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外交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外交共有3149項結果
傳產

88歲台塑老臣李志村離世...他畢業考上中油不去,從台塑領班做到7人小組,王永慶為何如此信任他?

台塑(1301)週一(5/22)傍晚公告,台塑董事、最高顧問的李志村週日(5/21)辭世,享壽88歲。台塑表示,董事李志村於112年5月21日逝世,公司於今日接獲通知後發布重大訊息。李志村在前陣子跌倒後,就只能靠輪椅代步,於周日晚上9點27分辭世,目前已訂6月12日舉行在第一殯儀館景行廳舉行公祭。在台塑,李志村算是最得王永慶、王永在兩位老闆信任的重臣之一。尤其是他對石化景氣的掌握精準,讓台塑在重要關鍵時刻力主興建六輕,拔得投資先機,創造台塑事業的第二波高峰。而2011年台塑集團宣佈成立「七人決策小組」完成世代交班,李志村與包括王文淵,王瑞華、王文潮、王瑞瑜、吳欽仁、楊兆麟均入列其中。 以下為今周刊2004年11月18日刊登的李志村人物特寫:

日期:2023-05-22

國際總經

G7對中從「脫鉤」轉向「去風險」?學者直言美中博弈美國雖占上風,但台灣應注意「溫水煮青蛙」效應

俄烏戰爭及中國對台軍事威脅成為七大工業國集團(G7)領袖峰會關注焦點,不過學者王宏仁觀察到這次G7峰會也有為了繼續與中國交往而有一定程度的妥協作法,包括將原本與中國「硬脫鉤」改以新詞彙「去風險」化取代,但仍堅定不希望中國有任何片面改變台海的舉動。學者尹麗喬則認為,儘管G7峰會許多文件都提到要與中國建立建設性的穩定關係,並非追求脫鉤而是去風險化,但美中外交博弈仍是美國占上風,這包括美國操作的「討厭中國」輿論仍非常強,以及在中國在挖美國牆角之餘,美國其實仍持續在運作菲、韓深化對美關係,以及鼓勵韓日外交破冰。學者馬振坤則示警,儘管中共不斷加速建設以軍事手段解決台灣問題所需的能力,但因共軍機艦擾台太頻繁,讓台灣民眾逐漸失去警覺性,如此「溫水煮青蛙」的效應已現,這是當前對台灣最危險的事。

日期:2023-05-22

政治社會

「愚蠢」氣球搞砸美中關係!拜登:很快就會解凍…若中國片面對台採取行動,G7盟國將有回應

美國總統拜登廿一日在日本廣島市七大工業國集團(G7)高峰會後的記者會中表示,美國與中國大陸的關係可望「很快就會解凍」。拜登提到,今年二月疑似大陸間諜氣球飛越美國上空,使兩國關係趨於惡化,但他重申,G7國家並不尋求與北京脫鉤,而是在與大陸的關係上去風險化和多元化。他並暗示,可能很快將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對談。

日期:2023-05-22

國際總經

齊聲挺烏克蘭、重申台海穩定重要性,G7峰會還談了些什麼?8大重點一次看

G7 峰會最後一天,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周日出席了圍繞烏克蘭問題舉行的會議。 G7 元首同意穩步履行其「堅定承諾」,在必要的範圍內提供外交、財政、人道主義和軍事援助。此前,G7 國家也發布了匯總討論成果的元首宣言。表明為維護基於「法治」的國際秩序而加強團結。

日期:2023-05-21

政治社會

習近平一旦武統將「再教育2300萬刁民」!學者:台灣失去的不只繁榮民主,還有自由尊嚴

針對台灣2024 年總統大選,我不想妄加評論。但我學是國際關係,因此就台灣的外在國際環境提供意見。

日期:2023-05-21

政治社會

馬斯克爭議言論又一樁!稱中國統一台灣無可避免...吳釗燮怒嗆:除了錢還有種東西叫「價值」

今周刊編按: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近期接受外媒訪問,提及中國與台灣之間的關係,馬斯克語出驚人說:「奪取台灣是中國的既定政策,全球應該嚴肅對待中國的表述」,甚至認為「此事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然而,這並非馬斯克第一次發表兩岸爭議言論;去年10月,馬斯克也曾脫口建議要為台灣設立一個條件優惠的「特別行政區」,當時就遭到台灣政府嚴詞拒絕與反對。外界認為馬斯克歌頌中國,只因為中國有龐大的消費市場,以及足夠供應全球至少一半產量的電動汽車製造廠房。

日期:2023-05-21

國際總經

G7峰會/日媒披露「宣言草案」內容,重申台海和平重要性!美對中採「直接」、不帶敵意言論

今周刊編按:七大工業國集團(G7)領袖峰會5/19至5/21在日本廣島舉行,峰會上大多數對話聚焦於未出席的俄羅斯與中國。而本屆峰會地點選在二戰時期原子彈投擲地點之一的廣島,也是刻意凸顯目前俄國、北韓帶給世界的核威脅。

日期:2023-05-20

政治社會

里長一句「市長沒政治魅力,但很誠懇」⋯豬肉販之子從基層到角逐總統,侯友宜如何展現國政高度?

豬肉販之子的新北市長侯友宜從基層刑警到警政署長、百里侯,今天獲國民黨徵召將競選2024年總統,他的人生不斷峰迴路轉。擁有庶民接地氣性格的侯友宜如何展現國政高度,倍受矚目。

日期:2023-05-20

政治社會

台灣是世界最危險的爆發點之一!紐約時報:國民黨提名「溫和派」侯友宜,對2024總統大選利弊分析

<編按>《今周刊》為您精選《紐約時報》最具價值的全球時事,人文、財經、科技、進步的新聞報導,給您最快速、最前瞻的國際視野。

日期:2023-05-18

政治社會

前英國首相特拉斯稱「絕不能讓中國改變台灣」 為何現在英國對中國好「ㄘㄟˋ心」?原來是2020年北京做「這事」

中國與英國外交關係,正出現73年來的最大變化。英國早在1950年1月,就承認了由中共建政才幾個月的中國,是第一個給予外交承認的西方大國。但在2022年10月,新上任的英國首相蘇納克(Rishi Sunak)稱「中國是英國的長期威脅」。本周訪台的前英國首相特拉斯(Liz Truss)更鼓吹,世界各國要全面降低對中國的依賴,並要借鏡冷戰時期西方世界應付蘇聯的經驗,共同因應中國多方面威脅。英國長期對台灣冷淡,為何特拉斯在位時就說了兩次「自由世界要確保台灣有自衛能力」,英中關係則是快速冷卻?問題可以追溯至1984年,對於香港前途的中英聯合聲明。

日期:2023-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