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國軍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國軍共有901項結果
政治社會

快訊/中國無人機再闖金門「天下第一哨」空投傳單 揚言飛金門大學喊話「台灣,歸來兮」 軍方監控中

中國近來動作頻頻,使得台海兩岸情勢越來越緊繃,5月已有中國網友自製傳單,以無人機投放到二膽島,今(6/8)日又有無人機擅闖有「天下第一哨」馬山觀測站附近空投遞傳單,囂張嗆要再飛金門大學、金門縣警察局丟傳單;目前金門縣政府、國軍等相關單位嚴密監控中。

日期:2024-06-08

政治社會

「軍人出國自由行」鬆綁!邱規顧不隨?顧立雄「沒這問題」,如何保密防諜?有2配套措施

國防部昨(5)日將自助旅遊納入「國軍人員出國業務作業規定」,軍人出國旅遊總算鬆綁,得以自由行,國防部長顧立雄今(6)日表示,在保密部分,還是會有配套措施。

日期:2024-06-06

全球股市

微軟將裁員數百人、Google至少也有百人要走路!就業數據降溫 市場重燃聯準會降息預期

今年科技股受惠於全球AI熱潮,但美股市值第一的微軟(Microsoft)在近期傳出裁員消息,旗下 Azure 雲端運算部門預計將裁員數百人。

日期:2024-06-05

國際總經

右派崛起 「限制移民、反對綠色新政」衝擊核心價值 歐洲議會改選 歐盟27國「向右轉」

五年一任的歐洲議會選舉,今年無疑是衝突性最高的一次,勢必改變歐洲既有的政治路線,甚至可能重新定義「移民」、「綠色新政」等歐洲視為驕傲與進步的核心價值,歐洲正在巨變的轉折點上。

日期:2024-06-05

政治社會

「35年前的今天,全世界都屏息看著天安門」賴清德紀念六四:真正令人尊敬的國家,能讓人民大聲說話

5月20日,北京部分地區實施戒嚴,軍隊圍城,「報社擔心我的安危,要我趕快撤退。」今周刊曾專訪用影像為歷史留下見證的攝影師謝三泰,「天安門上的學潮,撞上了這歷史的節點」。「六四天安門」事件爆發,錯過火苗點燃的那瞬間,謝三泰總感覺自己沒能完成這項任務,沒能待到最後記下事件全貌。週二(6/4)是天安門事件爆發屆滿35年的日子,總統賴清德在臉書發文紀念六四:「35年前的今天,全世界都屏息看著天安門,那時候,民主化浪潮席捲全球,亞洲各地的青年學子們同樣站出來,追求民主自由、呼籲國家改變」。然而,國防部指出在六四這天上午,中國自上午8時20分起陸續派遣23架次各式軍機擾台,其中16架次逾越海峽中線及其延伸線,進入北部、中部及西南空域,配合艦艇執行「聯合戰備警巡」。

日期:2024-06-04

國際總經

歐洲央行逼銀行全面撤出俄國 拜登金融戰無上限 美歐聯手釜底抽薪 對普丁「斷銀根」

為了斬斷普丁的銀根,美國與歐盟發出最後通牒,警告與俄羅斯往來密切的金融機構,要求銀行全面撤出俄羅斯,或是大幅縮減規模,停止對俄國軍工企業提供金融服務。

日期:2024-05-29

政治社會

前進泰北 直擊孤軍華人村 被拋下的異域人 75年來把他鄉建成故鄉

一場戰爭,讓沒有離開的國軍滯留泰緬邊境,在「異域」險境求生,成為大時代下被遺忘的一群人;走過七十五年,從流離失所到落地生根,孤軍與後裔流著血淚,持續在當地奮鬥,追尋家與認同。

日期:2024-05-29

政治社會

勤務過多、考績不合理、諮商機制不完備…… 近五月爆七警察自殺 該如何止血?

近日竹東警局傳出槍響,倒地的年輕身影,成為近五個月內,第七個自殺的員警。警政署近年雖引進委外諮商,但監察院報告直指成效低。背後關鍵究竟在哪裡?又該如何拆彈?

日期:2024-05-29

政治社會

無懼恫嚇!中國軍演後賴總統再度勗勉國軍,肯定花蓮部隊辛苦救災及應對共軍

中國解放軍甫結束軍演,總統賴清德繼上周四(5/23)視導陸戰六六旅後,周二(5/28)接續進行端節勗勉,前往花蓮視導陸軍混砲營、海軍海鋒機動第四中隊、空軍第五戰術混合聯隊,以慰勞國軍官兵。賴總統視察完各單位展示戰力,肯定官兵敏銳地完成各項操演,展現出國軍專業和高昂士氣。賴總統除肯定國軍花蓮部隊先前辛苦為花蓮地震救災,也表示已聽取聯隊飛行員說明對共機擾台的因應作為,以及戰機裝備性能,強調「保家衛國沒有假期」,正因為有國軍弟兄姊妹堅守崗位,國人才能安心過節。

日期:2024-05-28

政治社會

中共軍演成常態,年輕飛官怨「每天被操到爆、10個有9個想退伍」寧願賠300萬也要走?空軍出面回應了

繼23日一名自稱14年飛官在網路論壇Dcard匿名發文說不想再續簽後,24日Dcard又有一名「匿名飛官」發出「給總統的一封公開信」指稱,飛官近年被「操到爆」,空軍今年隊裡很多飛官報退,甚至有年輕飛官寧願賠300萬也要走,還聲稱:「敬愛的賴總統,我想今年我也要走了」,由於2篇文章都是匿名,內容真實性也引起熱烈討論。空軍今天澄清,網路內容並非事實,不排除是敵人認知作戰伎倆,並呼籲民眾應謹慎引述網路「匿名訊息」來源,以免有心人士散播假訊息。

日期:2024-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