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大量的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大量的共有1937項結果
管理

市場很殘酷!慣性經驗往往蒙蔽了你,導致決策過度樂觀、輸了全盤

你根本無法想像會有主管如實地對執行長表示,他們的業務部門面臨麻煩,但卻不知原因何在。如果這樣做,這位主管要面臨的恐怕不是輕微的懲罰那麼簡單,而是更大的風險。

日期:2021-04-27

政治社會

盲從的寓言 金融詐騙之王人生謝幕

「大說謊家」馬多夫,從令人尊敬的投資大師,最終淪為慘死獄中的罪犯;而擁有200億美元的黃聖國,兩天賠光所有財富。貪婪是累積財富的根本動力,但是,貪婪的極限到底何在?

日期:2021-04-21

科技

半導體產業再度成國安議題,不過這回美國更焦慮!眼前沒天敵的台積電,也要面對一嚴峻考驗

半導體產業再度成為國安議題,不過這回美國比台灣還要焦慮。

日期:2021-04-21

傳產

廣達入選全球百大創新機構 王美花:10年前林百里就在講AI

專業資訊服務商科睿唯安日前公布全球百大創新機構名單,在這個錄取率只有0.7%的名單裡,台灣代工大廠廣達也名列其中,與亞馬遜、蘋果、三星以及Sony等全球電子產業巨擘並列。談起廣達佈局創新之深,經濟部長王美花也記憶猶新地表示,「還記得10年,前林百里董事長就來經濟部講過人工智慧的重要性。」

日期:2021-04-20

全球股市

台股一年從萬點奔萬七,這時候才進場會怎樣?畢業5年賺400萬,他分析股市70年數據發現...

在2020年春季Covid-19 期間,標普500指數在短短的22個交易日中下跌了近34%。然後市場在2020年3月23日下跌-2.9%之後觸底。

日期:2021-04-19

台股

營收創新高,為何股價卻「爆量收黑」?以宜特(3289)為例看:主力出脫股票給散戶的關鍵時刻

為什麼有時候在營收創新高的新聞見報的當天,股價反倒會「爆量收黑」?

日期:2021-04-16

台股

只做冷門股,大四醫學生4年把200萬本金翻到4500萬:財務自由還是想做個好醫師

今天有位優秀的小弟特地從南部來找我,小弟身材有點大隻,非常謙虛靦腆,現在是大四醫學生,他從大一開始投資,4年從200萬翻到4500萬。

日期:2021-04-15

台股

台股已嚴重超漲 「萬七」關卡站不穩 投資人該注意哪些警訊?

2021/4/9周五台股開高走低收低,大盤開盤後高點17016點,台股期貨高點16971點,出現了期現貨同步創歷史高點後,就萬七來看,兩者之間出現了背離現象。台股近期持續創歷史新高,台積電自1/21日歷史高點679元拉回後,再也沒創歷史高點。台積電與大盤兩者之間也出現了背離現象。這些背離現象都是高點回檔的警訊,不得不慎。

日期:2021-04-09

傳產

比臉大的麵包,一上架就搶光!全聯「烘焙魔力」吸引婆媽客,帶動來客數成長

烘焙市場商機600億元,在疫情重創食品業之下,仍逆勢成長,各大通路垂涎,紛紛祭出絕招搶大餅,全聯也加入戰局,起步晚的它,要如何追擊?

日期:2021-04-07

金融

房價高漲、產業升級不力...「14A總裁彭淮南」掌權20年種下禍根?這些年我們為央行政策付出多少代價

編按:什麼樣的一本書,還未上市就引起整個金融界熱烈討論?央行前任總裁彭淮南頂著「全球唯一14A總裁」光榮退休才3年,近日由央行現任理事陳旭昇、李怡庭,前理事、台大經濟系退休教授吳聰敏,3位前後任理事合著新書《致富的特權:20年來我們為央行政策付出的代價》,劍指擔任央行總裁20年的彭淮南,抨擊這些年來,台灣房價高漲、人才外流、產業升級不力,都跟央行政策脫不了關係。央行副總裁陳南光更為本書寫了推薦序,陳南光指出央行必須做出制度上的改革,央行應是一個介於政府機構與研究單位的綜合體,不僅組織與運作上應更加靈活有彈性,在面臨新的總體金融與經濟情勢挑戰時,有發現問題、尋求可能的解決方案並自我調整的能力。「主要國家的央行在面臨國際經濟與金融情勢的鉅變時,總會大膽地調整政策目標、啟用新的貨幣政策工具、或重新思考貨幣政策架構,必要時進行組織結構的大幅變革。要能做到這點,央行必須有札實的研究團隊與更具彈性的組織架構與人力配置,以及應對制度變革與制定長遠計畫的能力,才能因應未來各種挑戰。」媒體上經常出現美國聯準會或是臺灣中央銀行的新聞,但是在一般人的生活當中,央行到底發揮了什麼作用?新聞中利率的升降、匯率的升值或貶值、貨幣的供給,這些看似抽象的貨幣政策調整,對普通人生活的影響絕對超過你我的想像。臺灣房價之所以如此高漲,就跟央行20年來一直維持低利率有關。而長期壓低新臺幣匯率,雖然對於臺灣的出口貿易或許曾有助益,長期而言卻也導致產業升級不力的後果,對經濟體質有負面影響。為什麼這麼說呢?背後的道理是什麼?本書用簡潔的篇幅,提供外行人也能輕鬆看懂的解說,讓大家瞭解二十年來我們為央行政策付出多少代價。

日期:2021-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