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買進瑞士銀行時,是個多頭的好年,我寫了一本上了所有暢銷榜的暢銷書。現在你奪走一個普通美國男士一年的豐收或一筆意外之財,而本來有很多方式可以把錢花在更虛幻的地方的。他可以買艘漂亮的單桅帆船(更別提縱帆式小帆船、雙桅縱帆船和小艇了),在世界各地遨遊。他可以配備倫敦的波迪(Purdy)或衛斯理.理查(Wesley Richards)的.375手槍,在肯亞射殺群體正在減少的大象。
日期:2023-08-25
近日來,美國公債殖利率上升,導致公債價格下跌。主要原因是美國就業市場持續緊俏,聯準會鷹派立場不見鬆動,市場擔心升息行動恐怕不會就此停歇,還會繼續大幅升息。但是,我們認為美國經濟沒有繼續大幅升息的條件!
日期:2023-08-23
韓國的高齡者是全世界工作最久的老人。根據OECD最新的資料顯示,2017年韓國人從勞動市場「完全退休」的年紀,男性為72.9歲,女性為73.1歲。為OECD 36個成員國之中最晚退休的年紀。OECD的退休平均年紀,男性為65.3歲,女性為63.6歲,由此可知其中的差異有多大。
日期:2023-08-09
生成式AI的長足進步,使得許多人開始擔心會不會被AI取代。但隨著AI技術的成熟與發展,銀行融資不但效率提高,手續與門檻也相對簡化,對新創業者及中小型企業主來說,或許是難得的翻身機會。
日期:2023-07-24
一位36歲的工程師,是一位盡職守又充滿創意的軟體工程師,每天準時上班,晚上因為責任制,所以經常拖到七、八點下班,公司每年都有安排健檢,不過,報告上標示的肝功能指標GPT是紅字,發炎指標CRP(C-reactive protein)也是紅字,其他正常。他曾找家醫科醫師討論,醫師建議他不要熬夜,飲食均衡,因為醫師沒有提到太嚴重的字眼,所以他也就不以為意。之後3年的健檢也都是如此,那些紅字依然提醒著他。
日期:2023-07-21
多年來,癌症一直高居台灣十大死因首位,所幸,進步的醫療為眾多癌友爭取到更多生存的機會,也因此,除了勇敢對抗,病人更需學習如何與癌細胞和平共處。本書從治療、調理、日常保健三個面向切入,解除大家對癌症的各種疑惑,幫助癌友用最有效,也最適合自己的方式,重拾健康。
日期:2023-07-16
人類對抗失智症的戰鬥,在2023年出現連續性的突破,多起真正有效的阿茲海默新藥上市,或完成3期臨床,並進一步找到對抗失智症的變種基因。
日期:2023-07-12
炎熱夏天,身體若缺水、電解質,嚴重恐會中暑。其實除多喝水補充身體水分之外,營養師也建議可以透過「吃」解渴!營養師余朱青推薦6種食材,每種含水量都高達90%以上,不只健康,還能幫助消炎、消水腫,更能預防心血管疾病。不過,水果雖然可以補充水分但不宜完全依賴,民眾也可藉由吃蔬菜增加水分攝取量,並提供其他營養如鉀、維生素、礦物質和纖維。泌尿科醫師高銘鴻呼籲,碰過許多有泌尿問題的患者,都是因為水喝不夠,因此推薦大家,如果真的討厭喝水,就從「吃水」開始做起。
日期:2023-07-05
政大法律系畢業的洪昇平,踏入社會後先後在3家公司上班,他深受老闆重用。卻因為自我膨脹,33歲那年陷入職場谷底。幸運的是,一位貴人好友主動投資200萬讓他去創業,2017年將台灣自行車周邊產品,如安全帽、車架等賣到菲律賓。疫情時雖然遭逢低潮,卻也受惠於疫情,自行車產業大好,繳出旺年營收2500萬的好成績。經歷過職場起伏,現在的他學會安靜下來,並反省過去的自己「真的有很大的問題。」他坦言:「失敗很重要,但不要害怕失敗。」因為這段痛苦又沉重的經歷,才找到真正想做的事。
日期:2023-07-03
編按:大腸癌已連續15年蟬聯癌症發生人數之首,依據國民健康署最新癌症登記最新資料顯示,2020年大腸癌新診斷個案有1萬6829人,等同於每31分14秒就有1人被診斷為大腸癌;其中男性發生率為女性的1.5倍,每年有超過6000人死於大腸癌,位居我國主要癌症死因的第3位。這些年屢見名人不敵大腸癌病逝,除了66歲作詞人李坤城,還有豬哥亮、賀一航、李國修等人,而去年離世的余苑綺得年僅39歲,身後遺下兩名年幼子女,更令人萬分不捨。大腸癌被稱為「沉默的殺手」,初期並無明顯病徵,且大部分的大腸癌患者沒有家族病史,卻與各種慢性疾病息息相關,有非常大比例是因為後天的生活習慣或飲食習慣所引起。由於近9成大腸癌發生於50歲以上民眾,且發生率隨年齡增加而升高,為降低大腸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國民健康署提供50~74歲民眾每2年1次免費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經實證研究,每2年定期篩檢可降低29%晚期大腸癌發生率與35%死亡率。早期大腸癌易治癒且5年存活率達9成以上,但第4期大腸癌存活率則不到2成。由於早期大腸癌無症狀,但可透過定期篩檢提早發現,因此要「腸」治久安就要定期篩檢,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目的。三軍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饒樹文指出,預防大腸癌,最好的方法就是定期篩檢,也可以多吃益生菌,有助於抑制大腸內有害細菌,減少致癌物的產生。除此之外,出現哪些症狀時要提高警覺、盡早就醫檢查呢?(原文刊載於2022/8/22,更新時間為2023/6/21)
日期:2023-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