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上周五(7/8)遭槍擊身亡,周一(7/11)移靈東京增上寺舉行守靈儀式,告別式於周二(7/12)日本時間下午1點開始,許多民眾一早趕來獻花,有人難忍悲傷情緒掩面痛哭。在儀式結束後,靈車行經首相官邸、國會、自民黨總部等地點,再至品川的殯儀館,經過火化儀式後,安倍的骨灰將安葬於山口縣老家的家墓,與父親安倍晉太郎一同長眠。
日期:2022-07-12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遇刺身亡,家祭週二(7/12)舉行,副總統賴清德昨日一早就抵達日本,先前往安倍晉三的住處弔唁,這是台日斷交50年後首度最高層級訪日。另外,賴清德在今天葬禮,是以「家屬親友」身分陪同並捻香致哀,因此有特殊安排,不須排隊等待,而駐日代表謝長廷也在場陪同。
日期:2022-07-12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遇刺身亡,家祭將於今(7/12)舉行,副總統賴清德昨日一早就抵達日本,先前往安倍晉三的住處弔唁,並於下午5時到增上寺,以「家屬親友」的身分捻香。
日期:2022-07-12
編按:根據NHK報導,67歲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週五(7/8)在奈良大和西大寺站附近演講時,約在上午11時30分(台灣時間10時30分)中彈倒地,安倍由直升機緊急送到醫院治療,送醫途中仍有意識和反應,但後來傳出心肺功能停止,沒有生命跡象,經過搶救後仍傷重不治。安倍晉三2006年以52歲之齡首次擔任日本首相,成為日本首位戰後最年輕的自民黨總裁和日本首相,被視為改革的象徵。任職一年後因潰瘍性結腸炎於2007年突然請辭。2012年再度出任首相,成為日本史上第一位兩度出任首相的政治人物。2012~2013年,各國的經濟逐漸從雷曼兄弟事件的打擊中重新站起。然而,日本的經濟力量卻只能保持事件前的三分之二,日本遭遇逐漸惡化的通貨緊縮,國內的經濟環境維持疲弱不振的狀態。於此同時,外交上也碰上了棘手的領土糾紛,進入了前所未有的內憂外患局面。在這個時間點,曾被譏為「落跑首相」的安倍晉三,從地獄中重新站了起來,當選自民黨的黨魁,並在日本國民不看好的狀況下,再次就任日本首相。上任後,於短短的時間內,大動作的處理各項經濟與外交的種種問題,重新贏得日本國民的信任。本文主要描寫安倍晉三在沉潛的這段時間的改變。
日期:2022-07-08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週五(7/8)在奈良大和西大寺站附近演講時,約在上午11時30分(台灣時間10時30分)遇襲中彈倒地,由直升機送到醫院,送醫途中仍有意識和反應,但後來傳出心肺功能停止,沒有生命跡象,經過搶救後仍傷重不治,享壽67歲。安倍晉三不僅是第二次大戰以來,擔任日本首相最久的紀錄保持人,也是日本史上少見能回鍋的首相,兩次都以健康因素為由請辭的他,卻留下兩個面貌截然不同的日本。
日期:2022-07-08
中南美洲臺灣商會聯合總會6月22日在台中葳格國際會議中心盛大舉行第27屆第3次理監事聯席會議,僑務委員會委員長童振源、立法院世界臺商之友會會長蔡其昌副院長及各界嘉賓約200人共襄盛舉,許多身在中南美洲臺商朋友也透過線上直播參與,場面熱絡。
日期:2022-06-23
俄羅斯侵犯烏克蘭而遭國際社會撻伐,聯合國世界觀光組織(United Nations 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UNWTO)今年4月以侵略烏克蘭為由暫停俄羅斯會員資格,表示對烏克蘭的軍事行動有違其「價值」,而莫斯科本月10日正式宣布退出聯合國世界觀光組織。
日期:2022-06-11
菲律賓跨部門抗疫工作小組(IATF)最新公文顯示,菲律賓將採認台灣預防接種證明,無論是哪一款疫苗都能夠入境菲律賓,意味著85萬名接種高端的民眾,入境菲律賓也無需隔離!
日期:2022-06-09
時間回到2000年夏天,當時,一名獨自走在台北市萬華區的日本男子,因為迷路,感到不知所措,便向路旁的歐吉桑問路,而這名熱心的歐吉桑,便直接帶著他,一路走到目的地。時至今日,上述經歷,仍留在前駐台日本外交官馬場克樹的記憶中,「那是我第一次來台灣觀光,(迷路事件)讓我覺得,台灣的朋友、人,很溫柔、很やさしい(溫柔),非常親切、友善。」
日期:2022-06-09
台灣觀光就要準備重新啟動!交通部長王國材週三(6/8)接受Yahoo TV《齊有此理》專訪時透露,觀光局已經準備好了出入境指引,即將報指揮中心核定。觀光客入境指引條件包括:團進團出、打滿三劑,以及提供入境前2天PCR陰性證明,而實施日期仍需要看台灣疫情狀況來決定,初期也可能會要求旅客持觀光簽證入境。針對觀光局已擬妥出入境旅客指引,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下午回應,目前入境0+7免檢疫時機還沒成熟,以「3+4」的可能性最高,且邊境鬆綁會先針對商務客,之後才會考慮觀光等目的。至於開放觀光客的邊境鬆綁時機點,陳時中說參考國外經驗,要等整體疫情從高峰往下降,不需要大量醫療需求時才會開放,有些國家從高峰降到1/3開始準備,也有降到1/2就籌備,台灣會視整體病房數與醫療需求再做決定。
日期:2022-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