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1432)在約莫10公尺外的距離,站在會議室門口的劉德音,向來訪的《今周刊》採訪團隊揮了揮手。他是台積電董事長,兩岸三地最大市值企業的領導人,全球科技產業動見觀瞻的聚光焦點。去年,台積電營收達到2.16兆元,比起2018年他接任董事長時增加逾109%;去年台積電每股獲利來到32元以上,比6年前成長超過138%;而如今台積電22.49兆元的市值,則比6年前成長2.79倍。不過,一趟80分鐘的訪談中,劉德音完全沒有把數字上的今昔差異掛在嘴邊……;若論台積電這些年來的鮮明改變,劉德音說,現在的台積電,不只是台灣的台積電,更是「世界的台積電」!「如果只做『台灣的台積電』,只被台灣自己人一路追捧,豈不是……,不太長進?」他邊說邊笑,我們順勢接話:「董事長,現在你們已經被全世界追捧了呢!」劉德音固然還是雲淡風輕,但也帶著某種程度的苦笑:「那……,又是另外一個問題了。」確實,一句「世界的台積電」,背後隱含著許許多多的危機應變與關鍵決策。面對地緣政治的驚天變局,劉德音說,過程中「沒有所謂的關鍵一刻」,層層疊加的事件陸續襲來,「從來沒有一次是簡單的是非題,每一次,都是高難度的問答題。」而詭譎的地緣政治情勢,又讓台積電更須力保製程技術上的絕對領先,他解釋:「我們必須讓全世界對台積電的產品都『無可拒絕』,包括中國大陸。」經歷地緣政治的考驗,劉德音指出,這給了公司各部門難得的機會、也磨練出實力,他更預言,未來的台積電必然會更令人興奮(Exciting)。他向我們揮了揮手,邀請我們一同前行,迎接他眼中更精采的台積電。而種種更精采的底蘊,劉德音是從台積電這些年來驚心動魄的地緣政治應變談起……。
日期:2024-05-29
立法院正在審查由國民黨、民眾黨主推的國會職權行使法修法,被民進黨和民間團體批評國會擴權法案,目前關鍵條文包括「藐視國會罪」都已二讀,外界預估法案將於週二(28日)完成三讀。在台灣投資的外商公司憂心忡忡,數名主管都向本刊表達憂慮,認為修法將影響外商持續對台投資意願。「以金融圈來說,貸款給哪些公司都是機密。」一名美商金融業的法務主管H先生指出,有許多大型的聯貸案,其中就同時包含公股銀行和外資銀行,如果負責人要被叫去國會聽證,那對於公司來說,即使沒有涉及洩密,仍會對於公司形象有影響。H先生解釋,台灣的立法院環境跟美國環境不太一樣,在國外,大家或許會看到某一些公司的CEO會去國會聽證,捍衛自身產業或公司的權益。但在台灣,企業對某個法案或事件的立場,很容易會被歸類為贊成或反對就是支持某個政黨。除了外資憂心投資環境,包括法學界、司改團體、國際學者也都在近日紛紛聯名發表投書,憂心在野黨的國會改革版本,超出各憲政民主國家的範疇,顛覆法治及國會程序。國民黨團總召傅崐萁則秀出年輕人喜歡的社交平台Dcard指出,學生也都一面倒支持立法院推動國會改革,中興大學有72%支持、政治大學88%支持、陽明交大82%學生支持,就連賴清德國會發跡地,成功大學也有79%支持。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表示,法案三讀後一定會分別針對實體的違憲及程序性的違憲提請釋憲,交由大法官定奪。至於行政院是否提覆議,民進黨團尊重。
日期:2024-05-27
