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在2022年一反過去十多年來的消極態度,在貨幣政策上轉向強硬,這似乎為全球總體投資策略(Global Macro Investing)開啟了一個新的黃金時期。
日期:2023-11-22
今周刊編按:美國通膨降溫,市場篤定聯準會升息循環已經告終,熱錢回流之下,新台幣本週上演升值大戲,上週狂漲1.56%,本周連2天升勢繼續。熱錢周一(11/20)匯入超過9億美元,台幣兌美元連6升,終場強升近2角,收31.658元,累計升值6.94角。周二(11/21)一開盤衝破31.5元關鍵價位,升值近2角最高來到31.458元,創4個月新高。而台股也是開高走高,最高來到17409.39點、大漲超過198點直逼7/31盤中高點17463點,創8/1以來新高。電金族群紅通通,其中,台積電(2330)上漲1.39%、來到585元,市值重返15兆元,AI股廣達(2382)、緯創(3231)跟進輝達漲勢。台股終場收漲 206.23 點或 1.2%,來到 17416.7 點,三大法人合計買超 405.78 億元。其中外資買超 421.78 億元,創下歷史第10大、今年第4大,已經連 7 買;自營商賣超 12.9 億元;投信翻空賣超 3.1 億元。匯銀主管分析,新台幣貶勢已告終,但升值能走多久、力道多大,除了看外資臉色,人民幣走勢也很關鍵。
日期:2023-11-21
2023.11.17更新:根據台灣銀行日圓現鈔賣出牌告價,週五(11/17)台銀日圓現鈔換匯價來到0.2149,為近30多年以來最低價位。以匯價「0.2149」來算,若拿10萬元台幣現鈔,可換到46萬5332元,和2021年的最高點0.2797,僅能兌換到35萬7525日圓來算,一來一往差額高達10萬7807日圓。
日期:2023-11-17
2023亞洲職棒冠軍爭霸賽(亞冠賽)熱鬧開打!賽事原訂於2021年舉行,但受到新冠肺炎影響延到2023年舉行,全部賽程自11/16到11/19,一連4日在東京巨蛋舉辦。本次亞冠賽中職會長蔡其昌也邀請張育成前往東京巨蛋應援,一同為中華隊加油。亞冠賽是由中華職棒、日本職棒、韓國職棒合辦的跨國棒球聯賽。舉辦時程與奧運、亞運相同,每4年舉辦一次,以23歲以下球員參賽為限,不過有所謂「外卡資格」,也就是每隊開放3名年齡限制外球員,但須為29歲以下(1994年01月01日以後出生)。週四(11/16)首日開戰,中華隊將迎戰日本隊,先發投手派出統一獅古林睿煬,日本隊先發投手則是巨人隊赤星優志。此外,韓國出戰澳洲,先發投手派出文東珠,最後靠再見安打以3:2擊敗澳洲,搶下亞冠賽預賽首勝。
日期:2023-11-16
食藥署最新公布「112年7~8月市售蔬果農產品農藥殘留監測結果」,其中有80件農產品不符合規定,違規業者包括不少知名業者如全聯、家樂福、美廉社,以及知名火鍋店馬辣、築間、千葉等,分別檢驗出蔬果農藥超標和禁止使用農藥。究竟蔬果怎麼洗最乾淨?農委會也公開資訊教洗菜!農委會藥毒所網站資訊指出,清洗蔬菜時,用流動的清水浸洗或沖洗即可,不需浸泡鹽水、小蘇打粉,更不必使用蔬果清潔劑,水果則以水沖洗後,再去皮食用。食藥署也建議民眾選購蔬菜水果時,除了選擇當季蔬果外,可挑選具有機、產銷履歷及CAS優良農產品等標章農產品或信譽良好之商家,以提升農產品食用安全。
日期:2023-11-13
有錢人每年累積財富平均成長18%,扣除創業之外,主要工具還是靠投資,而投資主力項目又以台股佔比最高,接下來進入重點,談談哪些股票適合買,不然上一集跟你說危險都不要碰,就搞消失,不是也很不負責任嗎?
日期:2023-11-13
又有颱風生成?受到東北季風影響,中央氣象署針對北部4縣市發布發布豪雨特報,台北市山區及宜蘭縣山區須注意豪雨;基隆市、新北市北海岸及宜蘭縣平地需留意大雨。氣象專家指出,位於菲律賓東方外海的熱帶性低氣壓,最快將於週一(11/13)生成為輕颱「鯉魚」;此外,新一波入秋最強冷空氣有機會成為今年首波「強烈大陸冷氣團」,屆時氣溫將會下探11度至13度!
日期:2023-11-13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3-11-12
不讓中保和新保專美於前,華辰保全近年異軍突起,在歐美精品業一騎絕塵,達六成市占。它的崛起,其實源於兩次革新。
日期:2023-11-08
編按:編輯同仁遲未收到最後的校對回稿,致電詢問後始知噩耗──本刊「重磅觀察」專欄名家范疇先生,已然辭世。離開的時間是周一凌晨1點04分,編輯台收到原始稿件的時間,是46小時前的周六凌晨3點12分。料想,這該是范大哥的最後一文。自2014年7月起,范大哥至今為本刊執筆已逾9年。9年間,兩岸、全球地緣政治局勢變化巨大,大哥總有獨到洞察,評論的筆鋒始終犀利;其中少數暫離政經風雲的討論,包括去年6月一篇「談生死」的分享。「生與死的拐點是『意識』。有意識,就是生;無意識,就是死…。你或我有意識的時候,有沒有在主宰自己的意識?有,那叫意志;沒有,那叫失志。」他當時這麼寫到。本期專欄雖是范疇的最後一文,但他已留下太多的重磅敲擊;故然封筆,筆鋒的餘韻必仍繼續觸動閱者意識。今周刊編輯團隊謹此致哀。今周刊總編輯 楊紹華
日期:2023-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