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藍白聯手大幅刪凍11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國家人權委員會(人權會)周四3/13召開記者會,會中包括國際特赦組織、身障聯盟等人權團體,均對此狀況表達擔憂,直言此次立法院大幅刪減人權預算,嚴重衝擊不利處境群體的人權保障。不僅如此,由28國人權機構組成的「亞太地區國家人權機構論壇(APF)」也對此發布聲明,嚴正關切台灣人權會今年度預算遭大幅刪減情形,呼籲我國應以合乎憲法架構與國際標準之方式,確保符合《巴黎原則》人權會之財政獨立和持續運作。
日期:2025-03-14
今周刊編按:美國聯邦參議院周二(1/20)全體無異議同意佛州共和黨籍聯邦參議員盧比歐(Marco Rubio)出任國務卿,成為新任總統川普內閣人事案中首位獲得國會同意的成員。確認投票是在川普宣誓就任總統幾小時後進行的,兩黨以 99 比 0 的壓倒性投票結果,沒有參議員對提名投反對票。盧比歐自 2011 年以來一直擔任佛羅裡達州共和黨參議員,他的提名得到了許多參議院民主黨人的大力支持,他們稱他們的同事非常適合擔任這一職位。近年來,盧比歐從川普的對手變成了盟友,發生顯著政治轉變。現在,他將作為川普新政府的高級官員發揮關鍵作用。兩人在2016年共和黨總統初選期間發生了激烈的爭執,盧比歐稱川普為「騙子藝術家」,而川普則嘲笑他為「小馬可」。2016年共和黨總統初選失敗後,盧比歐提升了自己作為參議院情報委員會主要共和黨人的外交政策資歷,同時在黨內和兩黨內建立了關係。佛羅裡達州共和黨州長羅恩·德桑蒂斯任命州檢察長阿什利·穆迪填補盧比歐空出的席位。盧比歐的提名受到許多參議院民主黨人的熱烈歡迎。在他的提名確認聽證會上,參議院外交委員會民主黨領袖、新罕布夏州參議員珍妮·沙欣 (Jeanne Shaheen) 稱盧比歐「完全有資格擔任國務卿」。在參議員提問中,盧比歐表達對北約的支持,以及他共同發起的一項兩黨法律,該法律規定,未經參議院批准或國會法案,美國不得退出北約。盧比歐也在提名確認聽證會上談到美國需要對中國採取強硬立場,稱中國共產黨是「強大」和「危險」的對手。盧比歐表示:「他們現在是技術對手和競爭者、工業競爭者、經濟競爭者、地緣政治競爭者、科學競爭者,在每一個領域,這都是一個非凡的挑戰,我相信這將定義21世紀」。他說:「我們允許他們逍遙法外,坦率地說,中國人做了世界上任何國家在獲得這些機會時都會做的事情,他們利用了這個機會,所以現在我們正在處理它的後果」。「我們對抗中國需要做的大部分事情都在國內。不只在國外,在國內也是如此。 我們必須重建我們的國內工業能力,我們必須確保美國在我們的任何關鍵供應鏈上不依賴任何其他國家」。
日期:2025-01-21
川普重返白宮前夕,美國參議院緊鑼密鼓進行人事任命聽證會,國安團隊成員中有輕騎過關的準國務卿魯比歐,也有炮火猛烈的準國防部長赫格塞斯,毫無意外雙雙表明強力抗中鷹派立場,準財政部長貝森特也對中國疾言厲色。
日期:2025-01-20
敘利亞反抗軍「沙姆解放組織(Hayat Tahrir al-Sham,HTS)」花費11天,在12/8攻入首都大馬士革,推翻阿薩德政權,俄羅斯後證實敘利亞總統阿薩德(Bashar al-Assad)出逃莫斯科,宣告阿薩德政權在敘利亞50年統治落幕。這場起自2011年「阿拉伯之春」的敘利亞內戰持續13年,如今終於告一段落。審視敘利亞複雜的宗教與族群,在這場內戰中,反阿薩德各路勢力,與介入內戰的各方國家或武裝力量等「境外勢力」,彼此關係與愛恨情仇極為錯綜複雜、一言難盡。 中東專家英國杜倫大學現代中東政治經濟學博士劉長政指出,這場內戰有如此多反叛勢力與國家介入,各方都有自身政治意圖,才讓局勢這麼複雜。他直言,這場戰爭中沒哪一方是真正好人,都只想從中獲利,悲哀的是當國家孱弱時,就會被各方勢力這樣操控。對於敘利亞後續可能發展,劉長政直言敘利亞對中東局勢是「牽一髮動全身」,除得看各路軍人是否會支持新政府、觀察最可能掌權的HTS是否走上阿富汗塔利班政權老路,也得擔憂若各派在選後都不服與忌憚彼此,恐繼續陷入長期內戰,甚至衝擊鄰國政局。儘管於HTS首領朱拉尼(Abu Mohammed al-Golani)在進入大馬士革後,敘利亞未來仍待觀察,《今周刊》採訪劉長政撰寫出本文,以問答與整理方式,將敘利亞局勢化繁為簡,讓讀者能更易於理解這場大混戰的背景。
