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天然氣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天然氣共有1070項結果
台股

雷虎、保瑞、華城...15檔「綠贏」概念股點名出列!台股明天開盤會歡慶?少「這干擾」機率大很多

民進黨正副總統候選人賴清德、蕭美琴以558萬票勝選,法人預期,在綠營政府政策延續情況下,國防航太、生技醫療及重電綠能三大產業成長趨勢不變,選前觀望買盤回籠,寶一、漢翔、保瑞、華城等15檔勝選概念股將成盤面吸金指標。

日期:2024-01-14

理財

2024固定收益投資展望 :如何因應「高利率長期化」的可能?

重點摘要:• 因利率可能觸頂、評價具吸引力,2024 年公債及長天期債券具投資機會。• 經濟可能不會「軟著陸」,主要央行可能在經濟放緩後降息。• 潛在隱憂包括通膨失控、公債供應潮,和高利率對企業和政府帶來衝擊。

日期:2024-01-11

個股深入分析

存股助理第429期︱捷流閥業—受惠於3個趨勢

我們認為捷流閥業(4580)具有一條龍生產優勢,是台灣競爭力最強的閥門廠之一。與此同時,未來3年將受惠於造船業的蓬勃,半導體產業的擴廠、以及新天然氣發電廠興建,使公司營運維持穩健的成長動能。因此,納入存股池追蹤之列。

日期:2024-01-10

金融

全球併購交易急凍、創10年新低!杜英宗樂觀展望2024年:台灣將靠這點贏得國際目光

近年Fed為解決頑固的通膨大舉升息,使得2023年全球併購活動急速萎縮、交易總金額未達3兆美元,為10年來的最低。然而,隨著Fed升息進入尾聲,以及AI等新興科技持續加速世界變革,跨國企業仍需透過併購轉型、創新,改變市場競爭格局,預期2024年的併購案將會增加,尤其是能源、醫療、高科技、媒體及電信產業。此外,台灣近期的一些購併案,不少都是國際大廠自己找上門談併購,顯示台灣企業的經營能力及經營環境持續被世界肯定。

日期:2024-01-10

政治社會

又要普發現金了?2023超徵稅收逾3千億如何利用?台電、勞健保基金嗷嗷待哺

進入新的2024年,2023年稅收統計也陸續出爐。據財政部在2023年12月所釋出的「全國賦稅收入初步統計」,2023年稅收預算數約3兆701億元,而去年前11個月已收到3 兆 2877 億元,超徵額約2175億元;財政部長莊翠雲去年11月預估,2023全年超徵額約3,000億至3,700億元。

日期:2024-01-03

科技

台灣成為晶片霸主,BBC:「秘密武器」各國難複製...工程師任勞任怨「工作幾年就可買房結婚」

一個比指甲還小的微小裝置,矽半導體 (silicon semiconductor),現在是以其製成的晶片(芯片chip)聞名。從iPhone到飛機,晶片成為現代生活使用任何工具必需的核心技術。全球每年生產上兆顆晶片,光是台灣出貨量就占一半以上,世界都好奇,為何台灣擅於晶片製造?《BBC》訪問工研院院士史欽泰,他說:「我們擁有嶄新的機器、也有最先進的設備,並招募最好的工程師,連機器操作員也技術精良。」

日期:2023-12-18

生活消費

限時「3種家電」政府補貼來了!每戶最高6千申請就有,何時開跑?換冷氣冰箱最高也能省5千

行政院週四(12/7)將拍板經濟部「住宅燃氣器具節能產品補助措施」,只要購買1級或2級能效的瓦斯爐或熱水器,每台可獲1000至3000元不等的補助,預計明年元旦上路,至4月30日截止。此外,經濟部今年重啟「住宅家電汰舊換新節能補助」,民眾只要在年底前完成家電汰換,並於2024年1月15日前提出申請,每台一級能效冷氣及冰箱可補助新台幣3000元。還可向財政部申請退還減徵貨物稅,最高退稅可達2000元,合計可獲得5000元節能補貼。

日期:2023-12-15

國際總經

德國綠轉能源之路催生產業暢旺 ——兼論熱處理加工廠高力

在能源轉型政策下,德國將從2024年實施熱泵取代天然氣鍋爐,帶動板式熱交換器需求;台灣唯一板式熱交換器供應商高力,受惠這項政策推動、市場需求看升,未來營運值得關注。

日期:2023-12-13

理財

死後盡可能不留遺產,人走前花光最後1塊錢才是高明人生?2個理由告訴你:為什麼這樣想不對

以前曾跟好友老張有段印象深刻的談話,談到不少人對於「及時行樂」這詞彙的一些誤解。不管是年輕人或中年人,常常會把這個詞聯想為「現在要趕快多玩多吃點,要不然明天出意外掛了怎麼辦?」市面上有關於如何在生前就努力把錢花光這類的書,也都頗受好評,彷彿我們人死後「盡可能不留任何財產」,這才是最高明的表現。

日期:2023-12-13

國際總經

2024年全球經濟恐受中國拖累?OECD首席經濟學家揭:未來5年中國經濟的機會與風險

時序邁入2023年尾聲,在美、歐等全球主要經濟體「抗通膨之戰」進入最後一哩路之際,展望2024年的全球經濟,又有哪些「變與不變」?本刊專訪OECD首席經濟學家隆巴德利(Clare Lombardelli),為讀者提供第一手解析。以下為專訪QA摘要:

日期: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