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國學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國學共有705項結果
傳產

剪刀手CEO 羅智先

街頭巷尾隨處可見的7-11,柴米油鹽的統一企業,平凡無奇到容易被人忽略,但過去十年,他創下的羅智先障礙,卻讓人難以輕忽。羅智先,這位全台最大生活產業王國掌門人,接班十年,端出一份亮眼的成績單;他不再只是駙馬爺, 一個以羅智先為首的統一集團,早就無聲無息攻略全台灣每個角落。

日期:2018-12-19

生活消費

10年市值翻至3倍 統一羅智先靠什麼打造兆元生活圈王國?

街頭巷尾隨處可見的7-11,柴米油鹽的統一企業,平凡無奇到容易被人忽略,但過去十年,他創下的羅智先障礙,卻讓人難以輕忽。

日期:2018-12-19

國際總經

華為變局解讀 ——中美從貿易戰走向科技戰

華為財務長孟晚舟在溫哥華被拘捕,在中美貿易戰掀起新的波瀾。各國群起抵制中國通訊大廠,中美最後是走向全面對抗,還是求和停戰?

日期:2018-12-12

國際總經

任正非最不想見到的局面發生了!

華為的「太子女」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扣押,美國正尋求引渡,這個事件正發生在阿根廷G20峰會,川普與習近平正達成90天休戰恊定,市場都以正面解讀,認為中美貿易戰有解,此時驚傳任正非愛女被指涉嫌違反美國對伊朗的制裁限令,在加拿大被扣押,並計劃引渡美國。這個事件曝光後,全球都感到震驚,資本市場再度面臨信心危機,道瓊工業指數兩個交易日大跌逾千點,所有華為供應鏈成員,股價下跌慘烈。

日期:2018-12-08

話題人物

余英時:現在正是台灣的生死關頭

20210805編按:中央研究院余英時院士(1930-2021)於今(2021)年8月1日晨間於美國寓所睡夢中逝世,享耆壽91歲。余英時院士為全球極具影響力的史學大師。他深入研究中國思想、政治與文化史,貫通古今,在當今學界十分罕見,尤其是思想史和文化史方面的研究,皆扮演開創性的角色,更提出許多發人深思的議題。學術研究之外,他亦為具社會關懷、維護自由民主價值之公眾知識份子。2014年獲得首屆唐獎漢學獎殊榮後,為鼓勵年輕學人投入人文研究領域,委託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設置「余英時先生人文研究獎」,提攜後進不遺於力。余院士1930年出生於中國天津,先師從國學大師錢穆,後赴美國哈佛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專長以現代學術方法詮釋中國傳統思想,為當代最具影響力的華裔知識分子,西方學界皆推崇其為二十一世紀中國史學之泰斗。余院士為美國普林斯敦大學榮譽教授,曾任美國密西根大學副教授、美國哈佛大學教授。一生獲頒多項海內外學術榮譽,包含1991年獲行政院文化獎、2004年美國哲學會(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院士、2006年美國國會圖書館「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John W. Kluge Prize)、2014首屆唐獎漢學獎等,並於1974年當選本院第10屆院士。余英時曾於2018年接受今周刊電訪暢談民主、兩岸,「談台灣,民主不該憑情緒,政黨輪替非你死我活」、「論中共,人心最重要,世界的不滿已到臨界點」以下為電訪內容:

日期:2018-12-05

政治社會

台灣經濟在命運的轉捩點上

一場選舉,綠地變藍天,政治板塊的移動,牽動著台灣經濟,現在,我們正處於命運的轉捩點上,未來如何發展,大家都在看。

日期:2018-12-05

房地產

美AIT砸11.6億 天母買官邸

美國政府首次在台灣購置不動產!台北市天母大使館特區的「新美齊天母」預售豪宅案,被美國政府在台協會AIT相中,以總價達11.6億元,一次「打包」,預購12戶官邸,創下美國政府在台購置不動產的史上第一例,也意味著美國對於台灣的友好和信任。

日期:2018-11-29

傳產

消失的接班人

接班不只是家務事,更是嚴重的國安議題!順利接班平均要花10年,但過半台灣中小企業主年齡已過半百;74%台灣家族企業老闆計畫10年內交棒,卻僅6%有健全計畫……。搞不定,隱形冠軍和台灣供應鏈都可能一一消失,一場影響台灣經濟下個10年競爭力的接班海嘯,必須嚴肅面對!

日期:2018-11-21

政治社會

2018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傅榆談《我們的青春,在台灣》的創作初衷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這部紀錄片,我總共製作了七年。然而,它似乎還是一部容易引發爭議和誤會的紀錄片。這或許有很多原因,我希望透過這篇文章,能讓多一點人理解我的初衷,進而願意給這部片多一點機會。

日期:2018-11-19

政治社會

金馬獎致詞影射台獨 傅榆:我的發言不是一時激動

第55屆金馬獎獲獎紀錄片《我們的青春,在台灣》台灣導演傅榆,在獲獎致詞時提及「希望我們的國家可以被當成一個真正獨立的個體來看待」,上屆金馬影帝涂們在頒獎時稱台灣為「中國台灣」,兩人說法挑起兩岸敏感政治議題。對此,傅榆稍早透過臉書發布聲明,說明紀錄片理念,並表示在典禮上的發言不是「一時激動」,對於自己日後職業生涯可能面臨的一切後果,「我願意承擔,且並不後悔。」

日期:2018-11-18