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外交部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外交部共有1163項結果
政治社會

台灣的國際與在地氣候政策挑戰

4月22日至23日,美國總統拜登主持了線上領導人氣候峰會,並宣布到2030年,美國將把造成氣候變遷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比2005年減少50%到52%,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峰會時重申2060年實現碳中和,與此同時總統蔡英文提出2050淨零排放目標,在中美對於氣候政策的競合下,台灣更需面對國際與在地氣候政策挑戰。

日期:2021-05-31

政治社會

NCC對電視新聞的監理原則與實務:以關西機場事件為例

編按:發生於2018年9月的「關西機場事件」,起因於境外(中國)網路的一則虛假訊息,經由中國網媒傳到台灣的社群網路,再經由本地主流媒體推波助瀾,終於引發全民關注與議論。使得這起原本只是一次遠在日本的風災造成部份台灣旅客受困機場的事件,最後竟演化成一場充斥著「官/民」、「朝/野」甚至「中/台」對立矛盾情緒的「政治風暴」?更不幸的是,此事件還意外造成我國折損了一位優秀的外交官員。毫無疑問地,對台灣社會而言,關西機場事件是個不幸的悲劇——在這場風暴中,人與人之間失去了互信基礎、不同意識形態者彼此溝通變得不可能?無論官/民、朝/野、媒體/閱聽人…沒有人是「贏家」!但若要問:到底是誰愚弄了我們?誰是這起事件的「加害人」?誰應該為此負責…在整個社會尚未對此事件有充分認知、全面討論、形成共識前,這些追究,恐又將陷入另一場爭論?事件發生至今(2021年)已經兩年半,雖然台灣政府與民間,都因此對「假新聞」議題有了更多的關注、討論與行動。但我們也注意到,就關西機場事件所透露出的警訊、與呈現的意義,整個台灣社會(包括政府與民間)似乎仍因著各自不同立場(利益糾葛),而欠缺一種誠實面對問題的態度、或一次深入而廣泛的省思?以致於在此事件後(例如,2020年的總統大選、新冠肺炎疫情…)類似的虛假訊息,依然程度不一地流竄全台、擾亂社會?特別是,本事件中最應該要勇於面對的台灣新聞媒體,在事件過後至今,不僅鮮少公開向閱聽大眾說明自己在此事件所應扮演的角色(有無失職)?更遑論對此事件做出較深入的後續(影響與省思)報導?本地的新聞媒體或許礙於「涉己事務」的新聞自律規範,而不便對自身或同業多作批判?但相較於公共利益(亦即公眾知的權利有無被誤導?)的把關,媒體理應更要有「捨我其誰」的擔當。「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由今周刊及幸福綠光出版社、台大法律學院校友會主辦,常在法律文教基金會協辦,總統府資政蕭新煌教授擔任座談主席,邀請臺灣事實查核中胡元輝教授、台灣民主實驗室沈伯洋助理教授、通傳會委林麗雲教授、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等各界碩彥進行座談,提出寶貴見解,期冀有助於釐清以上問題,也有助於台灣社會認真看待關西機場事件及後來、未來的類似現象!以下整理「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中,通傳會委員林麗雲教授以關西機場事件為例,對於NCC對電視新聞的監理原則與實務的寶貴見解。

日期:2021-05-31

政治社會

中國對台資訊攻擊模式的演變與趨勢

發生於2018年9月的「關西機場事件」,起因於境外(中國)網路的一則虛假訊息,經由中國網媒傳到台灣的社群網路,再經由本地主流媒體推波助瀾,終於引發全民關注與議論。使得這起原本只是一次遠在日本的風災造成部份台灣旅客受困機場的事件,最後竟演化成一場充斥著「官/民」、「朝/野」甚至「中/台」對立矛盾情緒的「政治風暴」?更不幸的是,此事件還意外造成我國折損了一位優秀的外交官員。毫無疑問地,對台灣社會而言,關西機場事件是個不幸的悲劇——在這場風暴中,人與人之間失去了互信基礎、不同意識形態者彼此溝通變得不可能?無論官/民、朝/野、媒體/閱聽人…沒有人是「贏家」!但若要問:到底是誰愚弄了我們?誰是這起事件的「加害人」?誰應該為此負責…在整個社會尚未對此事件有充分認知、全面討論、形成共識前,這些追究,恐又將陷入另一場爭論?事件發生至今(2021年)已經兩年半,雖然台灣政府與民間,都因此對「假新聞」議題有了更多的關注、討論與行動。但我們也注意到,就關西機場事件所透露出的警訊、與呈現的意義,整個台灣社會(包括政府與民間)似乎仍因著各自不同立場(利益糾葛),而欠缺一種誠實面對問題的態度、或一次深入而廣泛的省思?以致於在此事件後(例如,2020年的總統大選、新冠肺炎疫情…)類似的虛假訊息,依然程度不一地流竄全台、擾亂社會?特別是,本事件中最應該要勇於面對的台灣新聞媒體,在事件過後至今,不僅鮮少公開向閱聽大眾說明自己在此事件所應扮演的角色(有無失職)?更遑論對此事件做出較深入的後續(影響與省思)報導?本地的新聞媒體或許礙於「涉己事務」的新聞自律規範,而不便對自身或同業多作批判?但相較於公共利益(亦即公眾知的權利有無被誤導?)的把關,媒體理應更要有「捨我其誰」的擔當。「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由今周刊及幸福綠光出版社、台大法律學院校友會主辦,常在法律文教基金會協辦,總統府資政蕭新煌教授擔任座談主席,邀請臺灣事實查核中胡元輝教授、台灣民主實驗室沈伯洋助理教授、通傳會委林麗雲教授、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等各界碩彥進行座談,提出寶貴見解,期冀有助於釐清以上問題,也有助於台灣社會認真看待關西機場事件及後來、未來的類似現象!以下整理「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中,台灣民主實驗室沈伯洋助理教授分析,中國對台資訊攻擊模式的演變與趨勢。

