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北在 5 月中旬陸續爆發染疫群,政府向國外採購疫苗卻屢次卡關,不過日本在6 月 4 日送及時雨,空運 124 萬劑AZ 疫苗抵達台灣,象徵著台日關係的重大突破。
日期:2021-07-02
深諳生技產業的王長怡布局既深且廣,從華爾街大師、印度大藥廠、巴西醫學中心,甚至連美國特工都群聚聯亞COVID-19疫苗,高手如雲,令人屏息。
日期:2021-06-30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今年三月到福建視察,並呼籲福建省要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勇於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在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上邁出更大步伐。事實上,福建省是中共推動對台政策的樞紐,以「軟實力」吸引台灣人來到中國,對台多管齊下以對台促統。
日期:2021-06-24
據美聯社報導,我國友邦巴拉圭政府已向台灣聯亞生技的美國合作夥伴 Vaxxinity,預購 100 萬劑新冠疫苗,待聯亞開發的新冠疫苗 UB-612 取得台灣緊急使用授權 (EUA),巴拉圭將同步跟進授權,並由 Vaxxinity 出貨疫苗至巴拉圭。
日期:2021-06-22
今年5月10日,蔡英文總統《哥本哈根民主高峰會》發表演說,強調台灣將繼續與歐盟及其他民主夥伴攜手,打造出更堅韌的關鍵物資供應鏈,包括半導體和醫療用品等,並表示《台歐雙邊投資協定》不僅有助確保供應鏈,也能保護我們在地緣政治和經濟上的共同利益,並向外界傳達一個重要訊息:那就是我們的夥伴關係,以及彼此利益所繫的共同價值。但有鑒於2020年通過的《中歐投資協定》,台歐雙邊的談判看似遙遙無及。
日期:2021-06-10
6月4日下午1點58分,日本政府無償支援台灣的124萬劑AZ疫苗,由日本航空JL809班機運抵桃園機場。這批疫苗,對急於控制疫情的台灣來說,就像是場及時雨;而促成這場雨的,除了台日兩國長期的深厚情誼,也包括友日台灣政治人物的努力。
日期:2021-06-04
4月22日至23日,美國總統拜登主持了線上領導人氣候峰會,並宣布到2030年,美國將把造成氣候變遷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比2005年減少50%到52%,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峰會時重申2060年實現碳中和,與此同時總統蔡英文提出2050淨零排放目標,在中美對於氣候政策的競合下,台灣更需面對國際與在地氣候政策挑戰。
日期:2021-05-31
發生於2018年9月的「關西機場事件」,起因於境外(中國)網路的一則虛假訊息,經由中國網媒傳到台灣的社群網路,再經由本地主流媒體推波助瀾,終於引發全民關注與議論。使得這起原本只是一次遠在日本的風災造成部份台灣旅客受困機場的事件,最後竟演化成一場充斥著「官/民」、「朝/野」甚至「中/台」對立矛盾情緒的「政治風暴」?更不幸的是,此事件還意外造成我國折損了一位優秀的外交官員。毫無疑問地,對台灣社會而言,關西機場事件是個不幸的悲劇——在這場風暴中,人與人之間失去了互信基礎、不同意識形態者彼此溝通變得不可能?無論官/民、朝/野、媒體/閱聽人…沒有人是「贏家」!但若要問:到底是誰愚弄了我們?誰是這起事件的「加害人」?誰應該為此負責…在整個社會尚未對此事件有充分認知、全面討論、形成共識前,這些追究,恐又將陷入另一場爭論?事件發生至今(2021年)已經兩年半,雖然台灣政府與民間,都因此對「假新聞」議題有了更多的關注、討論與行動。但我們也注意到,就關西機場事件所透露出的警訊、與呈現的意義,整個台灣社會(包括政府與民間)似乎仍因著各自不同立場(利益糾葛),而欠缺一種誠實面對問題的態度、或一次深入而廣泛的省思?以致於在此事件後(例如,2020年的總統大選、新冠肺炎疫情…)類似的虛假訊息,依然程度不一地流竄全台、擾亂社會?