體拍攝影片。《天橋上的魔術師》導演楊雅喆、《聽海湧》導演孫介珩也都對藍白砍公視預算發聲。民進黨團書記長蔡易餘批評民眾黨立委黃國昌,竟然提案說為有效打詐,避免民眾再遭受詐騙所苦,竟將9億元的刑事警察局業務費大砍2億元,實在是「神邏輯」。對此,民眾黨16日下午召開記者會回擊,民眾黨立委黃珊珊說,該提案在警政署說明後,已經改成主決議,提案目的是要求提升全民防詐能力,台灣編列一兩百億防詐預算,但卻越打越詐,立法院本來就是要要求不能浮編,「沒有刪減打詐預算,是改成主決議」。
日期:2025-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