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國際人權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國際人權共有56項結果
政治社會

生活在良好健康安全環境中也是人權 《奧爾胡斯公約》遵守委員會前主席:遇疫情或經濟衰退也不應打折

由國家人權委員會主辦的2022環境權與公民參與論壇,今年以《環境永續 人權無距》為題,並請到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奧爾胡斯公約遵守委員會前主席Jonas Ebbesson線上參與,分享國際經驗。Jonas Ebbesson表示,就算遇到疫情或經濟衰退,各國對人權的支持也不應打折。

日期:2022-08-25

政治社會

以ESG創造永續發展 陳菊盼企業治理與人權齊步雙贏

國家人權委員會於今(6日)舉辦「提升企業治理,人權齊步前行─2021台灣人權與企業行動論壇」,希望人權意識落實於企業面,使人權保障成為提升企業發展最重要的競爭力,因此邀請政府相關單位、企業界及關心此項議題的民眾參與,就ESG(Environment環境保護、Social社會關懷、Governance公司治理)相關議題交流,分享經驗,創造企業與人權雙贏。

日期:2021-12-06

傳產

大立光、安隆…公司治理兩樣情!黃志芳:ESG將是未來企業核心競爭力

上月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落幕(COP 26),顯示各國越來越重視全球暖化議題;而國家人權委員會(人權會)主委、監察院長陳菊今(6)日出席公開活動引述貿協董事長黃志芳文章,強調「ESG是未來國際趨勢,像海嘯一樣來臨」,時值全球供應鏈重組時機,台灣企業需要調整轉型,以因應國際對於ESG要求,才能與國際競爭。

日期:2021-12-06

政治社會

國家人權委員會一週年特刊-人權不斷向前

國家人權委員會歷經20年的努力、三次政黨輪替,終於在2020年8月1日正式揭牌成立。由主委、副主委、及8名委員,藉由多元的組成和不同的專業,促進人權團體與政策的溝通對話、人權教育推廣、人權議題研究、座談與研討、還有國際人權交流…..盤點過去一年的成果,形成一週年大事紀,讓民眾認識人權的普世價值要如何在台灣更加普及與落實。

日期:2021-08-31

政治社會

國家人權委員會成立週年 溫暖的力量 持續推動臺灣人權向前

2020年8月1日,一個看似平凡卻意義深遠的日子,這一天國家人權委員會正式成立,從此臺灣有了國家級的人權機構,掀開人權史劃時代的新頁;轉眼間週年已至,國家人權委員會舉行週年成果發表記者會,主任委員陳菊表示,一週年只是起點,未來將一步一腳印,為落實與促進人權做最大的努力。一年前,國家人權委員會成立當天,蔡英文總統親臨現場揭牌,提出三項期許:「讓國家人權委員會成為國家的良心」、「以制度讓人權工作穩定長久」,以及「分享台灣人權經驗貢獻國際」。陳菊在週年成果發表記者會上致詞強調,一年來如履薄冰,儘管人力、資源及經驗有限,又逢疫情肆虐影響,全體委員及幕僚同仁依然上下齊心,全力以赴,投入各項國家人權業務。

日期:2021-08-20

政治社會

巴努.嘎巴暮暮:我將生命奉獻給臺灣原住民族

從臺灣原住民權利促進會(簡稱原權會)到邵族文化發展協會(簡稱邵文協),巴努.嘎巴暮暮一生都在為臺灣原住民族的權利奮鬥。雖已年近古稀,但一談到族群事務,他依舊生氣勃勃、雙眼清明地說:「我的生命已奉獻給臺灣原住民族。」

日期:2021-07-08

政治社會

國際人權日》建構「後川普時期」的美中台關係 台灣以人權成就國際突圍

美國總統大選已然落幕,對中強硬的美國總統川普落敗,外界高度關注拜登團隊對台灣的態度;日前,拜登外交顧問、美國前亞太助卿坎貝爾公開表示,盼降低兩岸緊張情勢,引發外界關注。總統蔡英文今(10)日藉國際人權日演說,首度在美國大選後,對中國表達不願永久對立、捍衛自由立場,重申和平、對等前提下的交流。根據學者觀察,美台之間,正試圖建構一個「後川普時期」的美中台新框架。

日期:2020-12-10

國際總經

以甜甜圈圖像為模型的二十一世紀經濟發展指南針

什麼樣的世界能讓人們繁榮發展呢?答案是,每個人都能過著有尊嚴、有機會、有社群感的生活—而且與此同時,不超過我們地球生命體系的能力範圍。換句話說,我們需要進入甜甜圈本體。

日期:2020-06-23

政治社會

都市中的部落漂鳥

我就這樣告別山下的家我實在不願輕易讓眼淚流下我以為我並不差 不會害怕我就這樣自己照顧自己長大

日期:2020-02-11

政治社會

【同婚元年】今天路是我們的!彩虹塞爆忠孝東路 比20萬人上街更該關注的3件事

第17屆臺灣同志遊行26日下午登場,從台北市政府出發,沿忠孝東路前往終點凱達格蘭大道,全長5.5公里。由於5月我國通過亞洲第一部同婚法案,平權更進一步,主辦單位估參與人數達20萬人,創下新高。然而法案過了,不代表差別待遇與歧視就此消除,還有哪些事值得繼續努力與關注?

日期:201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