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圖書館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圖書館共有770項結果
退休

診治6千多個老人,精神科醫師35年診間體悟:留下一堆財產,家族分崩離析,自己無人祭拜,白忙一輩子

編按:高年級的你, 還是堅持「錢留子孫」?拼命存錢捨不得花,只會落個吝嗇之名;大筆的遺產,更常常成為子女鬩牆的導火線。作者和田秀樹擔任老年精神科醫師35年,診治超過6000名老年人,一年解剖一百例大體,最後他明白,沒有任何人能在年過85歲之後,大腦沒有阿茲海默行神經病變、體內沒有任何癌細胞、動脈沒有任何硬化症狀。換句話說,不論怎麼努力,人終究只能接受年華老去。坦然認老,不是認輸棄守,而是把注意力放在自己還能做的事,從容不迫的面對老年生活,成為一個有格調的高年級生。

日期:2023-03-31

政治社會

先丟千萬補助給民間建站 再花逾兩千萬打造TOAJ 國科會補助疊床架屋 學術平台恐淪蚊子館

為提升國內人文社會學術研究的國際曝光度,國科會規畫三年內耗資兩千多萬,打造名為TOAJ的期刊平台,卻引來浪費公帑質疑,問題究竟出在哪?

日期:2023-03-22

教育

為何學霸同學記憶力驚人?我卻是金魚腦!最大閱讀社群創辦人:找出自己最活躍感官,學習事半功倍!

我們從小學習各樣事物,進入學校後,考試分數讓部分學生容易感到挫折,但《大腦最適學習法》作者小沼勢夫從腦科學角度出發,提出「學習成果=內容 X 學習法」,認為沒有可百分百複製並適合每個人的標準答案,需找出個人的獨特性,使用最適合自己大腦的學習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日期:2023-03-17

職場

窮一輩子的貪杯文豪 創造史上首位神探

一八四二年三月六日,英國知名作家狄更斯在訪美時,造訪了一位名不見經傳的美國作家愛倫坡。當時美國文壇不成氣候,但愛倫坡的文學評論卻驚豔了狄更斯,讓他驚呼:「這人一定是個魔鬼!」

日期:2023-03-15

政治社會

「到魚池鄉工作後,苦的幾次都想『落跑』回彰化去...」她經手的新生兒至少2萬人!魚池鄉之母的奉獻一生

王林添汝女士在1914年5月6日出生於彰化,家裡兄長們在日治時代都受過高等教育,可說一家都是當時台灣社會的菁英分子。王林添汝女士在彰化高等女子學畢業就考上「台灣總督府醫學校助產科」,也就是現在「台灣大學」的前身。畢業後,她前往日本進修護理一年,學業完成後,回台灣獲得正式的助產士執照。

日期:2023-03-13

政治社會

「媽媽曾闖店裡咆哮」因家暴母2度休學,她23歲考上北一女超勵志:不想被看不起是支撐我的力量

今年24歲的賴紀蒝其實國小、國中都是資優班,卻因為母親家暴兩度自五專休學,19歲當起北漂族四處打工。為了尋求更好工作環境,她決定重考高中,最終於在23歲考上北一女中。賴紀蒝認為,她的經歷有如「吸引力法則」,只要在心中不斷地覆述目標並付諸行動,即使比別人慢了些,一樣能抵達終點,相信未來以同樣步調前進,必能當上醫師,回饋社會。

日期:2023-03-12

職場

女兒耍任性 助他發明拍立得相機

一九四七年二月二十一日,蘭德展示第一張拍立得相片,完成女兒給的「不可能任務」。別人眼中的牆,在他眼中,都是鋪路的磚,牆愈高,拆下來的磚頭愈多,鋪的路更長!

日期:2023-03-08

政治社會

曾極度貼近權力核心 沈棟解讀習帝國未來 最懂紅色血脈的他:沒人會再信習近平的甜言蜜語

二○二一年九月,《紅色賭盤》(Red Roulette)一書的英文版正式出版,作者沈棟也立刻火了起來。這本書,獲得英國《經濟學人》、《金融時報》選為年度最佳圖書;至於沈棟本人,單單是在當年九月間,也就陸續收到了美國《時代》雜誌、《紐約時報》等多家主流媒體的專訪邀約,其中,CNN在報導時用了這樣一句標題:「這是一本中國不希望人們閱讀的書」。為什麼?原因之一是沈棟曾極度貼近中共政商權力核心,某種程度,也因此獲得巨富。另一原因,則是他勇敢卻也客觀地透過這本回憶錄,揭露了旁人無法近觀的中共本質。以下,我們特邀與沈棟熟識的知名兩岸觀察家范疇撰文,介紹沈棟其人其事,也透過與沈棟的直面專訪,解讀兩會之後、「習帝國」的未來走向。

日期:2023-03-08

政治社會

避免共軍圍台再發生?麥卡錫會晤蔡英文,不在台北在加州!金融時報曝內幕:是總統說服議長

今周刊編按:外媒「金融時報」報導,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計畫4月初在加州會晤總統蔡英文,兩人已達成共識,避免前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去年8月訪台時中國共軍大動作回應事件重現。對此,外交部長吳釗燮回應,元首外交是外交部的重責大任,但是現在還沒有任何具體的規劃,如果有確定計畫就會對外說明。總統府則回應,沒有評論,若總統有任何出訪行程皆會循例對外說明。

日期:2023-03-07

政治社會

修復師每一刻都與時間賽跑 台灣文化記憶來得及搶救嗎?

隨著YouTube、Netflix、Disney+等平台興起,越來越多人喜歡看影片,且習慣隨時切換想要的字幕、語言;不過,以前拍攝使用膠卷底片,一個字幕上錯,至少10到20分鐘的片子得全部重印,作業模式大相逕庭。我們有機會再看到以前的老電影嗎?

日期:2023-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