日期:2024-12-12
近年隨著新南向政策,台灣的街頭愈來愈多穆斯林的身影。但台灣人對穆斯林乃至中東國家,仍存在許多偏見與刻板印象,認為伊斯蘭世界女性地位低下。近期爆發的以巴衝突,相關新聞底下留言不時可以看到「女權低落」、「殺人宗教」等負面言論。 然而,伊斯蘭教真的等於落後、迫害女性嗎?《今周刊》記者採訪了四位台灣穆斯林女性,分別是Lulu、C、N、S,她們皆有不同想法。
日期:2024-06-24
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巿郊一個音樂廳發生恐怖襲擊,多名槍手闖入廳內亂槍掃射、放火,造至最少70死,逾140人受傷。伊斯蘭極端組織ISIS-K承認責任,多個駐俄外國使館於本月較早前已發出恐襲警告。這個外界耳熟能詳的ISIS分支在過去數月顯得非常活躍,成為阿富汗塔利班政權的重大威脅,而且在多國策劃恐襲。但為何近年久未發生大型恐襲的俄羅斯也成為ISIS的襲擊目標?
日期:2024-03-23
敏迪選讀:培養國際識讀力,不是找到沒有立場的意見領袖,而是學會不被單一言論影響自己的判斷。
日期:2023-12-19
很高興,我與另外三位作者(羅昌發、李柏青、林建志)在2021年出版的英文書Ultimate Economic Conflicts Between China and Democratic Countries,將由衛城出版繁體中文版。我們四位作者都是台灣人,用英文寫書,再回過頭來翻譯成中文,這過程十分曲折。開玩笑說,這是「出口轉內銷」。寫書、寫文章的目的,就是要影響讀者;之所以會走上「出口轉內銷」的曲折道路,理由也不難理解:我們這本書最想要影響的人,是全球民主國家(所謂 like-minded)的盟友,所以先用英文撰寫,希望及早觸動盟友。國內讀者的溝通理解當然也重要,所以英文一出版就即時進行中譯。我們四位作者都有若干法律的訓練與專業,多位也曾經在台灣駐WTO代表團工作過。這本書有許多內容,都與國際經貿法制有關,也討論WTO現行法規的若干缺點。但是從國際經貿的角度切入,對大多數讀者來說恐怕生澀了一點。在這篇中文版序,我們試圖用不同的切入角度,幫助台灣讀者了解我們的論點。
日期:2023-06-26
今周刊編按:七大工業國集團(G7)外長會議18日閉幕發出聯合聲明,支持台灣以正式成員、觀察員或來賓等身分參加國際組織,包括世界衛生大會(WHA)和世界衛生組織(WHO)技術會議等。本屆會議主席、日本外相林芳正指出,這次首度提出經濟安全議題,一致同意必須反對經濟脅迫的企圖,同時有必要確保中國的核武政策透明度,並一致認為台海和平與安全至關重要,同意向中國轉達對台灣安全的擔憂。聯合聲明也再次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行為,要求俄軍立即無條件撤出。G7將繼續向烏克蘭提供援助,同時要求第三國停止向俄羅斯提供武器。G7外長會議被視為是G7領袖峰會前奏,國際議題幾乎已先定調。(原文刊載於2023/4/17,更新時間為2023/4/18)
日期:2023-04-18
民主國家如何在合法且不違背人民意願的前提下,強迫擁有龐大用戶卻有國安疑慮的企業轉型?美國國會對TikTok的聽證會與接續的立法,展現了最佳範例。
日期:2023-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