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土地管理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土地管理共有17項結果
房地產

國家住都中心打造國際級行政園區 行二行三案公辦都更案帶動區域再發展

位於臺北車站附近的「行二行三」街廓鄰近過去的華山貨運站,早在民國85年通過的都市計畫便劃作行政專用區,然而因土地公私產權混雜難解,計畫於97年後停滯不前,經過十多年延宕,終於在107年國家住宅與都市更新中心接手後重新啟動。透過都市計畫變更、跨區權變、創新招商機制等策略,國家住都中心將點亮台北車站和華山文創園區之間低度利用多年的精華土地,未來開發完成將進一步帶動周邊發展、提升都市機能。

日期:2024-10-02

政治社會

國會擴權明拚三讀…藐視國會罪連外資圈都喊怕:本土企業都不擔心?39法學者籲「國會五法退回討論」

立法院正在審查由國民黨、民眾黨主推的國會職權行使法修法,被民進黨和民間團體批評國會擴權法案,目前關鍵條文包括「藐視國會罪」都已二讀,外界預估法案將於週二(28日)完成三讀。在台灣投資的外商公司憂心忡忡,數名主管都向本刊表達憂慮,認為修法將影響外商持續對台投資意願。「以金融圈來說,貸款給哪些公司都是機密。」一名美商金融業的法務主管H先生指出,有許多大型的聯貸案,其中就同時包含公股銀行和外資銀行,如果負責人要被叫去國會聽證,那對於公司來說,即使沒有涉及洩密,仍會對於公司形象有影響。H先生解釋,台灣的立法院環境跟美國環境不太一樣,在國外,大家或許會看到某一些公司的CEO會去國會聽證,捍衛自身產業或公司的權益。但在台灣,企業對某個法案或事件的立場,很容易會被歸類為贊成或反對就是支持某個政黨。除了外資憂心投資環境,包括法學界、司改團體、國際學者也都在近日紛紛聯名發表投書,憂心在野黨的國會改革版本,超出各憲政民主國家的範疇,顛覆法治及國會程序。國民黨團總召傅崐萁則秀出年輕人喜歡的社交平台Dcard指出,學生也都一面倒支持立法院推動國會改革,中興大學有72%支持、政治大學88%支持、陽明交大82%學生支持,就連賴清德國會發跡地,成功大學也有79%支持。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表示,法案三讀後一定會分別針對實體的違憲及程序性的違憲提請釋憲,交由大法官定奪。至於行政院是否提覆議,民進黨團尊重。

日期:2024-05-27

2023臺灣社會住宅展

由日本建築大師設計的社宅 南港玉成案獲國內雙金建築首獎肯定

由國家住都中心主辦的「臺北市南港玉成公辦都更案」與曾獲普立茲克建築獎的日本建築大師伊東豊雄合作,打造出一個結合公共開放空間與社福設施的社會住宅,獲得中華建築金石獎首獎以及國家建築金質獎首獎的肯定,成為臺灣公辦都市更新的一個代表性里程碑。

日期:2023-12-06

政治社會

台灣困局》農地篩選、廠商遴選、監督除役不明確 「低地力」圈地種電 綠能發展區爭議難解

為衝刺光電目標,經濟部「綠能發展區」政策,將從「低地力」土地篩選出光電專區,鬆綁農地種電限制。但劃設原則、區位範圍、參與機制仍不明,就準備倉促上路,引發國內超過八十位學者連署反彈。

日期:2023-08-16

政治社會

五星級營地背後 暗藏你不知道的「玩法賣地」 被掠奪的「原保地」 原住民土地正義實踐困境

走進新北烏來、苗栗泰安、新竹尖石、五峰等熱門旅遊區,許多為保障原住民生計,依法只能在原住民間進行買賣的「原住民保留地」(簡稱原保地),近年以各種玩法手段轉給非原住民進行開發,據統計,全台約二十六.五萬公頃原保地中,超過一萬公頃原保地已「轉手」流失,多為溫泉、露營精華地,實際情況或恐更嚴重,原民土地正義及文化存續等問題令人憂心。

日期:2021-08-18

美食旅遊

穿越臺三線 一探古道前世

日期:2021-07-14

聰明理財

祖訓只進不出!在地200多年南港最大地主闕家擁6萬坪土地:「撐得住就不要賣」

說到南港最大地主,不得不提及在地二百多年、高達二萬名子孫的闕氏大家族,南港闕家不僅牢牢守住土地,並透過投資房地產,讓資產增值。

日期:2020-07-08

國際總經

中國經濟再起 能量醞釀清晰——中國土地新政策將璀璨經濟再起

中國製造業面臨單價減、成本增的困境,各項指標數字皆差,正是檢視中國概念股的好時機。而2020年起,中國將施行新土地法,有望推動中產階級人口,創造內需市場。

日期:2019-12-18

焦點新聞

金智富為何成為林文淵的最大靠山、孫鐵漢的最強勁敵? 台苯股權爭奪戰 各路人馬點將錄

台苯董事長是否換人?四月一日即將揭曉,在孫鐵漢、林文淵兩派經營權之爭背後,集結各路人馬暗中角力,其中又以「金智富資產管理公司」扮演的角色最為關鍵。

日期:2016-03-17

房地產

公益、私利喬不攏 衍生三大爭議

自辦市地重劃雖能解決公辦案開發緩慢的沉痾,但由於利益誘人,往往發生不少紛爭,甚至出現弊端。在「開發」的天平兩邊,「公益」與「私利」如何取得平衡,是內政部應認真思考的課題。

日期:2013-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