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許多台灣朋友在選舉前後都強烈批評川普。我告訴他們,應該停止過度關注自己無法控制的事物,並正視現實,他們只有兩個選擇:加強防衛,或者開始與中共談判。我的結論是將來的川普政府是美國開清單,台灣買單。
日期:2024-11-15
在這個競爭的時代,大學念什麼科系顯得無比重要,外媒引述最新的大學薪資報告顯示,以「STEM」科系收入最高,其中石油工程已連續2年奪下寶座,第2名為工業工程和運籌學,再來是因輝達創辦人黃仁勳所掀起的AI浪潮下的電機資訊學系,位列第3名。然而一般認為醫師是高薪的職業,卻不在該份名單中。至於第1名的石油工程相關科系,畢業後學歷有多「鑲金」呢?報告顯示,該專業的畢業生起薪接近6位數,擁有10年以上工作經驗,年薪甚至可以超過21.2萬美元(約新台幣672萬元)。
日期:2024-09-08
美國前總統川普7月中在共和黨全代會上宣布俄亥俄州聯邦參議員范斯(J.D. Vance)為副手,至今外媒仍有他是否選錯人的討論。一份民調顯示,共和黨全代會後,范斯的「淨好感度」竟為負6個百分點,成為過去40年來最不受歡迎的副總統候選人,他在故鄉中西部州的聲望也不佳,讓CNN記者酸他「史上第一人」,「正在拖累川普」。
日期:2024-07-30
憑藉長期對女性勞動市場的研究,高爾丁成為史上首位獨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女性。她的研究為何重要?又能為生育率全球墊底、長照困境重重的台灣,帶來怎樣的啟發?
日期:2024-06-19
紐約時報/謝納學院(New York Times/Siena College)2日公布的最新民調顯示,美國總統拜登的不滿意度高達47%,比任期內該民調所做的任何調查還要高,支持率也落後川普5個百分點,有中間選民評論,拜登帶領下的美國「很弱」。
日期:2024-03-03
富人小孩進台大的機率是窮人的6倍,政府花在台大學生的支出高於私立學校,數據背後,隱藏哪些台灣教育問題?大學教育可以翻轉人生嗎?還是限制了人生翻轉的機會?
日期:2023-09-19
我在中央中學的校長辦公室見到娜娜,她是位留著短髮的高䠷女孩。聊了幾句之後,我不經意說到她似乎很在意考試成績。娜娜對我輕率的態度皺了皺眉頭,鄭重回答: 「假設北京大學錄取的分數線是660分,但你只考了600分。從這一刻起,你的人生就會完全不同。比如說你從哈佛大學畢業。你能說這和從美國其他任何大學畢業一樣嗎?你能嗎?你不能,它們就是兩碼事。你會得到不同的實習機會,在不同的公司上班,並且開始不同的職業生涯。對吧?只是一句『我從北大畢業』,就會讓你有完全不一樣的起跑點。」
日期:2023-09-15
教育程度或學歷高低通常被認為會與收入有正相關,但根據主計總處統計,觀察過去7年所得收入者可支配所得中位數分佈,卻出現專科教育所得者的可支配所得中位數,高於大學學歷所得者。以2022年統計資料為例,該年全體所得收入者的可支配所得中位數為台幣47.5萬多元,研究院所以上學歷者則是以近91.2萬元,居各學歷之冠,然大學學歷者僅為53.6萬餘元,低於專科學歷者56.7萬餘元。勞動學者、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兼任副教授辛炳隆分析會有此狀況,第1個原因是該統計沒納入年齡因素,因為現在幾乎已快沒專科可就讀,目前有專科學歷的人通常是年紀較大的工作者,等於有較多工作年資,而工作年資也與收入高低有相關性,不一定能支持「有一技之長比有大學學歷更吃香」的論點。此外,因為高等教育擴張太快,導致大學供過於求,不只許多大學生畢業後,較多從事相對低薪的服務業或文組相關工作,也會產生求職向下排擠的效果,因此青年低薪的困境,與大學普及、教改有高度相關性。辛炳隆說,他不贊成學子選擇從高中、大學、碩士、博士「一路讀到底」,因為這樣會讓就業的路愈走愈窄,如今在職專班很方便,青年可在高中職、專科畢業後先投入職場,工作後若認為自己仍需要,再回頭就讀即可。
日期:2023-09-11
義務役自2024年起役期將從原本的4個月恢復為1年,教育部對此拋出兵役「3+1」方案,希望能讓學子們能利用大學4年的時間,一併服完兵役;此外,行政院日前也拍板通過私大學費補助、高中職免學費等政策,希望能夠減輕民眾經濟壓力的負擔。鴻海創辦人郭台銘7/2深夜表示,「兵役3+1」政策在沒有任何的配套措施下,徹底顛覆大學教育的本質,加上減免學雜費政策,根本就是倒果為因,沒有解決學歷通膨的根本性問題。他提出高教5改革,喊話政府「放過孩子吧」。
日期:2023-07-03
少子化問題越來越嚴重,不僅全台大學包含台大、清大,幾乎都出現未招滿現象,入學缺額創下近年新高,各個產業也陷入缺工找嘸人的困境。為解決缺工問題,勞動部祭出擴大就業方案,並每月給予就業獎勵,最高可領1.3萬元、最長發放12個月。不過有網友好奇,明明大缺工時代已經來臨,為何還有很多人待業中或是失業找不到工作?
日期:2023-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