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郵報29日報導,美國國防部一份對內機密備忘錄顯示,防長赫塞斯已重新調整軍事戰略,將嚇阻中國大陸奪取台灣與強化美國本土防衛列為最優先目標,對台灣主要採取「拒止防衛」戰略以及施壓台灣加強國防支出,並且在歐洲和其他地區減少相對資源投入。
日期:2025-03-30
全球貨櫃運力排名第五大的德國赫伯羅德(Hapaq Lloyd)昨日公布2024年財報,獲利小輸長榮(2603),但是股票市值仍是長榮的1.72倍,又是一個長榮價值被低估的例證。
日期:2025-03-21
雄獅旅遊與台鐵合作推出的第8台觀光列車「山嵐號」將於4月19日啟程。雄獅旅遊總經理王岳聰說明,「山嵐號」是以山為主軸,從花蓮啟航前往台東池上,停泊包括壽豐、玉里、東里、鳳林等小鎮。團體行程部份,雄獅打造2至3日的深度之旅,如「山嵐花池艾美2日」安排新城老街散策,入住疫後首度公開的「花蓮潔西艾美酒店」,贈送山嵐旅客專屬馬卡龍,嘗鮮價每人9900元起。
日期:2025-03-19
加拿大與美國政治領袖在政治舞台上噴口水互毆,幕後卻積極談判,新總理卡尼,能否在川普設定的四月大限之前完成和談?
日期:2025-03-19
藍白聯手大砍今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就連與行政院、立法院同為中華民國憲政機關之一的監察院,因業務費蒸發96%,不只絕大部分業務完全停擺,連弱勢團體清潔人員薪資、水電費、加油錢、衛生紙等基本經費都斷炊,引發憲政疑慮。例如,監察院委託伊甸基金會聘請清潔人員,負責院內打掃工作,如今他們不只被迫要讓許多弱勢工作者春節後就失業,還積欠對方1、2月約81萬元薪水。因無力繳納水電費,監察院除得懇求台電先別斷電,但對於從哪找到錢繳電費、滯納金,只能期許下年度預算審議能變正常,屆時再籌經費補繳。監察院副院長李鴻鈞、秘書長李俊俋、副祕書長王增華在3/18召開記者會,李鴻鈞強調因積欠兩個月水電費,已被台電公司要求擬具還款計畫,「監察院絕非哭窮、賣慘」,而是要捍衛憲法賦予職權。監察院表示,將在總統公布總預算案後,同步向憲法法庭聲請釋憲與暫時處分。監委田秋堇也無奈地表示,他們與伊甸基金會簽約,就是盼藉此協助弱勢,如今卻反欠對方錢,讓他們覺得「很對不起人家」;她也感慨,立法院結構若沒改變,下年度預算還是一樣被砍這麼兇,電費等一樣沒著落,「明年又該怎辦?」東吳大學法律系教授胡博硯認為,監察院的人事費等法定預算雖沒被刪,但若因業務費被砍到基本功能無法運作的程度,恐仍有違憲疑慮。
日期:2025-03-18
編按:Toro郭葦昀來自台南紡織世家,2002年和高中同學坤達以及團長牛奶、主唱阿弟、副主唱書偉組成男子團體Energy出道,Toro靠著帥氣外型和超高辨識度的銀絲燙卷髮,成為人氣最高的團員。Energy一出道以唱跳單曲《放手》紅遍大街小巷,一個月就達到6萬名歌迷連署,在中正紀念堂舉辦首場大型演唱會,成為第一組剛發行專輯就站上中正紀念堂開唱的藝人。Energy爆紅後,隨即遇到合約糾紛,Toro選擇留在原經紀人身邊,離開創團只有一年多的Energy。Toro後來遠赴美國紐約攻讀舞台表演,轉戰幕後,成立工作室,2012年擔任香港林建岳公司「寰亞電影集團」台灣區總監,之後創立電影公司、出任網路媒體平台總裁,累積上億身價。Toro淡出螢光幕長達18年,2023年和Energy原始團員牛奶、書偉、坤達與阿弟合體,挾帶高人氣回歸樂壇,掀起滿滿回憶殺。從Energy人氣偶像、轉戰幕後到回歸樂壇,對Toro來說,這是一段奇幻的旅程。Toro在書中寫下出道至今、從沉寂到回歸的心路歷程,Toro初心仍不變,關於夥伴、愛情、家人,Toro也寫下他的告白。
日期:2025-03-17
總統賴清德周一(3/17)出席第八屆玉山論壇時表示,新南向政策在經貿合作、人才交流、資源共享及區域鏈結上,已取得豐碩成果。他重申,台灣的產業將從過去的「西進」、「南向」、「北合」,東拓到美洲及全球各地,達到「立足台灣,布局全球,行銷全世界」。賴總統強調,台灣會和民主夥伴一起努力,強化非紅供應鏈及數位團結,共同應對威權主義擴張的威脅與挑戰,他期盼透過玉山論壇,除分享經驗,更為彼此國家的交流合作,奠定更穩固基礎,共創區域穩定及全球繁榮。
日期:2025-03-17
對於藍白聯手大幅刪凍11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國家人權委員會(人權會)周四3/13召開記者會,會中包括國際特赦組織、身障聯盟等人權團體,均對此狀況表達擔憂,直言此次立法院大幅刪減人權預算,嚴重衝擊不利處境群體的人權保障。不僅如此,由28國人權機構組成的「亞太地區國家人權機構論壇(APF)」也對此發布聲明,嚴正關切台灣人權會今年度預算遭大幅刪減情形,呼籲我國應以合乎憲法架構與國際標準之方式,確保符合《巴黎原則》人權會之財政獨立和持續運作。
日期:2025-03-14
年初DeepSeek橫空出世,點燃了陸、港股市場熱情,促成一波漲勢。相較於投資人的雀躍,中國兩會端出的經濟政策卻顯得平淡許多,背後有什麼盤算?
日期:2025-03-12
<編按>《今周刊》為您精選《紐約時報》最具價值的全球時事,人文、財經、科技、進步的新聞報導,給您最快速、最前瞻的國際視野。
日期:2025-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