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增氣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增氣共有35項結果
政治社會

務實不務虛

台灣討論能源政策、綠電發展、核電重啟或延役,就跟政治選舉一樣,即使明明同一件事,依舊各自表述,難以對焦。

日期:2024-08-14

政治社會

傳統核能不可能解決心中疑慮…卓揆首度明確區分「新舊核能」不同態度,爆雷經發會名單有這些人

行政院長卓榮泰揭櫫行政院將成立的「經濟發展委員會」,首先要推動「大投資台灣計畫」,盼吸引台資、外資加強投資台灣,也會鎖定「創新經濟、均衡台灣、包容成長」三大主軸。他透露首場會議將於明(7/18)日召開,並在週三(7/17)與媒體茶敘時主動「爆雷」經發會部分民間代表名單。他羅列的包含有行政院前副院長林信義、宏碁創辦人施振榮、中研院院士朱敬一、鴻海董事長劉揚偉、財信傳媒集團董事長謝金河、台大社會系教授陳東升、工商協進會理事長吳東亮、台灣大哥大總經理林之晨、商總理事長許舒博、中小企業總會理事長李育家等。和碩董事長、總統府氣候變遷委員會副召集人童子賢近期頻公開發言挺核能。卓揆明確對核能表態說,他對核能的態度可分為「傳統核能」與「新核能」,前者如核三廠,即使現在啟動延役措施,至少三、五年都無法發電,無法解決大家的疑慮。對於新核能,卓揆直言行政院絕對採取「開放態度」,「台灣不能自外於新核能技術發展」,因此若新核能無核安與核廢料問題,且受全世界與台灣接受,「新核能就有任何可能」。

日期:2024-07-17

生活消費

一周天氣/外套還先別收!2波鋒面報到、這天低溫探1字頭...母親節天氣如何?最新預報出爐

這幾天是否感覺天氣漸熱呢?那是因為節氣「立夏」已經到了!這也代表氣溫逐漸炎熱。氣象署預報指出,週一(5/6)受到鋒面影響,北部、東半部水氣較多,白天各地要留意攝氏30度以上高溫;週三(5/8)、週四(5/9)鋒面遠離,但東北季風增強,北台灣低溫可能跌破攝氏20度。至於母親節天氣如何?則可能受到另一波鋒面影響,有短暫陣雨機率。

日期:2024-05-06

傳產

台中被點名「用電量需求不斷攀升」…台電提解方:減煤增燃氣可讓供電穩定、在地支持台中用電

國民黨團週四(5/2)召開記者會訴求台中要增氣、必須先減煤,台電表示,台中用電持續上升,必須要確保台中市民跟全台國人用電,因此才要推動燃氣機組計畫,增加燃氣可以讓供電穩定,也讓減少燃煤的步伐繼續向前。目前台中電廠已減煤600萬噸、空汙排放量減排6成,呼籲在地支持台中用電。

日期:2024-05-02

政治社會

柯文哲要賴清德面對缺電危機,陳建仁籲別再造謠:到2030都沒缺電...累計發電量增900萬個千瓦

對於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受訪呼籲賴清德準總統面對缺電危機,行政院長陳建仁表示,離岸風電以增加近3百支,再生能源發電量增加近6倍;也增設燃氣機組,到2030年累計發電量會增加900萬個千瓦,比起預估會增加的用電量還要多出7百萬千瓦。到2030年都沒有缺電的情況,希望柯文哲還有其他黨外人士不要再繼續抹黑造謠,造成民眾恐慌。

日期:2024-04-28

政治社會

花蓮403強震為何沒像921大停電?解密「震後1小時」發生什麼事!為何說老天爺也蠻幫台灣?