特別是,本事件中最應該要勇於面對的台灣新聞媒體,在事件過後至今,不僅鮮少公開向閱聽大眾說明自己在此事件所應扮演的角色(有無失職)?更遑論對此事件做出較深入的後續(影響與省思)報導?本地的新聞媒體或許礙於「涉己事務」的新聞自律規範,而不便對自身或同業多作批判?但相較於公共利益(亦即公眾知的權利有無被誤導?)的把關,媒體理應更要有「捨我其誰」的擔當。「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由今周刊及幸福綠光出版社、台大法律學院校友會主辦,常在法律文教基金會協辦,總統府資政蕭新煌教授擔任座談主席,邀請臺灣事實查核中胡元輝教授、台灣民主實驗室沈伯洋助理教授、通傳會委林麗雲教授、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等各界碩彥進行座談,提出寶貴見解,期冀有助於釐清以上問題,也有助於台灣社會認真看待關西機場事件及後來、未來的類似現象!以下整理「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中,台灣民主實驗室沈伯洋助理教授分析,中國對台資訊攻擊模式的演變與趨勢。
日期:2021-05-31
編按:發生於2018年9月的「關西機場事件」,起因於境外(中國)網路的一則虛假訊息,經由中國網媒傳到台灣的社群網路,再經由本地主流媒體推波助瀾,終於引發全民關注與議論。使得這起原本只是一次遠在日本的風災造成部份台灣旅客受困機場的事件,最後竟演化成一場充斥著「官/民」、「朝/野」甚至「中/台」對立矛盾情緒的「政治風暴」?更不幸的是,此事件還意外造成我國折損了一位優秀的外交官員。毫無疑問地,對台灣社會而言,關西機場事件是個不幸的悲劇——在這場風暴中,人與人之間失去了互信基礎、不同意識形態者彼此溝通變得不可能?無論官/民、朝/野、媒體/閱聽人…沒有人是「贏家」!但若要問:到底是誰愚弄了我們?誰是這起事件的「加害人」?誰應該為此負責…在整個社會尚未對此事件有充分認知、全面討論、形成共識前,這些追究,恐又將陷入另一場爭論?事件發生至今(2021年)已經兩年半,雖然台灣政府與民間,都因此對「假新聞」議題有了更多的關注、討論與行動。但我們也注意到,就關西機場事件所透露出的警訊、與呈現的意義,整個台灣社會(包括政府與民間)似乎仍因著各自不同立場(利益糾葛),而欠缺一種誠實面對問題的態度、或一次深入而廣泛的省思?以致於在此事件後(例如,2020年的總統大選、新冠肺炎疫情…)類似的虛假訊息,依然程度不一地流竄全台、擾亂社會?特別是,本事件中最應該要勇於面對的台灣新聞媒體,在事件過後至今,不僅鮮少公開向閱聽大眾說明自己在此事件所應扮演的角色(有無失職)?更遑論對此事件做出較深入的後續(影響與省思)報導?本地的新聞媒體或許礙於「涉己事務」的新聞自律規範,而不便對自身或同業多作批判?但相較於公共利益(亦即公眾知的權利有無被誤導?)的把關,媒體理應更要有「捨我其誰」的擔當。「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由今周刊及幸福綠光出版社、台大法律學院校友會主辦,常在法律文教基金會協辦,總統府資政蕭新煌教授擔任座談主席,邀請臺灣事實查核中胡元輝教授、台灣民主實驗室沈伯洋助理教授、通傳會委林麗雲教授、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等各界碩彥進行座談,提出寶貴見解,期冀有助於釐清以上問題,也有助於台灣社會認真看待關西機場事件及後來、未來的類似現象!以下整理「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中,臺灣事實查核中心胡元輝教授提出寶貴見解,從事實查核看假訊息的民主挑戰。
日期:2021-05-31
印度新冠(COVID-19)疫情不斷延燒,每日以新增30~40萬例確診的速度快速暴衝,處於大失控的階段;今(3)日通報,印度單日確診36萬8147例,單日新增3417人染疫不治。由於印度情況急遽惡化,世界各國包括台灣無不伸出援手,不料,中國官媒竟貼出自行合成照片的「地獄哏圖」嘲諷印度,不僅外國網友罵翻,連中國網友也慚愧直呼「看了覺得真丟臉」。
日期:2021-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