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龍應台2021年移居台東,開啟她在都蘭山中、太平洋畔的生活。離開城市,到沒有房子、沒有車聲、甚至沒有人的語言的地方,想讓腳板踩在柔軟濕潤、土味瀰漫的爛泥巴上,想讓耳朵聽見夜鳥的呼叫,想讓眼睛注視一片葉子、葉片上的梗、梗上的一隻螳螂、螳螂腿上一根一根的刺。想知道,不以「人」為中心的世界可能長得怎樣?從龍應台的山林野居,透過「注視」,將自然與人緊密聯繫,並從中挖掘出更深層的思考,從生命的脆弱到一草一木、一蟲一獸的神奇,無不揭示對生活以及存在的深刻扣問。
日期:2025-03-04
荷包又要縮水了!台北市政府公告,自7月22日起位北市的政府機關、公私立學校及北市府所屬各機關委外經營場館,販售餐飲時不得免費提供一次性餐盒、碗、筷子及湯匙,每項收費不得低於1元,列管場所約280處。此外,不少人疑惑,紙類免洗餐具到底能不能回收?其實只要將吃剩飯菜倒入廚餘回收桶,再稍微擦拭或清洗一下,都是可以回收的,至於橡皮筋、筷子則要丟入一般垃圾,若沒有做好回收,最高會被開罰6000元罰鍰!
日期:2025-02-24
塑膠吸管到底是要回收還是直接丟垃圾桶呢?許多民眾為此困惑不已,但其實得看你所位在縣市的規定,因為對部分縣市來說,塑膠吸管是可回收物,如果隨意丟進垃圾桶,依法是可以處1200元以上、6000元以下罰鍰。
日期:2025-01-24
在缺乏垃圾焚化廠的雲林,垃圾處理一直是棘手的問題,但縣府引進國際經驗,將家戶垃圾化為SRF原料,減少垃圾暫存量;人人嫌惡的畜牧糞尿,經過妥善處理下,也能轉為沼氣發電,讓廢棄物變黃金。
日期:2025-01-22
2024年《今周刊》「永續城市SDGs大調查」周三(10/16)公布結果。與以往不同的是,今年新採計許多動態指標,反映縣市於永續發展方面的進步幅度。就得獎名單來看,高雄橫掃六個獎項,成為最大贏家;台北市、台東縣、新竹縣、金門縣、新竹市也持續在永續施政方面有亮眼成績。去年經濟力大幅進步的澎湖縣,今年更一舉奪下非六都經濟力特別傑出獎。此外,首度徵件的「永續創新獎」讓縣市之間能相互學習,推行永續的努力及創新精神更能被民眾看見。
日期:2024-10-17
三家SRF發電廠將進駐桃園科技工業園區,引來地方居民抗爭,上演另類的廢棄物大戰。為何政府號稱可減碳、再利用的SRF成為全民公敵?從料源管制到空汙監測,還有哪些不足?
日期:2024-07-03
台泥(1101)近年致力從傳產企業進行綠色轉型,周一(1日)發布最新永續報告書,也首度發布永續及氣候相關財務報告。報告顯示,台泥2023年度來自低碳水泥及混凝土產品、廢棄物處理服務、儲能及充電服務、再生能源交易的營業收入,達到新台幣458億元,占2023年營業收入41.94%,且取得永續及綠色融資現金流入增加308億餘元。台泥董事長張安平強調,「永續,對今天的台泥來說,是一個動詞,而且是現在進行式。」他說,台泥主動承擔與回應社會需求,制定可追蹤、可核實且負責任的2025、2030、2050年短中長期目標。
日期:2024-07-01
由臺東縣長饒慶鈴所率領縣府團隊與九位鄉鎮市長再生能源考察團,自4月20日出發至歐洲實地參訪,昨(25)日進入第二站奧地利,並拜會我國駐當地代表處,受到熱情接待。饒縣長與張小月大使就奧地利、台灣及國際間的再生能源、人文經濟、永續發展及交流合作等議題展開深入探討,希望借鏡奧地利經驗,打造臺東成為綠能城市。
日期:2024-04-26
不再為生計奔波,也不再為帳單而煩惱,因為你已經擁有了穩定且源源不斷的被動收入。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選擇今天去海邊,或者去喜歡的咖啡店,或者乾脆在家中慵懶地度過。這一刻,你感受到的不僅僅是財務上的自由,更是生活質量的提升和內心的滿足。這便是作家吳淡如在《人生實用商學院:富有是一種選擇》一書中所描述的富有的境界。吳淡如強調,富有不是一個固定的金額,而是一種能力,一種可以培養的能力。它不完全取決於你的起跑點,而是取決於你的選擇和努力。
日期:2024-04-16
基隆在地飛灰掩埋場永盛儘管擁有低價優勢,基隆市府卻未予續約,反以一倍高價讓位於高雄的可寧衛得標,爭議聲中,業者與市府究竟怎麼說?
日期:2024-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