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於10月14日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召開「衛星通訊產業策略(SRB)會議」,邀集國科會、經濟部、數發部、教育部、通傳會、內政部、衛福部、農業部、交通部、原民會等相關部會,並邀請日本與美國專家、國內政策與產業專家進行專題演講,聚焦於推動臺灣衛星通訊產業的發展,並探討如何在全球衛星通訊技術迅速演進的趨勢下,為臺灣奠定競爭優勢。
日期:2024-10-15
總統府周四(9/26)召開「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首度委員會議。總統賴清德表示,氣候變遷、大規模天然災害衝擊、威權主義擴張對民主的威脅,是台灣的挑戰,也是全球挑戰。他說,政府將從「居安思危、有備無患」、「強化應變、有恃無恐」、「按部就班,有條不紊」三點強化,以建構「全社會防衛韌性」。賴總統強調,「全社會防衛韌性」要應對的「有緩也有急」,不僅有國家災害緊急狀況,台灣也長期遭受灰色地帶侵擾、認知作戰等挑戰。他認為,只要台灣人民愈團結,國家就更安定;台灣社會準備愈充足,國家就更安全;台灣愈有自我防衛的決心,國際社會就更安心。特別的是,聯電創辦人曹興誠、中國佛教會理事長釋淨耀、國防安全研究院董事長霍守業、全聯董事長林敏雄等4人,以民力訓練暨運用、戰略物資盤整暨維生配送等專長,出任該委員會顧問。
日期:2024-09-26
《今周刊》今(3日)在高雄萬豪酒店舉辦「2024前進大南方論壇」,邀南部四縣市首長出席「大南方領袖論壇」,高雄市長陳其邁、嘉義縣長翁章梁、台南市副市長趙卿惠、屏東縣副縣長黃國榮與會。
日期:2024-09-03
(今周刊1444)光纖陀螺儀,乍聽艱澀的產品,是飛機、飛彈甚至船艦、無人機不可或缺的導航定位關鍵,被不少國家視為出口管制產品。不過台灣卻有一家新創公司互宇向量,不但成功量產商用光纖陀螺儀,更打進小型探勘用無人遙控潛艇、探勘用無人機,成為業界關注焦點。
日期:2024-08-21
台灣進軍太空產業,「國家隊」積極投入,在去年有重大成果,由國家太空中心(TASA)研製,台灣第一枚自製氣象衛星「獵風者」(Triton)衛星在台灣時間2023年10月9日在法屬圭亞納順利升空。包含酬載,獵風者共約82%是由台灣研發製造;加上地面設備,超過20家台灣的研發單位及廠商參與。在去年10月升空後,經過半年多的參數調校,風速產品正式於今年5月31日上架台灣資料中心(TACC)。獵風者每日可蒐集3至4萬筆導航衛星經海面反射訊號,其中7至8千筆可產出風速產品(最終產品),可作為氣象觀測及預報的參考數據。根據學者初步應用研究觀察,相關資料可彌補雷達在近地表區域的資料空缺,明確加強降雨預報的準確度。
日期:2024-07-12
劇作家奧斯卡·王爾德曾說:「我們都生活在陰溝裡,但當中仍有人仰望星空。」浩瀚神祕的星空讓人充滿希望,跟著天文迷與太空科技專家解謎星象,重新探索無垠天際,循著2024年難得一見的天文奇景,規畫一場別開生面的天文小旅行,為生活帶來難忘驚喜。
日期:2024-04-10
日本對於台灣的一般印象,已經從原本的鼎泰豐小籠包及九份等美食觀光題材,進階至護國神山台積電。在日本國家安全及軍工產業圈子的部分人士眼中,未來的台日關係,還有可能進一步擴展至太空領域的合作。日方人士並提出,台日太空合作在火箭發射及衛星研發之外,我國耗費鉅資向美國購買、在新竹縣海拔2600多米的樂山建立之長程飛彈預警雷達,在偵測共軍彈道飛彈動向之外,其實還能掌握在太空的眾多人造衛星動態。在現今衛星滿天飛,各國都要發展自家人造衛星的時代,台灣其實掌握了一大利器,可以幫助日本及全世界即時掌握太空交通,促進太空領域發展。
日期:2023-11-02
我國第一枚自製氣象衛星「獵風者」(Triton)今天上午9點36分在法屬圭亞那,搭乘亞利安公司的織女(VEGA)號火箭升空,這也是該火箭第23次執行發射任務。國科會主委吳政忠、國家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均至太空中心觀看直播,現場氣氛緊張,倒數15秒後,最終火箭順利發射,太空中心升起一片歡呼,獵風者衛星54分鐘後將開始與火箭分離,開始執行任務。
日期:2023-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