日期:2021-05-31

全台防疫報導

「時時警戒,不該將歸0視理所當然!」墨爾本4度封城強調:避免像台灣那樣確診暴增

英國BBC報導,澳洲墨爾本近日爆出確診潮,維多利亞省宣布封城7天抗疫。封城將從當地時間27日晚間11時59分至6月3日止,這也是當地第四度封城。當局目前發現共爆出26例確診,辨別出150個民眾可能暴露在染疫風險下的地點。維多利亞省政府27日聲明說,他們接受公衛團隊建議快速封城,也看到台灣等國家和地區出現變種病毒,而疫情爆發。

日期:2021-05-28

政治社會

台海安全國際化

美國、台灣、中國三者時常以三角關係加以分析,這樣的分析方法雖過於簡化,但確實有用。美台關係之所以存在,主要是因為中國對台灣的威脅,而美國政策同時影響台海的一舉一動,美國與中國彼此的威脅評估取決於每個國家對台灣的立場。但是時候不再執著於中美台三角關係的分析了。

日期:2021-05-25

國際總經

這個國家疫苗接種率逾6成 確診人數竟1個月暴增141%!他們的經驗,給了台灣哪些啟示?

5月17日,日本《朝日新聞》官網,刊出一則以「防疫模範生台灣、新加坡,面臨變種病毒帶來的困境。」為題的報導,描述台灣疫情升溫的現況,並強調,該事態「再度凸顯了抑制新冠肺炎疫情的困難」。

日期:2021-05-17

政治社會

中歐與東歐政策調整的信號: 立陶宛退出中國與中東歐17+1的合作機制而轉向台灣

根據3月2日新聞報導,立陶宛計畫脫離中國為拉攏中東歐國家創立的「17+1」合作機制,立陶宛官員表示北京與中東歐17國的合作機制「幾乎沒給立陶宛帶來好處」,與此同時立陶宛正規劃在台灣設立代表處,並成立友台組織「立陶宛-台灣論壇」,中歐與東歐國家對於中國為首的合作框架越來越沒有信心,有可能成為加深與台灣等民主經濟夥伴的互動。

日期:2021-05-14

國際總經

中澳對峙滿一周年 又闢「台海衝突」議題新戰場 貿易制裁雷大雨小 澳紐與北京漸行漸遠

殺到見骨的中澳貿易戰已經一年,結果澳洲紅酒迅速找到替代市場、煤炭與鐵砂各界爭搶,經濟復甦強勁的澳洲還表態,一旦中國武力攻台,將堅定履行對台灣的承諾。

日期:2021-05-12

健康

傳染力更猛!WHO指印度變種病毒「令人擔憂」:免疫系統恐無法有足夠抵抗力

印度武漢肺炎疫情嚴重,印度變種病毒株在境內強力肆虐外,也在多國見其蹤影。世界衛生組織(WHO)10日將去年底最先在印度被辨識出的變種病毒株「B.1.617」由「受關注的毒株」(variant of interest)升級為「令人擔憂的變異株」(variant of concern)。世衛組織警告,資料顯示印度變異毒株的傳染性更強,免疫系統可能無法對該變異株產生足夠抵抗力。

日期:2021-05-11

政治社會

我駐印重症外交官醫療專機今晚返台 41僑胞中午返抵國門躲疫情

我駐印度代表處2位外交官確診新冠肺炎,一重症一輕症,外交部日前表示將協助重症者後送;外交部今天表示,後送確診人員的醫療專機已從德里機場起飛,預計今天傍晚抵達台北後直接送醫院。

日期:2021-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