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銷書《晶片戰爭》(Chip War)作者克里斯米勒(Chris Miller)直指,中美晶片大戰已然升級,戰場將延伸至晶片材料。南韓媒體Maeil Business Newspaper 12日報導,米勒最近受訪時表示,即便跟美國發生衝突,中國也永遠不會放棄發展本土的半導體產業。他說,中國晶片廠商會繼續投資、創新,南韓必須設法拉開技術差距,才能維持市佔不墜。
日期:2023-09-13
八月十四日,中國商務部宣告將對台灣生產的聚碳酸酯(PC)祭出反傾銷措施,被認為是近年對台單一產業力度最大的制裁。究竟,中國反傾銷政策將如何衝擊國內石化產業?企業又能如何因應?
日期:2023-09-13
(今周刊1395)今年4月,中國對台灣發動貿易壁壘調查,伴隨「終裁日」的臨近,不少人士憂慮,中國或將對台祭出貿易制裁,甚至在最極端情況下,全面終止行之有年的《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究竟,中國貿易壁壘調查的下一步是什麼?如果中國發動貿易制裁,對台灣產業的可能衝擊為何?台灣政府和企業,又能如何「趨吉避凶」?
日期:2023-09-13
中國通訊巨頭華為發布旗艦手機Mate 60 Pro,據傳網速達5G水準,使用7奈米製程的麒麟9000S處理器,引發市場討論;外媒引述拆解報告證實,華為和中國頂級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已開發一款先進的7奈米處理器。Mate 60 Pro掀起中國民眾搶購潮,華為門市規定1人限購1台,預計需等待1~2周時間,至於台灣有機會買到?華為技術台灣總代理訊崴技術表示,「團隊仍在評估中」。
日期:2023-09-06
地緣政治帶動全球供應鏈移轉,面對新南向經濟崛起,臺商如何把握進而擴大商機,今周刊今舉辦「2023東協1000大調查暨論壇」,邀請產官學研與6個東協國家駐台代表共聚,針對深化南向鏈結共創東協榮景意見交流。近年臺商在新南向投資有成,創造產業聚落、促進貿易及深化經貿關係三大成效,面對決戰數位新南向政策藍圖,公私部門攜手加快在產銷人發財的全方位布局深度與力道。
日期:2023-09-05
全球地緣政治變遷、美中貿易摩擦升溫與國際大廠分散風險,推動「中國加一」,在打造安全生產基地需求下,形成供應鏈移轉,鄰近臺灣的東協10國、南亞6國與紐澳2國,合計18國家成為臺灣新南向重點。經濟部國貿局副局長李冠志周二(9/5)出席今周刊主辦「深化南向鏈結,共創東協榮景」2023東協臺商一千大調查暨論壇,分享國貿局如何以人為本,搭建合作平台,創下1800億元貿易新高,搶占東協新商機。
日期:2023-09-05
在當前全球「去中化」的浪潮下,許多台商紛紛從中國移向東協國家。《今周刊》採訪團隊實地走訪東協現場,見證全新的製造業強權正在東協興起。但多數台商在當地投資仍以外銷電子製造設備為主,專家建議,面對東協龐大的人口紅利,應積極把握其內需市場的潛在商機。
日期:2023-09-05
副總統暨民進黨籍總統參選人賴清德周五(8/25)針對內政的經濟議題表示,為因應地緣政治變化,台灣必須要提升整體國家實力,除國防、國安實力外,經濟產業實力也是關鍵。他強調,因此在全球供應鏈重組的過程中,台灣必須要掌握時機,大膽地、持續地壯大台灣科技和經濟,發展 「五大信賴產業」。此次所提「五大信賴產業」,包括半導體產業、人工智慧產業、軍工產業、安控產業以及通訊產業。賴清德先前就兩岸與國防外交議題,拋出「四大支柱」政見,為「強化國防威懾力」、「提升經濟安全」、「與全球民主國家建立伙伴關係」,以及有「穩定且具有原則的兩岸領導力」。
日期:2023-08-25
向來被稱為經濟火車頭的德國,目前似乎已成為歐洲的最大拖累恐淪「病夫」,根據《經濟學人》報導,德國是所有西方大型經濟體中,對大陸曝險最大的國家,隨著去中化浪潮來臨,德國企業面臨威脅,加上能源轉型、缺乏人才等挑戰,恐成為今年唯一出現萎縮的大型經濟體。
日期:2023-08-19
去年八月,中國在台灣周邊實施大規模軍演,台海議題成法國焦點,輿論掀「挺台」熱潮。一支法媒訪問「台灣大使」影片,更在網路上瘋傳,法國人在想什麼?又為何聲援台灣?
日期:2023-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