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週三(6/26)舉辦2024第七屆「台灣大未來國際高峰會」,雲林縣長張麗善以「氣候變遷下雲林的韌性與創新」為主題發表專題演講,分享雲林縣如何透過智慧農業,讓農業大縣走出新道路。「雲林是台灣的廚房!」專題演講一開始,張麗善以雲林為農業大縣的背景開始談起,「你吃的三把蔥裡面,有一把是雲林的;你吃的三條豬,有一條是雲林的!」她舉例。張麗善指出,雲林是台灣糧倉,是最大的蔬果中心、畜產中心,他在2018年上任縣長時,雲林的農業產值769億元,到了2022年,成長了130億元,達到了890億元的規模,甚至還打出自己的「雲林良品」的品牌。只不過,雲林的農業產值提升,但對於雲林廣大的農業人口而言,卻依然不夠多。張麗善表示,雲林縣有66萬人口,有49.7%、將近33萬人口從事農業,換算下來,所有從事農業的人,一年收入約25萬元,遠低於勞工基本工資。「雲林要兩脫,第一要脫胎換骨、第二要脫離貧窮」,張麗善坦言,雲林的背景相對艱困,除了高齡化還有少子化,「50歲以上的人佔雲林人口比例超過65%,65歲以上超過20.7%」,還「生不如死」,每年死亡人數超過7、8千人,出生人數3、4千人。雖然面臨挑戰,但張麗善表示,雲林仍不遺餘力要符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2020年就已經透過縣務會議成立SDGs團隊,也有出版自我檢視報告,透過大健康產業、永續農業建立韌性的綠色產業,更成立極端氣候變遷辦公室,因應未來氣候挑戰。
日期:2024-06-26
《今周刊》週三(6/26)舉辦2024第七屆「台灣大未來國際高峰會」,新北市副市長劉和然以「淨零宜居 智慧領航」為主題發表專題演講,分享新北市如何透過智慧AI,與淨零結合,打造永續的新北市。劉和然分享,他最近代表台灣、以東亞區執行委員身分到巴西聖保羅市出席「地方政府環境永續發展理事會」(ICLEI)世界大會,讓他感到,「台灣不只有科技、半導體,在環保永續,也做得很努力。」「新北市需要城市觀點,又要有農村意識」,劉和然指出,新北市有板橋的四鐵共構,有像金山、萬里、石碇的農村,人情味豐富,新北市必須兼顧,才能讓新北變成有韌性的城市。劉和然說,面對極端氣候,減緩跟調適,一直是未來城市要面對的,所以新北市以「淨零宜居 智慧領航」作為對策。
日期:2024-06-26
小孩子的世界遠比大人們想像的複雜。日前有一名家長上網發文表示,她的女兒念私中,只因家裡不是開豪車住豪宅而遭同學排擠,她心疼女兒的遭遇,心想是不是轉學念一般高中就好呢?貼文一出,引發網友熱議,紛紛建議:「轉出來吧。」
日期:2024-06-26
中華民國駐美代表俞大㵢遭控濫用公務資源享受奢華駐外待遇,他25日親上火線回應,認了搭公務車和家人賞櫻,強調修繕官舍添置家具是國家門面,絕無趁機核銷私人日常耗品;「絕對沒有800萬」,這是惡意不實的指控,他必須站出來捍衛針對他們夫婦的人格操守汙衊,希望國內清楚調查還人清白。
日期:2024-06-26
「賣盈保虧」是很多投資人的通病,即使自詡為長期投資的價值型投資人,也常犯這樣的錯誤。勘破「賣盈保虧」的迷失,才能創造倍數,甚至數倍獲利的可能,長期年化報酬率才能晉級到20%以上之流。
日期:2024-06-24
今年以來的台灣高股息產品,從群益投信喊出「00919未來四次配息不低於0.54元」開始,掀起高股息ETF拉高超高配息率的風潮。不過這個現象是正常的嗎?女子將從ETF的「成分股」帶大家看看,目前市場熱門的高股息ETF「透過買入的成分股收到的配息」應該有多少來看。
日期:2024-06-24
勞保怎麼請領、勞保局核付流程又是如何,而你知道只要加保天數往前或往後微調1~2天,就可多算1個月年資,退休金自然也連帶增加嗎?同時,扣趴數也有眉角要注意,勞保達人不藏私全公開,一次幫千萬勞工打好基礎。
日期:2024-06-23
金管會新任主委彭金隆於週五(6/21)接受媒體聯訪,自曝當初決定暫時拋棄教授身份來擔任金管會主委,只考慮了1個晚上,因為「再多考慮一點,應該是不會接的」。談到自己從過去的「人緣王」變沒朋友,彭金隆指出,這點在當初接任時就已經想清楚了,身為監理者這樣做才能讓市場放心。
日期:2024-06-21
不是「高富帥」也能吃軟飯!身高163公分,錢包裡連張紙鈔都沒有的四眼田雞,早稻田大學畢業,卻從來沒有想過去找正職工作,狐米坤自稱其貌不揚、身無分文、毫不上進,從大學時代開始「吃軟飯」,長達超過13年的「寄生生活」,省下上千萬房租和生活費,他是如何讓歷任女友心甘情願掏心掏肺還掏錢包?來自專業軟飯王的真實心聲!
日期:2024-06-21
去年5月槓桿哥開始佈局股票之外的資產,選擇的標的是黃金,除了保值抗通膨外,自古以來就是黃金是財富與權力的象徵,現在自己有點能力了,買些黃金還滿適合現在的狀態的,而且戴黃金很爽,真的非常爽。大概一年前開始買黃金的時候,賣出價是7,500(1錢價格)左右,前陣子飆到9,600,才短短一年就漲了將近30%,優質資產只會變得愈來愈貴。
日期:2024-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