編按:「財富自由」是許多人渴望卻總覺得遙不可及的夢想,事實上具有安全感的富足生活,並不是資產的帳面數字要累積到千萬元,而是我們能否創造長期而穩定的持續性現金流收入!理財達人郭俊宏剛畢業時進入科技業,開始過著薪水不高卻爆肝的生活,從而萌生提早退休的念頭。當時的公司為上市櫃公司,他認購了10張股票,半年內股價從15元一路飆漲到71元,讓他覺得原來錢這麼好賺,在那個台股大多頭的年代,不論台股還是海外股票基金都是「賺多賠少」。可惜,2000年遭遇網路泡沫,在台股受傷後,他才老老實實從記帳節流開始,重新儲備資金,做好投資理財規畫,甚至學出心得,還考上CFP(國際金融理財規畫師)的證照。郭俊宏研發出一套「以息養股月月配、放大投資報酬率」的ETF投資心法,10年內達成月領10萬元配息的目標,累積千萬財富、實現財富自由,不但每月能產出持續性現金流收入,每年還能參與股市的市值成長,50歲不再為錢工作、提早退休。
日期:2024-05-27
在巴黎這座充滿浪漫與創新精神的城市,VivaTech科技盛會如期而至。OpenAI公司以其一系列令人矚目的新技術和產品,再次成為全場焦點。
日期:2024-05-27
國策研究院週二(5/21)舉辦「新政府的國安政策:願景與挑戰」座談會,邀請專家學者對新政府的兩岸、外交、國防、經濟等面向提出政策建言,活動並邀請內定海基會董事長的鄭文燦致詞,台新金控首席經濟學家李鎮宇、國策研究院董事長、前外交部長田弘茂等專家學者引言、與談。座談會會上談到新政府在國防的挑戰,中研院歐美所研究員林正義表示,中國軍艦軍機在前總統蔡英文任內,不只進入台灣西南空域,更是跨越海峽中線,到基隆、澎湖、鵝鑾鼻,逼近台灣本島,一北一南形成「鉗形攻勢」,這不是對待鄰居、緊密貿易夥伴應有的行為準則。
日期:2024-05-23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周四(23日)在子公司鴻華先進(2258)股東會上預告,鴻華先進將在今年10月的鴻海科技日再推出兩款電動車,分別是乘用車及商用車,這將使得鴻海的公版電動車平台選項更完整,給潛在客戶更多選擇。由鴻華先進設計、裕隆(2201)生產的納智捷n7電動車,截至今年4月已經出貨約2100輛,預計今年將出貨上萬輛,創造百億台幣營收。其次,鴻海電動巴士Model T接獲不少訂單,讓鴻海決定投入電巴生產,高雄橋頭工廠預計明年投產,初期目標是年產500輛,中期目標是倍增至年產1000輛。
日期:2024-05-23
我們基於四個理由,將遠百(2903)納入存股池追蹤:第一、電商對傳統實體通路的衝擊弱化中;第二、遠百旗下SOGO將進駐台北大巨蛋,未來商機可期;第三、遠百帳上不動產增值潛力雄厚;第四、遠百股價低,殖利率高,適合小資存股族入手。
日期:2024-05-22
台股第一季財報大多繳出不錯的成績單,除了AI供應鏈、台積電設備商與零組件外,傳產的重電、汽車零組件、營建、金融股獲利都大成長,在這裡,績效亮眼的投信法人與台股贏家們,分享他們的投資方向與選股重點。
日期:2024-05-22
(2024.06.20編按:再生醫療法已三讀通過,通過要點包括禁胎兒提供細胞、治療應排除異種細胞、組織,以及恩慈治療有條件免完成人體試驗,非醫療機構執行再生醫療最重罰2000萬。)再生醫療可用於癌症治療、器官移植,但礙於法規,遲遲無法廣泛應用。衛福部今年版本修正過去爭議條文,但仍出現部分癥結,讓外界擔憂上路後執行成效。
日期:2024-05-22
金融股在經歷了疫情幾年的沈寂,在去年慢慢開始回溫,到了今年中彷彿又回到過去金融股大存股時代的氛圍了。金融保險指數從今年1/3收1701點漲到今天1983點(5/21),漲幅16.5%,如果你手上有金融股,應該非常有感。
日期:2024-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