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連假山難餘波未平,沒想到10月16日在淡蘭古道中路的虎豹潭就發生了重大意外,一場午後暴雨,導致溪水暴漲沖走2大4小的慘劇,至今仍有2人失蹤,尋獲的4人悉數身亡。 這場震撼社會的溪谷意外,來自一場始料未及的超級暴雨,讓溪流在短短20分鐘內,從發現苗頭不對想掉頭,到水勢已大到可以把人沖走。 我們不討論這間打著「體驗」之名偽裝成自組團的商業團,是如何失職、輕忽溪谷與氣候所帶來的風險而導致重大悲劇,而是想以登山者研究地圖的角度,和大家聊聊在台灣的自然環境裡,只要遇到「溪流」,都必需重新認識,並且謹慎再謹慎的重要知識:「集水區」。
日期:2021-10-18
再生能源發電過去常給人「太貴、不穩」的印象,現在你還是這麼認為嗎?在世界各國對抗氣候變遷的長期努力下,再生能源系統大量建設,成本隨之快速下降;各項有助於供電穩定的技術(如儲能等)也日漸完善,綠電普及已是現在進行式!不過,我們想進一步探索,除了提供電力,綠能會對未來世界帶來什麼改變?
日期:2021-09-15
新冠肺炎疫情加速產業轉型與數位升級,不少城市早就超前佈局,要解決企業投資水、電、土地、人才與勞工的「5缺」問題,台灣的城市都準備好了嗎?此外,展望未來,疫後又要如何快速振興地方經濟?由《今周刊》主辦的「台灣大未來:全球重啟‧奪勢造局」國際高峰會線上論壇,日前(19日)邀來高雄市長陳其邁分享,高雄市如何從石化產業為主的重工業城市,成功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重組趨勢下奪得一席之地,讓產業翻轉成為現在進行式。
日期:2021-08-23
「2020年到2021年,網路上最熱門的關鍵字,除了COVID-19就是2050年淨零碳排,世界主要國家都非常關切這個議題。」8/6的《今周刊》新能源國際線上論壇中,經濟部政務次長曾文生以此破題。
日期:2021-08-06
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樣,一開始把酪梨當榴槤那般,想吃,但陌生又害怕?記得我一次看見酪梨是在十幾年前,當時覺得這是個長相奇怪的水果,外皮油亮且厚,大小又分很多種,完全不知道該怎麼享用,一直有難以親近的感覺。直到近幾年,台灣愈來愈多鄉鎮開始種酪梨,且品種繁多,香氣與特色都不同,幾乎一年四季都吃得到,我才開始真正感受到酪梨的特色與美味。
日期:2021-07-14
「這是五十六年大旱。」台灣水資源與農業研究院院長虞國興憂心忡忡地說,連續半個多世紀,颱風年年造訪台灣,但它只是一年不來,旱魃為虐,水情立刻窘迫起來。
日期:2021-06-16
溫室效應對環境衝擊日益劇烈,為減緩溫室效應帶來的氣候變遷,國際企業科技龍頭紛紛加入RE100倡議,各國政府也宣布在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在全球產業鏈扮演重要地位的臺灣,要如何因應淨零碳排挑戰呢?
日期:2021-06-16
一向被譽為後山淨土,宜蘭除了早已建立「好山好水好人情,好食好物好所在」的好名聲,在這片各個世代共同追求永續發展的富饒土地上,其實也不斷創新轉型,顯露獨特價值與多元魅力,成功吸引各方人才憑藉自身的專業、創意與優勢,或落地生根或創業圓夢或勾勒願景,埋下預約美好未來的希望種子。
日期:2021-06-08
「你在飛機下降的過程中就看到,現場真的是一片混亂,機場已經不是機場了,停機坪、航空站的部分,都損壞得差不多了。」2013年,海燕颱風重創菲律賓,當時前往菲律賓協助救災,設法為災民提供飲用水的工研院材化所水科技研究員任維傑,憶及災區滿目瘡痍的情景,至今仍歷歷在目。
日期:2021-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