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間私立學校,是最受企業主最愛用的學校呢?根據調查,企業最愛用的私立一般大學,前三名分別是淡江大學、輔仁大學、元智大學。第4名則是逢甲大學,值得留意的是,世新大學今年闖入前5名。私立科大部分,致理科技大學今年依舊獨占鰲頭,依序排名為明新科技大學、龍華科技大學、景文科技大學、德明財經科技大學。
日期:2025-01-24
今周刊編按:大學學測週日(1/19)進行第二天,第一節英文作文給2張圖片,要考生根據場景描述對颱風假的看法或經驗,但有不少學生考完後在Threads哀號,看不出來左邊的圖是電影院,錯認成機場櫃檯、麥當勞等。全國教師會表示,現場師生反映紙本印刷導致細節不清,有部分學生認為圖片是車站、機場、速食店或賣場等等,但實際是電影院,擔心影響評分結果,呼籲大考中心應採取多元評分。全國教師會呼籲,大考中心應通知評分老師,對於考生根據圖片所做的多種合理情境解釋應予以接受,避免以單一標準評判作文正確性。評分時應聚焦於考生的英文表達能力、邏輯性與創意,而非單純檢視是否準確描述圖片內容,以確保不偏離考試核心價值。全國教師會建議,未來選用圖片時應更加注重清晰度與情境明確性,避免引發解讀歧義。此外,可考慮增加文字提示輔助圖片描述,以減少因印刷問題而造成的困惑。未來如再遇類似情況,應於考試結束後迅速發布官方說明,向考生與社會大眾釋疑,並承諾於評分過程中採取彈性策略。大考中心對此回應,因應颱風來襲的停班停課,是絕大多數考生的共同生活經驗,也是台灣常見的新聞議題,並未獨厚特定群體,考生作答應就試題所提供的圖片,強調的是情境對比,至於圖片所在地點,只要考生敘述合情合理,沒有預設立場,至於評分原則,會由閱卷評分標準訂定會議以及試閱會議後確定。
日期:2025-01-19
平凡的普通人,大概出社會之後也是做個薪水中間左右的工作,省吃儉用、庸庸碌碌然後一個月存個1-2萬元,但我想要的不僅於此,我認為一般人要突破自己所在的階層,最容易的方式之一就是靠投資,而我選擇的是「存股」。
日期:2024-10-21
「要改善教育的不平等,政策的制訂必須『循證治理』。」台灣大學經濟系特聘教授林明仁,在3月第一週TIA會場上,講述一場人生的實證經濟學,從個人的理性抉擇到國家追求公義的政策制定,數據分析詮釋了所有行為的實然與應然。
日期:2024-03-10
今周刊編按:大學學測剛落幕,今年宜蘭考場卻出現一位高齡62歲的考生,身份曝光竟是衛福部前中醫藥司司長、駐史瓦帝尼大使館參事,現在基隆醫院擔任中醫主治醫師的黃林煌!擁有醫學博士學位,也曾到哈佛大學公衛學院進修,黃林煌卻在時隔45年後重新踏入考場,為的是一圓年少時的美術夢,他說:「快退休了,給自己一個生活,不想躺著等死,學習是世上最快樂的事情!」綜合媒體報導,黃林煌曾出使非洲友邦多年,也曾在立法院接受質詢,雖然生活看似多姿多彩,但精神壓力很大,一度讓他決心要透過學習讓自己活得快樂「報復對方」,但年紀增長才發現,學習的樂趣是自己的,「不需要再報復了」,學習就是他的快樂泉源。雖然這次報考美術系,被笑「62歲還考大學」、「頭殼壞掉」、「連你兒子都大學畢業很久了耶!」但他回憶國、高中,美術老師常讚許他的作品,認為他畫得很好,「我荒廢了一個人生,應該在最後的時候給它拉回來。」而2個醫師兒子也說要一人贊助1萬元,供爸爸去念書。
日期:2024-01-25
113學年度「大學學科能力測驗」(學測)於明年1月20日-1月22日登場,考生剩下30天做最後衝刺。高中資深教師分析命題趨勢,提醒考生可多留意有關總統大選、行人地獄、以及COP28相關時事議題,結合學科知識判斷內容。如何做才能拿到好成績?畢業於東京大學醫學院的醫學生提供看法,除了多看書答題之外,考試當下的策略和心態,也是應考關鍵。
日期:2023-12-20
(今周刊1404)新冠疫情之後,缺工聲愈喊愈響了。產業需才孔急,年輕人在哪?其實,早有一群跨越國籍的「新台灣幫」,默默成為了台灣勞動力的新支柱。
日期:2023-11-15
我們對存股池追蹤公司做八月營收總整理,從中會發現一些在短中期營運動能較強的標的,並有助於提升我們觀察與分析的視野與高度,對存股池公司基本面與股價波動的掌握能更到位。
日期:2023-09-13
「永遠不要懷疑最努力的你,因為就是那些讓你來到今天」這句勵志的話,是今年考上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醫學系、來自彰化市精誠中學三年級學生林均嶧說的。他5歲時成為廣告童星拍了不少廣告,像是舒潔衛生紙、IKEA及花旗銀行等等,但因為父親罹患鼻咽癌第4期,他不得不中斷星路。因為從小看父親飽受病魔折磨,林均嶧就和父親約定長大要當醫生,並希望將他醫治好;雖然父親在4年前去世,但林均嶧堅持苦讀,今年考上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醫學系,朝從醫夢想邁進一大步。
日期:2023-06-19
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的領先地位眾所皆知,但在部分從業人士眼中,半導體人才危機已明顯浮現,因為少子化造成大學生人數逐年減少,投入理工科系比例又一年比一年低,意味大學理工科系學生規模正加速縮水。另一個浮現的危機,就是人才素質弱化,而且這從12年國民教育108課綱實施後,進入大學的第一批學生,也就是目前大一學生的基礎學科能力表現弱化,就清楚反映出來。國立台灣大學電機資訊學院院長張耀文教授長期投入半導體相關人才教育,在教學現場也有第一手觀察。他憂心忡忡地指出,人才是產業發展的根本,人才培育的問題影響產業很大。他認為,如果台灣不改變108課綱對於自然學科的過少必修時數,真正重視對高中學生的數理教育,7~10年後台灣半導體產業是否仍有目前這樣的人才優勢,將是一個大問號。
日期:2023-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