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科技大戰四處烽火、近身肉搏,沙烏地阿拉伯為了取得輝達AI晶片,甚至換掉國家科技大學校長,對「親美 vs.親中」具體表態。
日期:2024-10-30
全球面臨氣候變遷與環境破壞的雙重挑戰,永續旅遊成為影響旅遊產業未來發展的關鍵。在享受美好旅遊的同時,所有利害關係人只要願意嘗試改變,就能為環境和社會做出更多實質貢獻,也是地球村民的共同責任。全球永續旅遊認證組織EarthCheck與專精永續設計與ESG的RCI智森顧問強強聯手,將年度ICF全球峰會移師臺灣,帶領產官學研探索與實踐綠色旅遊願景,藉由產業領袖的知識分享,開啟永續與有責任的觀光新浪潮。
日期:2024-10-30
長榮航空和空中巴士(10月21日)於台北文華東方酒店,共同舉辦「攜手永續飛航」活動,由長榮航空孫嘉明總經理和空中巴士民用飛機業務首席執行官Christian Scherer共同主持,邀請民航局何淑萍局長、歐洲經貿辦事處及多國在台協會代表、旅行社業者和貨運業者,除了慶祝長榮航空未來即將導入的18架A350-1000廣體客機和15架A321neo窄體客機,也一起見證長榮航空和空中巴士在未來永續合作上的倡議,朝向2050年淨零碳排的目標邁進。
日期:2024-10-21
運動鞋品牌New Balance三大代工廠之一的中傑,十二月將回台掛牌上市;本刊率先專訪二代接班鐵三角,他們做對哪些事,成功帶領中傑挑戰營收十億美元大關。
日期:2024-10-16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無人載具技術正迅速成為未來交通與物流產業的關鍵。在全球推動數位化與自動化的大環境下,無人駕駛技術無疑是其中的重要一環,預期將徹底改變現有運輸生態。數位轉型學院院長詹文男在其主持的『大師543』最新節目中,特別邀請勤崴國際副總林映帆,探討自駕車領域的最新發展,並分享無人載具未來的發展藍圖與挑戰。
日期:2024-10-15
針對中國週一(10/14)日如預期在國慶演說後宣布於台灣周邊從事軍演,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表示,總統早上已經召開國安高層會議,指示相關單位應處,國軍對於中共軍演狀況皆有全面掌握,行政院也會注意相關民生議題,維護社會安定。中國應尊重台灣人民選擇民主自由的生活方式,勿再軍事挑釁。中國解放軍東部戰區發言人李熹海軍大校宣布,14日將組織戰區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等兵力,位台灣海峽、台島北部、台島南部、台島以東,進行「聯合利劍-2024B」演習。李熹說,這是對「台獨」分裂勢力謀「獨」行徑的強力震懾,是捍衛國家主權、維護國家統一的正當必要行動。中央社報導,美國華府重要智庫美國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近日發表報告指出,以2022年的統計資料,約有價值2.45兆美元(約新台幣78.74兆元)的商品貨物通過台灣海峽運輸,佔全球海上交通的1/5。中國若海上封鎖台灣,全球都會受到影響。
日期:2024-10-14
· 限量發⾏500只· RICHARD MILLE品牌中最為繁複精湛的⾃動上鍊計時傑作· 靈感汲取⾃McLaren(⿆拉倫)品牌深厚底蘊與全新W1跑⾞RICHARD MILLE呈獻其與享譽全球的英國超級跑⾞製造商McLaren(⿆拉倫),⾃2016年攜⼿以來的第四款匠⼼結晶——RM 65-01 McLaren W1⾃動上鍊雙秒追針計時碼錶。
日期:2024-10-14
中國近年因為暗中支援俄羅斯侵犯烏克蘭與西方國家交惡,近日又與提供俄羅斯大量彈藥等軍事物資的北韓關係緊張。北韓的「老大哥」顯然已從中國換成了俄羅斯,讓中國感到不是滋味。而北韓最高領導人金正恩最近甚至再度將中國稱為「宿敵」,吐露對於北京當局的強烈不滿。
日期:2024-09-21
美國總統候選人辯論於台灣時間9月11日上午舉行,賀錦麗與川普針對經濟、俄烏戰爭、以哈衝突、墮胎、氣候、移民等議題進行交鋒,全球關注。前聯合國安理會主席馬凱碩(Kishore Mahbubani)於台灣出席論壇活動時直言,若川普重返白宮,對美國盟友而言,未來的不確定性較高。
日期:2024-09-12
國內半導體產業每年最重要展會SEMICON Taiwan 2024(國際半導體展)上周在台北南港展覽館熱鬧登場,在矽光子、扇出型面板級封裝(FOPLP)新技術探討之外,另一個特點就是在地緣政治背景、各國推動半導體自主化,以及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動見觀瞻等因素下,國家館數量從去年的10個增加至12個。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台積電德國德勒斯登晶圓廠於8月20日舉行動土典禮,鄰近德勒斯登的捷克及波蘭,都想要藉由台積電落腳德國的地利之便,不僅吸引更多台灣半導體供應鏈投資、尋求與台灣產學界的合作機會,更希望趁此振興本國的半導體產業。波蘭及捷克今年都是第二次設立國家館,捷克國家館的參展廠商從去年六家增至九家,而且兩國都派出次長級官員親自來台,顯示中東歐國家對於台積電在德勒斯登設廠的重視,不是只有德國,潛在外溢效果早就引起捷克及波蘭等其他國家的高度興趣。若考量東歐國家的地理距離、成本優勢,以及既有供應鏈,5~10年後有沒有可能成為台灣半導體供應鏈前進歐洲的重鎮?
日期:2024-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