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油油稻田邊的鐵皮屋工廠,是台灣鄉間尋常的畫面,但在台灣中部,卻藏著一個你所不知道的鐵皮屋傳奇。
日期:2016-07-28
熊亞萍原是服務大老闆的超級理專,因部門裁撤人生轉彎,從金融市場掉到玉米田中。她將夫家的農產行當作金融商品經營,短短兩年,靠三十九元的玉米棒闖出兩億元的人生。
日期:2016-07-21
當日本服務業紛紛來台,日本人成為許多人的老闆、主管或合夥人。我們採訪了麵屋一燈店長、優衣庫行銷主管,從員工到主管,分享和日本老闆共事的職場與商場成功學。
日期:2016-06-16
「人家說,我們這個世代是草莓族,但每當別人這麼說,我就會回答:『我不是草莓,是榴槤!或是西瓜!』」
日期:2016-06-02
三十四歲前,蔡松諭是一個到台北打拚的小林子弟;三十四歲後,他扮演小林重生推手。先是引領「日光小林」重建,之後找來企業家出資成立二○二一社會企業,他打造的「老梅經濟圈」提供更多就業機會,讓回鄉不再與失業畫上等號。
日期:2016-05-26
一個台灣,兩個世界:擁有資源的城市持續發展,鄉鎮卻逐漸凋零。青年,正是沒落鄉鎮重生最需要的活水。三個台灣青年選擇回鄉灌溉,用創新打造在地經濟,讓一個個鄉鎮,像一顆顆沉眠的種子,發出希望的芽。
日期:2016-05-26
世界最高所得數據庫(WTID)調查,台灣人口收入最高前○.一%至一%,年均收入三七六萬元,靠上班而非靠創業能拚到年收入三百萬元以上的人,可說是職場的天之驕子。這批「高薪打工仔」,到底與普羅大眾上班族有什麼不一樣?
日期:2016-05-05
國際股市隱隱有山雨欲來之勢,投資達人認為,台股在季報出爐前遭遇窒息量,短線突圍不易,與其躁進,不如耐心留意景氣確定回升的標的,於急跌時布局。
日期:2016-05-05
《Inc.》雜誌是科技界最夯的商業雜誌,專門介紹最天才的腦袋、最熱門的新創公司、最新穎的商業模式。早在一九八一年,它就是全球首本以賈伯斯為封面的雜誌,預言他將改變世界;每年選出的「Inc. 5000強企業」裡,十倍、百倍爆發性成長的獨角獸也俯拾皆是。除了可以在《Inc.》雜誌看到精采的企業故事,也能在網路、科技改變傳統商業環境的當下,看到明確的趨勢。
日期:2016-03-31
台灣生技產業一兆市值,北醫幫就占了二一六二億元,從中藥、學名藥、新藥研發到最新的精準治療,都掌握在這群人手上。未來,這群人還可能再打造出下一個千億市值的台灣生技公司。
日期:2016-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