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國泰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國泰共有4402項結果
金融

攻頂大夢〉回鍋三個月就幹大事 劍指「上市金控第一」寶座 辜仲諒回歸中信金控起手式

(今周刊1445)今年五月辜仲諒重返中信金董事會後,迅速展現在金融業的雄心,除了大幅改組高層人事,還出手公開收購新光金,讓同業絲毫不敢小覷。

日期:2024-08-28

ETF

未來10年買股不如買美債?為何我賣掉8千萬的0050,購入1億元美債ETF:00687B潛力與風險分析

近期,我做出了一個讓不少人意外的投資決策——在僅僅持有一週後,我選擇賣掉8000萬的0050。這個動作引起了許多投資朋友的好奇與討論,為什麼我會在這麼短的時間內選擇獲利出場、購入1億元的美債ETF?是否因為我看壞股市?這些問題值得深入探討。

日期:2024-08-26

傳產

今周重磅》國產自製率重創MG品牌,中華車法說講明白!中新併或新新併,對股東最好的選擇是?

本周台新金(2887)、中信金(2891)搶著迎娶新光金(2888)的金融併購戲碼,預料將持續延燒。台新金喊出「對等合併」,中信金則捧著重金迎娶,幾家金控輪番在本周召開法說會,對於合併對財務、營運的綜效,將會是法人關注焦點。中華車近年引進MG品牌,在國內市場大有斬獲。想不到,經濟部突襲釋出國產車自製率新制,且溯及既往。讓才剛導入國內的MG 4只得暫停接單。未來,自製率條款對中華車營運影響有多大,預計將會在法說會講明白。1、台新金、中信金誰能娶到新光金? 合併綜效受法人關注2、經濟部突襲推國產車自製率新制,MG受重創! 中華車如何應對?3、米其林來了!台灣奪星數今年會提升嗎?

日期:2024-08-26

台股

Fed 9月降息「板上釘釘」 資金開始搶卡位!10檔「三大流派」ETF受惠:長胖長高成當紅炸子雞

美國經濟、就業數據明顯降溫,聯準會(Fed)9月降息已是板上釘釘,ETF市場吹起投資人期待已久的「降息風」,債券、高股息、市值型ETF「三大流派」各擁優勢,吸引資金搶進,尤以元大美債20年、復華台灣科技優息、富邦台50等10檔ETF「長胖又長高」,8月來資金規模擴大,股價逆勢上漲,成為市場當紅炸子雞。

日期:2024-08-25

金融

金控三角戀「中信金」搶親拚第一 國泰金、華南金也找併購?「一直評估長大的機會」2金控這樣說

新新併為當前金融市場的熱門話題,尤其中信金若成功搶親新光金,總資產規模將一舉超越國泰金,成為第一大金控。國泰金總經理李長庚對此表示,一直在評估「長大的機會」,目前保險占2/3、銀行占1/3,期待雙核心能達到平衡,使營運與獲利會更穩定;華南金控總經理李耀卿則明確指出,身為金控集團當然要想辦法擴張,華南金會持續評估合適的併購對象。

日期:2024-08-25

金融

新光金負面新聞纏身,為何中信金、台新金都「非搶不可」?謝金河曝3大戰略價值:有望重振雄風

雙龍搶珠:金控整併的最後一場大戱這幾天,新光金控突然成了全台焦點,除了一直以來將新光金納入拼圖的台新金,被迫端出一股換0.6022股的換股比例,最後一刻跳出來搶親的中信金控也提出收購計劃,以每股14.55元,預計收購51%,形成雙龍搶珠的景象。

日期:2024-08-24

金融

中信金想搶新光金拚龍頭,國泰金李長庚平常心:不能要求別人不能第1名...為何他說樂見金控購併?

國泰金(2882)週五舉行法說會,繳出上半年獲利創同期歷年次高的佳績,且國泰金總經理李長庚展望下半年營運表示:「下半年若沒有太大意外,期望會比上半年更好。」談到中信金想透過合併新光金挑戰金控龍頭地位一案,李長庚老神在在表示:「平常心看待,不會為了併購而併購。」

日期:2024-08-23

心法與觀點

存股助理第526期︱「複利威力比原子彈大」的迷思

多理財專家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複利的威力,比原子彈大」。藉此奉勸世人,理財要趁早、要養成持續投資的好習慣。雖然立意良善,但其實是一種思想的鴉片,甚至是阻礙我們成長的無形枷鎖。有必要「鞭三下,驅之別院!」

日期:2024-08-23

金融

「台新金裡的新光國」⋯合併後有何難題?壽險、證券併入真是大補丸?還有兩大挑戰待解

台新金合併新光金後,躋身第四大金控,先撇除中信金是否能搶親的變數,壽險業將在2026年接軌IFRS17,新壽財務壓力難以輕忽,再者兩金控文化分歧,面臨整合難度,且台新金僅銀行規模較大,壽險、證券小於新光金,小併大後的人事傾軋難免,是否會演變為「台新金裡的新光國」,恐成合併後的大難題。

日期:2024-08-23

傳產

「碳數據電子資料交換標準」產業示範團隊啟動大會 推動碳數據交換標準化與透明化 助臺灣產業打造淨零時代競爭力

在錯綜複雜的產業價值鏈內,驅動上下游成員落實減碳作為,關鍵不只是碳盤查,還有盤查後的資訊透明揭露,特別是臺灣產業在全球電子供應鏈扮演重要角色,面臨政府法規、國際碳稅以及大型品牌客戶要求,想繼續保持優勢競爭力,勢必得運用符合國際標準的碳管理平臺,循序漸進做到盤查、揭露以及資料串連,最後形成供應鏈協同合作的減碳機制。

日期:2024-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