0403花蓮大地震創下921大地震以來規模最大,然此次並未發生全國性大停電。經濟部周四(4/11)解密,在地震發生後的一小時內陸續發生的「這三件事」,確保全台電力供應穩定,也展現韌性。第一,儲能電池在1秒反應、10秒增加510MW(約當台中電廠一部機組電量),穩住電網頻率;第二,抽蓄儲能水力接棒快速因應,在10分鐘內由抽水儲能轉為放水發電,讓電力系統恢復。第三,光電持續發電,天然氣機組在2小時內歸隊,抽蓄水力儲也因此能在震後一小時內恢復抽水儲能,為夜間沒太陽時的用電做好準備。台電發言人蔡志孟解釋,這次地震「老天爺很幫忙台灣」,因為震央不在陸地,不過在「減煤、增氣、展綠」能源政策中搭配的儲能,第一時間穩住電網頻率,抽蓄、燃氣與光電接續支援。此外,除有足夠的發電、儲能因應,蔡志孟表示,這也需搭配近年台電持續默默在強化電網韌性,在前述各種因素綜合搭配下,確保這次震後不至於需要分區輪流供電(輪流停電)的狀況。

日期:2024-04-11

政治社會

柯文哲喊出2030能源配比,笑賴清德不敢提「2025非核家園」!賴辦:柯真的是「柯學家」

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周三(11/1)公布其能源政策規劃,氣候對策為「實踐淨零碳排」,三大實際作法分別是「擴大再生能源,逐步降低對化石能源的依賴」、「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帶動產業的低碳轉型」及「符合公正轉型精神的在地淨零碳排,不要讓能源轉型淪為黑金勢力的溫床」。柯文哲也強調應「務實減碳」,並重申核二、核三應延役,核四要安全總體檢,且不應強硬設立核能退場時間表,要等再生能源的發展能夠接上能源缺口,再讓核能退出發電行列。柯文哲陣營所提出的2030能源配比,為燃氣發電45%、再生能源30%、燃煤15%、核能10%。柯文哲也不忘隔空叫陣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問對方敢不敢出面大聲宣示「2025非核家園」,並笑稱賴「只要講這句,保證被電到死」,並稱賴若不出來宣示,就是反對總統蔡英文的「2025非核家園」方針,「讓他們兩個先矛盾」。對此,賴清德競選總部發言人郭雅慧隨後反擊,柯文哲洋洋灑灑說一大篇,實則讓台灣走回核能老路,讓核能復辟,這種用「感覺」來攻擊執政黨,把感覺當科學,果然是很「柯學家」。

日期:2023-11-01

政治社會

迎向永續系列報導 守住升溫底線 全球零碳時代正式來臨 臺灣準備好了嗎?

隨著歐盟十月即將啟動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CBAM,亦即所謂的碳關稅),全球正式迎來碳錢時代。淨零碳排不只關乎氣候危機,更將落地成為有形的貿易成本。臺灣的新能源布局迎合全球局勢變遷,亦對國家競爭力有深遠而關鍵的影響。

日期:2023-09-12

政治社會

2024總統參選人政見一次看/「四腳督」賽局成形!9大領域政策,賴侯柯郭怎麼說

2024總統大選「四腳督」局勢成型,這場總統級的賽局中,參與者有民進黨賴清德、國民黨侯友宜、民眾黨柯文哲,以及獨立參選的郭台銘,每位參選人在各領域議題,都有其理念與政見,也有不同的解讀或主張。鑑於台灣的特殊地理、政治與歷史情勢特殊,以及總統主要職權在於外交、國防面,因此每屆總統大選中,對於中國有關的兩岸、統獨議題,以及與美國、日本及其他國家相關的外交議題立場,都是選民高度重視的主題。對選民來說,總統參選人能否端出產業經貿牛肉,以及是否有因應2050淨零排放趨勢的能源政策藍圖或願景,還有高房價現實下,參選人的居住政策等,都受高度關注。

《今周刊》以外交兩岸、國防、產經、能源、居住政策、交通、文化教育、司法改革、社會福利9大領域製作表格,並彙整中各參選人政見或政策,供讀者比較參考。

日期:2023-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